劉翠紅
[摘要]在會計之友2005年第5期A刊載“芻議獎金、加薪如何巧避個人所得稅”一丈,讀者有幾點體會與楊森平老師商討。
第一,關于楊森平舉例計算的全年所有獎金在年終一次發放應交個人所得稅中計算有誤,應該是(1000+4200+800+6000)/12=1200元。商數1200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25,正確計算個人所得稅為12000×10%-25=1175元,而不是楊森平算的900元。則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為2315元(1140+1175)。
第二,關于巧用借款:是達到了合理避稅(個人所得稅),但是,工資、薪金在企業費用中占的比例很大,用借款方式發給個人,會計分錄為借:其他應收款貸:現金沒有體現費用,虛增了企業的利潤,對企業所得稅來說,反而不利。
第三,各種獎金年終一次發放,獎金數目應有一個合理的限定。如以本文某納稅人全年收入36000元計算。每月發放2500元年終發放6000元最合適。計算如下:[(2500-800)×10%-25]12=1740元.6000/12=500元,商數500適用5%的稅率,6000x5%=300元,即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1740+300=2040元。如果某納稅入全年收入36200元,每月發放2500元,年終獎金6200元,則計算的全年個人所得稅6200/12=517元,517元適用10%的稅率,即6200x10%-25=595元,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1740+595=2335元,比全年收入36000元多繳個人所得稅295元,雖然全年個人收入多200元,稅金卻要多交295元,這對于企業個人都不合算,沒有達到稅收籌劃的目標,所以,稅收籌劃、合理避稅還是一個深遠的課題,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
本人以年終一次性獎金發放有一個合理的稅率和適當的數額為依據計算,個人稅負要比較輕,是合理避稅的一個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