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昱

聽陳弈迅的《十年》,看MTV里那年輕而又故作深沉的臉,不禁怦然心動,想起了自己的十年前。
那時,整個校園都彌漫著童安格讓人心醉的愛情表白,尤其是“八年了,你過得好嗎?……”的深情一問,會讓人不以為然地想:八年,抗戰都結束了,只有歌里會那么唱。那時的我,只會想到永遠,而難以想象和容忍漫長的八年。當一切都成往事,當滿載了少年情事走過歲月人生,當自己也竟然有了歌里唱的“十年”的時候,回望來時路,才悵然覺得童安格是對的。雖不能說十年就是彈指一揮,但那忘不了的前塵往事,或化作縈繞心頭的繞指柔,或因不經意地一回首而在腦海中一閃而過,令人恍若隔世。
從十年之前的“我不認識你,你不屬于我”到十年之后的“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從陌生人到情人到朋友,那點點滴滴,欲說還休,怎一個“忘”字了得?!
十年前,所有都是美的,以至羽泉說,甚至“你生氣時噘起的嘴,都是最美。”十年之后,當學會了生活,學會了看別人臉色,情人時代的驕縱任性早已不翼而飛。但過去相伴相隨共同體味歲月浮沉的你我,又有幾人能夠繼續做朋友?
也許有人將曾有的“十年”當作了婚后生活的調味劑,在如意時慶幸棄去的明智,在失意時懊悔與他(她)的失之交臂;有人將“情人”進行到底,絲絲連連,或隱或現,在婚姻堤壩邊做著浪漫的游戲;有人將它做“紅顏”逝去后的慰藉,既向他人炫耀,也留給自己品味……有幾人能真心為它埋起心冢,時時祭奠曾有的純真和激情?
生活中,在這個通訊業極致發達的時代,我們之間的聯系少了真切,缺乏珍惜。電話、手機、E—mail、QQ……朋友多了,事情忙了,而我們可能會很隨意地放棄情感,以至于我們開始懷疑什么是永恒。當歲月把情感打磨出老繭,當昔日信誓旦旦的“唯一”愈行愈遠,當情人還可以變做朋友,戀戀十年,還會剩下什么?!真的想說,陳弈迅還是個孩子,還會有“做朋友”的幻想,還藏著十年后種種的幻想和美夢。
對世事的無可把握,任何時候都會讓人惶惑不安。就像《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那樣,慨嘆“我們回不去了。”是的,從步入塵世的那一刻起,什么都不由你了,似乎由上帝來安排一切,包括什么時候做什么,遇到什么人。正像張愛玲在命之為《愛》的那篇文章中所說的,“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人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我們能做的,也許只剩下輕輕地一問,以及曠世的回望。
也許,有個情人的感覺會真的很好,以至于刀郎可以啞著喉嚨肆無忌憚地滿大街宣揚他那“玫瑰花一樣的女人”。我們不會像他那樣灑脫,那樣徹底,那樣毫無隱瞞。但從情人到朋友的情感歷程是如此脆弱,在更多的時候,它只能永遠被埋在心底靜靜貯藏,小心翼翼,不能見光。因此,佩服陳弈迅歌中的沉穩和不亂分寸。只是,朋友僅是個理想,阿杜的《無所謂》固然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辯解,那還是讓我們無妨向王杰的坦蕩學習:誰能夠告訴我,我的愛沒有把握,……你是你,我是我。就像徐志摩詩中所言:輕輕地,我走了,……不帶走一片云彩。
戀戀十年的感覺,不論情人也罷,朋友也罷,它留給我們的,是銘記于心的一段美麗絕倫的生命時光,讓我們在無人無語的的時候,低吟淺唱,或行或止,與歲月永在。
附:十年(歌詞)
作詞:林夕演唱:陳弈迅
如果那兩個字沒有顫抖/我不會發現我難受/怎么說出口/也不過是分手//如果對于明天沒有要求/牽牽手就像旅游/成千上萬個門口/總有一個人要先走//懷抱既然不能逗留/何不在離開的時候/一邊享受一邊淚流//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于我/我們還是一樣/陪在一個陌生人左右/走過漸漸熟悉的街頭//十年之后/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情人最后難免淪為朋友//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才明白我的眼淚/不是為你而流/也為別人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