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院難以辦下去
新華社報道:為適應當今中國人文學術和中國文化發展的需要,中國人民大學將組建國內高校中的第一個國學院,首期國學班將于今年9月正式招生。
國學是指近代以來借鑒西方學術、理論、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進行研究和闡釋的一門學問。1922年北大文科研究所創辦國學門,1925年清華大學曾創辦國學研究院。
點評:國學要不要振興,一直有爭議,但近年來在外來文化的強勢進攻下,對國學或者民族固有文化的呼喚的聲音越來越大。因此,人民大學此舉很聰明,無論動機是什么,如果能重振國學,倒是一大偉績。但是如何辦好國學院,才是關鍵,也是難點。要辦好國學院,首先必須搞清什么是國學,教學的目的是什么。定位準確之后的關鍵是,必須有國學大師住教執教。可是,在這實用主義至上的年代,坐幾十年冷板凳的大師已經寥寥無幾。沒有大師的年代,國學院怎么辦得下去?徒有其名而已。
我國圖書版權貿易嚴重失衡
《中國文化報》:版權貿易作為我國出版業貿易的一種重要形式,引進和輸出比率連續10余年徘徊在10:1的水平上。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我國出版圖書品種越來越多,但可供出口的品種卻越來越少。海外讀者對中國哲學、歷史、文化、文學,尤其是學術性、研究性較高的古籍圖書需求量較大,但近兩年來整理出版的古籍圖書品種不多,加上再版率高,選題撞車,使海外同業可訂書減少。從實際輸出的版權種類來看,古籍、繪畫書法、中醫藥類版權占絕大部分,自然科技、人文社科類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輸出的國家也主要局限在東南亞一帶華文圈內。
點評:文字是思想的工具,也是內容,更是文化傳播的重要介質。然而,圖書作為文字的重要載體,一方面出版書目日日遞增,一方面出口現狀慘不忍睹。除了指責翻譯和其他客觀原因外,除了暴露出版質量低劣和出版管理混亂無序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的文化或者說思想的競爭力亟待提高。其實,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對中國現狀的扭曲理解,就已經應該提醒我們:包括圖書在內的外宣力量太弱了。
打破禁放僵局
人民網:《北京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草案)》公開征集市民意見。草案規定每年除夕至正月十五,北京除車站、機場等8類公共和重點消防區域外,允許市民燃放煙花爆竹。從1993年開始,北京的“禁放令”已經實施十三個年頭了,可是每年春節依然能聽到不絕于耳的鞭炮聲。禁放令早已經成了一紙空文。《草案》的出臺預示著北京執行了13年的“禁放令”有望過渡到“限放”,并最終結束放與堵之間那場尷尬的游擊戰。從禁放到限放:意味著禁與放的僵局從此被打破。
點評:燃放鞭炮是不是陋習暫且不論,但堵和禁看來行不通了。不過索性一邊放開,一邊加強管理,所謂因勢利導,采取措施減少負面影響。比如節日期間選擇適當地段多設些燃放點,有組織地銷售沒有危險的煙花品種等。這樣既能滿足群眾需求,同時也達到控制火災、傷人和噪音的目的。
幼兒園提前進入競爭
《人民日報》:天津市南開區某幼兒園大班班主任王老師拿著一沓試卷展示給記者看:“2、3、4、5四個數字,用加減法組成多個等式。”“1個蘋果相當于2個桃子,1個桃子相當于6個香蕉,問:8個蘋果相當于幾個桃子、幾個香蕉?”面對記者的驚愕,王老師無奈地笑了笑,“難吧?這其實是小學低年級奧賽的題目,如今卻成了一些小學的入學測試題目。”據王老師介紹,現在越來越多的小學尤其是名小學采取了考試或變相考試招生辦法,而近年來的測試題目也是越來越新,越來越難。“我們也是沒辦法。”天津市南開區另一家幼兒園的韓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共有3個中班,但是近些年來每年中班升大班時,總會減少一個班,其原因在于將近30名孩子申請退園,選擇去上某些名小學開設的學前班。
點評:幼兒教育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從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出發,因材施教,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將小學教育提前到幼兒階段,違背教育規律,是在揠苗助長,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發展。這一眾所周知的道理,老師、家長當然了然于心,明知故犯卻情有可原。從高考這根指揮棒溯源,中學、小學包括幼兒教育都進入原始競爭狀態。幼兒園要生存,當然不能不適應大勢。源不清,水道何以通暢?然而,解決高考這一機制問題,又談何容易。只是替天下孩子叫屈,提前進入競爭的人生將損失人之為人的豐富的趣味。
超級女聲的夢想啟示
南方網報道:中國蒙牛酸酸乳超級女聲歌唱比賽已經抓住了全中國女孩的心,閃光燈照射下的這些業余歌手,在5月的中國掀起了一陣旋風。為了到成都去試音,一個從西部來的女孩坐了整整15個小時的火車。而另外一個從福建來的女孩,則跟隨比賽轉移的腳步旅行到各省,每次都在第一輪就被淘汰出局,直到花掉了大約3個月的工資以后,她才決定放棄明星夢。從5月6日開始,大約2100萬觀眾將頻道鎖定在這個比賽上,也就是說,中國全國大約30%的電視機都在播出這些業余歌手的演唱。
點評:這個節目是拷貝美國超級偶像節目,沒想到卻點中要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個體價值的認識已經有很多要求。超級女聲不僅展現了人們在娛樂上的更為豐富多彩的選擇,也給普通人提供了一個通過簡潔的方式展示個體的機會。看著他們從容自信的表現,真應該高興。因為通過個體的自信,我們看到了民族的自信。民族的自信當然源于國家實力,更有賴于文化的自信。當然,據媒體報道,中國超級女聲的得勝者不一定和唱片公司簽約,但是去年的優勝者拿到了6000美元的獎金,在年均收入只有1100美元的中國,超級女聲吸引眾人的地方不僅在于它為人們提供了自我表現的平臺,而且在于它可以為選手帶來”超級”的金錢。
呼吁知識分子的理性
《羊城晚報》:2001年日本拋出臭名昭著的《新歷史教科書》,公然全盤否定侵略史,歪曲歷史史實。針對這本歷史教科書,2002年3月底中日韓三國學者在南京提出聯手編寫一部客觀、公正的歷史讀本。之后,三國20多位學者憑著正義和良知,埋頭研究、深入探討,終于完成了《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這一史無先例的著作。因為國籍不同,立場和社會環境不同,雖然都盡量客觀地看待歷史,但還是存在大量爭議。每一章節,每個歷史時間,都是三國學者分別寫出來,然后再在一起論爭,達成一致。
點評:有爭議是正常的,關鍵是治史的態度。三國學者共著史書,讓我們看到了學術的力量和知識分子的品格。無論出于什么樣的動機,文飾或涂改歷史,不僅是對當代犯罪,也是對歷史犯罪。然而,秉筆直書需要勇氣。在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上,日本存在著大量的侵略史實。承認歷史,直面歷史,以警后世,才為明智。因此,要特別佩服日本學者。眾多史實證明,社會進步,有賴于知識分子的理性力量。呼吁更多的良知展現。
清華的尷尬在于備課不認真
《文匯讀書周報》:宋楚瑜在清華大學發表演講。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向宋贈送一幅黃遵憲寫給梁啟超的小篆書法《贈梁任公同年》,念到“kua離分裂力誰任”的“kua”時被卡住了,相當尷尬。他還把宋楚瑜贈送的禮物說成“捐贈”禮物,引起學生的一片噓聲。然而,清華的尷尬到此還沒劃上句號。在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宋楚瑜大陸行》節目中特邀的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江永教授,除將“kua”字讀錯外,還將小篆說成“小隸”,鬧出更大的笑話。
點評:這不只是清華的尷尬。相信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都不能正確地讀出這個字。全民古典文學功底的下降已是事實,白字先生不僅充斥校園,也充斥媒體,充斥全社會。普通人念白字,最多是口誤,誤的也是自己的事。媒體則不一樣,讀白字,寫錯字,影響一大片。傳道授業者似乎應該高出一籌,允許教書匠私下里有知識盲區,但是一旦面向學生,面向公眾,一定要事前做好功課。清華的尷尬在于備課不認真。
現存古籍修復需千年
《文匯報》: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1.6萬卷“敦煌遺書”,其中5000余米長卷尚待修復,而國圖從事古籍修復的專業人員不過10人;全國各圖書館、博物館收藏的古籍文獻共計3000萬冊,其中大部分殘破情況嚴重,亟待搶救性修復,而全國的古籍修復人才總共不足100人。以這個微渺的人群去面對浩大的工作量,即使是快馬加鞭的速度,完成修復工作也需要近1000年。古籍修復缺人才,缺年輕的人才,更缺少培養年輕人才的科學渠道。直到今天,古籍修復仍沿用著傳統的“師帶徒”的方法,國內目前唯有南京第38中學開設了古籍修復中專專業,國人對古籍修復的認識,仍停留于“修補匠”的層面。
點評:古籍留存,有史可依,是大問題,而不是某個專業人才缺失的單純問題。古籍修復專業人才之所以到了不足100人這一危機時刻,是我們對傳統文化和文物保護長期冷淡的結果。實用主義占據了文學,專業設置的偏頗已經顯示出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