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藝嘉
肯尼亞的斯坦利酒店,是個百年老店。
我乘坐的車剛在酒店門前停穩,便立刻跑出來人為我拿行李。不遠處,英國老爺車邊站著個雕塑。有兩米高,穿著藍綠色帶黃條的大西裝,戴著牛仔帽。“雕塑”突然過來為我開門,嚇了我一跳。原來是個真人。
有漂亮的女士向我迎來。問好后報上自己的姓名。是客房的值班經理。她引領我去登記入住。之后又陪我上樓。為我打開房門,介紹各種設備的功用,介紹用餐的時間和地點。行李送進來,擺好,她方才告辭。
午餐在5樓,空中花園。雖是自助,但服務生都熱情地幫你。湯都盛到了杯子里,杯子在小盤中一一擺好。看出你想要湯,服務生一般都會請你先回到座位上,他馬上會為你送來。
有一天我11點半就去吃飯。離午餐時間還有半小時,但我實在是太餓了,因為沒吃早餐。我跟服務生說了,說我想隨便吃點面條什么的就可以。結果,他們全體開始為我服務。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晚餐是在一層的荊棘樹餐廳。三人樂隊的演奏很少間斷。黑人天生的好嗓子唱著你愛聽的歌,你想聽的歌。餐廳的門旁,始終站著一個穿黑藍色制服的人,你一過來,立刻給你開門。而門內,穿紅馬甲的女領班也一直站在這里。黑人小伙子熱情地為你服務。如果你喜歡自己點的菜,他們就從內心高興;如果不喜歡,他們也會從內心遺憾。
“介紹一道菜,吃了這菜,你會記住內羅畢的。”他們有時會說,他們為自己的東西驕傲。
東非烤雞倒真值得一嘗。
有天午餐后,我準備去外面逛逛。門衛禮貌地叫我過去。
“小姐,你戴的手鐲最好摘下來,以防遭搶。”他說。
并非因為我是異邦人,才會受到這樣的關愛。這里的黑人也一樣得到最好的服務。三兩個朋友,一對情侶,一家人,他們在斯坦利享受溫馨浪漫,留下歡聲笑語。
溫馨服務還不是這里最大的特色。創辦于1902年的斯坦利最有特色的,是這里處處可見的老照片。
非洲的昨天在那里。美麗而荒蠻的土地上,殖民者來了。火槍大炮、老式汽車、紳士、淑女。自由的黑人成了奴隸,燦爛的笑容從他們臉上消失,驚恐爬了上去。礦產被開掘,奇美的花樹看著倒在殖民者腳下的獵物……
殖民者掠奪這里的美麗富饒,也開發這里的荒蠻。肯尼亞到烏干達有了鐵路。沉睡萬年的土地上,冒著白煙的火車開來了。這巨大的鐵龍,引得人們笑,動物叫。
端詳這張老照片的瓊·斯蒂德激動得手都抖動了。這是50年后她又一次來到肯尼亞。她祖父喬治·懷特豪斯,這條鐵路的第一位總設計師。她是特意從倫敦趕來參加鐵路的百年慶典。這鐵路對現代內羅畢的發展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雖然今天,鐵路已經不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航空和公路交通是今天運輸的主力。今天,每天有150多架航班從這里飛向世界各地。
舊日時光,老照片為我們保留了下來。夢回從前,那跑得和鴕鳥一樣快的火車,是如何奔馳在非洲原始的大地上;那殖民者是怎樣的趾高氣揚;那黑人是怎樣失去自己的家園……
這里的基礎設施是殖民者留下的,這里的斯坦利是他們留下的。但在這些背后,非洲成車的珍貴木材,成車的寶石,成車的礦產,成車的獸皮,非洲最最寶貴的資源都源源不斷地運往了他國。我是從巴黎來到這里的。在盧浮宮,在楓丹白露,在各個博物館,我在驚嘆法國精美、浩瀚的收藏外,曾不止一次地想:這些,有很多,是他們從世界各地掠來的。而仰視埃菲爾鐵塔時,我驚詫的只是法國的鋼鐵技術。他們把技術和藝術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現在,我想,說不上,其實可能,這埃菲爾鐵塔,就是非洲的礦石堆成的。
看著老照片的黑人,卻有平靜的目光。我想,在中國上海的餐廳,是不能張掛中國人半殖民時代被欺凌的照片的。對從前的歷史,黑人是寬容的。除寬容外,殖民文化也已深入到他們的血脈。斯坦利的黑人,不論大人孩子,都像英國人那樣用刀叉,用英國人的方式咀嚼。他們說英語;他們看你的目光,也努力學英國人那樣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