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霞
“談癌色變”、“癌癥是疾病之王”,腫瘤正日益成為危害人們的常見病、高死亡率病。腫瘤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手術、放療、化療、中醫中藥治療、熱療等等。目前腫瘤的治療趨勢是綜合治療,但目前無論是專科腫瘤醫院,還是綜合大醫院,在綜合治療方法上都不夠規范,有待探討和改進。而患者及家屬在選擇方案時,也存在過于消極和治療過度兩種錯誤心態。
所謂腫瘤綜合治療就是根據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范圍和發展趨向,結合病人的機體狀況,合理地應用現有治療手段,以最經濟的方式,適當的治療費用,給腫瘤患者提供最合適的治療方法,使痛苦和并發癥降低到最少,并獲得最佳的生活質量。
惡性腫瘤緣何要選擇綜合治療
首先,惡性腫瘤通常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發生發展的機制遠未完全闡明,尚不能夠像感染、代謝失調、營養缺乏等疾病一樣進行有效的治療。只能針對其發病的不同環節、不同階段進行干預治療,即需要在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治療。
其次,現有的每一種腫瘤治療方法都有其本身的局限性:手術治療能一次性消除尚未播散的局限性腫瘤,但多數情況是單靠手術治療不能控制復發和轉移。以解剖學為基礎的廣泛根治術切除所有癌細胞的概念多數情況下是不切實際的。放射技術和方法的改進,例如有些醫院開展的三維調強適形放療使許多腫瘤能得到治愈。而且它的應用受到解剖部位的限制比手術少,但常常是瘤床及鄰近正常組織難以耐受根治劑量的放療。
隨著抗癌新藥的不斷問世,使化療對某些腫瘤已取得相當高的治愈率,但目前單獨應用在多數腫瘤處于低姑息水平,選擇性殺傷或抑制癌細胞的作用不強,毒性作用較大,成為限制用量、阻礙藥效發揮的障礙。生物治療、中醫中藥治療作用有限,只能發揮輔助作用。腫瘤的靶向治療和基因治療也顯示出很好的應用前景,但臨床實際應用并不理想。而選用綜合治療,能夠減輕相互的毒副作用,增強療效。
治療過度影響生活質量
李女士是某醫院的一名職工,體檢發現乳腺癌后,醫院安排了最好的專家給她做了根治術。手術后做了放療,放療后接著又做了幾個療程化療,應該說是非常徹底了。可是,這一連串的治療后3個月,胸部CT發現縱膈內有腫大的淋巴結,醫生認為轉移的可能性大,如果再做縱膈的放療和全身化療,病人能接受嗎?
想想愛人才40歲出頭,家人不忍心就這樣放棄治療,堅持給她繼續放、化療,半年后病人相繼發生肝轉移、骨轉移,體質越來越差,接著腹腔轉移,胸腔轉移,全身轉移,機體已經沒有抵抗力與癌癥抗衡。
腫瘤的治療應當以提高“生活質量”為核心,來選擇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人不是機器,容不得反復折騰,需要調整,休養生息。像李女士后期再選擇放、化療,已經沒有多大意義,因為這些治療對人體免疫系統的摧毀是毀滅性的。現在病人及家屬有一種誤解,認為患了癌癥就要徹底治療。有些癌腫處于早期時,單用手術治療就可治愈,不必再加放療或化療,例如早期皮膚癌、宮頸癌、聲帶癌,手術治愈率已接近100%,再加別的治療是多余的,綜合治療只會畫蛇添足,勞民傷財。
綜合治療并不是就意味著作用越大、越有效。醫生指出,Ⅰ期乳腺癌就不主張術后放療,放療反而可能降低生存率。Ⅰ、Ⅱ期及早Ⅲ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后也不主張放療,因為術后放療不能提高生存率,反而會降低生存質量。包膜完整的腎癌病人,淋巴結無轉移,腎靜脈無癌栓,術后也不必對腎區放療,因為這種病人幾乎不會局部復發。
癌癥晚期也不必太消極
來自湖南岳陽的鮑先生身患肺癌,合并縱膈淋巴結轉移、上腔靜脈綜合征、骨轉移,家人和他對接踵而來的壞結果全都失去了信心,他自己都覺得再做任何治療,都是費錢不討好的事。家人為了尋求一個安心,還是決定到醫生咨詢一下。醫生接診后認為通過合理的治療,也可以達到一定的滿意效果。
經過醫生的悉心開導,鮑先生接受了醫生的建議,首先上了三個周期的化療,癌癥病變得到有效控制。化療后做三維適形放療,對胸腔內原發病灶像攻碉堡一樣,對殘存病灶進行毀滅性的打擊,接著給于生物調劑治療及中藥清熱解毒治療,使病變完全控制,幾個月后患者病情逐步恢復,出院后已能基本參加工作。盡管一年半后發現腦轉移,又再次化療和放療,治療后4個月,鮑先生高興地告訴醫生,現在他能自己開車出去旅游了。
雖然晚期癌癥患者通過治療并不能根治,但對于這樣的患者并不是就一定選擇放棄。
治療癌癥,社會及個人都應理性化
選擇治療手段的時間、順序,包括藥物種類、劑量等等都與療效密切有關,目前專家們正著手有關腫瘤綜合治療臨床路徑的研究,圍繞改善癌癥患者生活質量,提高生存率為目標,來選擇經濟、合適的治療方法,努力減少患者痛苦和降低并發癥。
現在社會上針對癌癥的廣告鋪天蓋地,一些癌癥病人“病急亂投醫”,把希望寄托在“祖傳秘方”或“獨門秘方”上,長期服用一些不正規的“靈丹妙藥”,結果造成肝、腎等器官慢性損害,造成復發或轉移。
某些醫院的一些科室,為了經濟利益,誰先接診患者,就采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治療,等到治療失敗再轉給其它科室,這些方式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選擇治療方案,社會及個人都應理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