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如軍

當微軟自上個世紀末的反壟斷案,剛剛與美國政府和IBM達成和解時,信息領域的另一個巨頭,Intel又被推上了被告席。而隨著媒體的廣泛深入的參與,人們也漸漸看清了英特爾這位“芯片巨人”的另一副面孔。
突遭歐盟調查
7月12日,由歐盟四國反壟斷調查人員組成的小組對英特爾公司的辦公大樓進行了突然檢查。同時,歐盟還對數十家與英特爾合作的PC制造商和分銷商,包括戴爾公司在內的一些公司也進行了檢查。
有關媒體認為,歐盟的舉動,是為反壟斷指控尋找證據。歐盟指控英特爾在微處理器市場獨霸市場,強迫用戶與其簽訂獨家協議,擠壓競爭對手AMD等公司。
據說歐盟調查人員沒有說明突擊檢查是否找到了相關的電子或是紙質證據,但是檢查中卻帶走了大量的材料。調查人員正在進行英特爾壟斷案的全面調查,收集包括電子郵件、語音信息在內的所有材料,以證明英特爾向PC制造商或是分銷商提供優惠,不讓他們采購AMD的產品。
有關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突擊檢查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它表明歐盟要加快進行對英特爾長達5年的審查活動。早在2000年,AMD就提出了指控。但由于缺乏相關證據,一直是進展緩慢,但調查從未停止過。2004年,AMD再次起訴,提供了額外的證據,稱英特爾采取了無情的打壓措施,對AMD的業務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有人說,AMD再次起訴,為瀕臨困境的反壟斷調查注入了一劑強心劑。現在,歐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愿意對英特爾進行調查。歐盟負責這項案件的一名官員稱:“如果歐盟沒有足夠的信心贏得這場官司,就不會對英特爾進行突然檢查。”
AMD希望,能依靠歐盟反壟斷法的規定,對英特爾的壟斷行為進行約束。在美國,壟斷的做法主要對消費者造成了不利的影響。歐盟和美國的司法部門近年來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歐盟仍未有足夠的證據說明英特爾的做法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
盡管歐盟對英特爾最終是否會實施制裁,尚無法預料。但是,突擊檢查說明,這起案件會公平地進行下去。有媒體指出,到目前為止,英特爾已躲過了幾起反壟斷的大劫,但是可能這次將會成為英特爾的“滑鐵盧”。
為求公平 狀告英特爾
正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當歐盟調查英特爾之際,AmberWave公司近日也提出了訴訟,狀告英特爾公司侵犯了其應變硅(Strained-Silicon)專利權。
據報道說,AmberWave公司是向德克薩斯州Marshall市聯邦地區法院遞交的訴狀,狀告英特爾公司侵犯了美國第6,881,632項專利權。同時,它還向特拉華州惠靈頓市聯邦地區法院遞交了反訴狀。
據悉,AmberWave公司的反訴是緊跟著英特爾公司的5月25日發表免責宣言遞交出去的,英特爾公司發表免責宣言的目的是想證明英特爾公司并沒有侵犯那項專利權。

有分析說,這兩件訴訟案關系到AmberWave公司開發出來的兩項不同的用于提高半導體設備性能的技術。“AmberWave公司堅持英特爾公司侵犯了其專利權技術,包括在其90毫微米級的Pentium微處理器產品中使用了應變硅技術。” AmberWave公司有關人士說,“這項技術對于確保英特爾公司可以繼續沿著歷史的腳步向前進來說十分重要,英特爾公司的發展與處理器性能的不斷增強是分不開的。”
但是英特爾公司卻堅決拒絕與AmberWave公司進行協商以簽署一個合理的商業許可證協議的要求,然后AmberWave公司就提出了反訴。同時AmberWave公司首席執行官RichardFaubert發表聲明稱:“作為一個技術公司,我對于我們公司受專利保護的技術所具備的顯著先進性非常自豪。” “但英特爾公司在沒有得到 AmberWave公司許可的情況下就使用了這些技術,我們除了勇敢地站起來保護自己的專利權之外別無選擇。”
中國市場上的眾叛親離
據有關消息說,英特爾在中國實施的GAPP(地方政府電腦普及計劃)計劃已經初戰告捷,一個多月就拿下了湖北、山西、黑龍江、山東、江蘇五個省級地方政府。
那么,在中國英特爾總是左右逢源,如魚得水,靠的是什么在局外人可能會有一種錯覺,以為英特爾“通吃”國內品牌PC廠商,靠的是技術,是家喻戶曉的“奔騰”廣告。“如果我們對英特爾的認識僅僅停留于此,那未免太小看了英特爾,至少是一孔之見。其實,英特爾壟斷品牌PC,靠的是鉆營”。一位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如是說。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過去的許多年里,英特爾都是以不可抗拒的“回扣”壟斷了國內品牌PC廠商。據另一可靠消息說,只要PC廠商的廣告中按規定出現“INTEL”標識,即可獲得英特爾的大比例返款。七喜電腦的公告就顯示,在電腦業利潤趨薄的情況下,英特爾的廣告返款已占到公司利潤的1/4,并成為公司利潤增長的主要源泉。以此類推,聯想、方正、清華同方等一線品牌大廠從英特爾那兒拿到多少“回扣”也是值得人們推敲的。
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國市場上,英特爾憑借其強大的公關優勢,不惜一切代價打壓競爭對手,并以資金上的優惠網羅各大品牌廠商。實實在在的好處使得國內下游廠商死心踏地跟在英特爾的屁股后面跑。無論是在PC市場,還是在服務器領域,英特爾都建立了可以主導全局的利益共同體。在中國品牌電腦市場上,一線廠商唯英特爾馬首是瞻,英特爾居于整個PC生態鏈的核心地位,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同時,由于沒有核心技術,全國品牌PC只能背靠大樹好乘涼,團結一致吃英特爾的“回扣”,導致了英特爾在中國市場上的壟斷局面。
“現在,英特爾針對中國市場的鉆營術已是爐火純青,從籠絡廠商延伸到收買地方政府。英特爾正在國內各地推行的所謂GAPP計劃,實際上就是‘1+X模式,即一家全國性品牌+多個地方性廠商。”
該分析人士強調,這個“1+X”模式非同尋常:首先,它恰到好處地切中了地方經濟的命脈。因為對于一個地方政府來說,“多個地方性廠商”意味著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源源不斷的稅收,是可持續的就業推動力,是高科技產業的希望之光……總之,面對如此眾多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地方政府沒有理由拒絕英特爾的投其所好。
其次,英特爾設置了一道牢固的阻擊對手的堤防。自AMD成功推出64位系列產品之后,英特爾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由于AMD產品性價比的,國內PC廠商紛紛倒戈,脫離英特爾投向AMD的懷抱。英特爾意識到,單靠籠絡廠商已經難以穩住陣營,必須借助政府的力量,才能獲得堅強有力的支撐。于是,英特爾別出心裁地實施了GAPP計劃,與地方政府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以阻擊更多的PC廠商投入AMD的懷抱。
英特爾新任中國區總經理賴一龍曾明確表示,“GAPP是個跟政府更加密切合作的機會,以前都是私人企業活動,現在有政府參與推動作用,不但能夠推動計劃更加順利執行,媒體的報道也更正面”。
有業內人士評價說:“英特爾把公關算計到如此深度,實在令人嘆服,更讓AMD可望而不可及。”在中國,地方保護主義一直難以破除,于是英特爾投其所好:英特爾保護了地方利益,反過來,地方也就保護了英特爾的利益。
然而,現在的英特爾在中國還是出現了眾叛親離的局面。該分析人士也指出,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廠商,都不會愿意英特爾這樣長期壟斷中國CPU市場。據傳,國內某著名PC廠商內部已經出現聲音,要求以公司的名義上書國家信息產業主管部門,調查英特爾近期在華涉嫌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的一些行為。
同時,AMD已被證明是CPU領域中唯一可以挑戰英特爾的競爭者,在全球范圍內,AMD的CPU在不同的細分市場中已與英特爾展開全面競爭。這在一定程度上保佑了國內PC廠商,沒有完全淪落為英特爾的“雇工”。而自2004年以來,國內一線PC大廠也不再吊死在一棵樹上,清華紫光和夏新電子等品牌廠商率先選擇了AMD,英特爾四大OEM直供客戶之一的方正也牽手AMD。在高端服務器市場上,繼曙光與AMD強強聯手之后,聯想也已經倒戈,從英特爾轉向AMD,對整個民族PC產業產生了積極的引導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