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水
和諧的社會,應該是一個民主法治的社會,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一個誠信友愛的社會,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一個安定有序的社會,而且還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人與自然和諧,是和諧社會各種關系中非常重要的關系。由于現代社會有限的資源與人類需求之間的缺口巨大,導致了人類對環境資源的競爭性使用。因此,也可以說,人與自然的關系,本質上反映了人與人的關系。
從表面上看,環境污染是人對自然的一種行為,但再深入分析,這就是一部分人的活動產生的污染,被整個社會承受。如果說整個社會是一臺不停運轉的龐大機器,那么包括水、能源、土地在內的各類資源就是保證這臺機器順利工作的綠色“潤滑劑”。一旦“潤滑劑”因被濫用而最終缺失,社會機器就會出現各種故障甚至崩潰。因此,要保證社會的和諧發展,就必須合理配置各種資源,提高使用效率,實現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而水資源是構建和諧社會“綠色”潤滑劑的重要成分之一。
我國是一個嚴重干旱缺水的國家,人均淡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水危機將始終是中國的心腹之患。警報已經拉響,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綠色“潤滑劑”不能再從指縫中漏走。
如何實現人與水的和諧?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建立水資源節約型、環境保護型的國民經濟體系;另一方面,套用一句天津市學生代表向全市青少年發出的倡議,人人都應當成為珍惜水資源,確保“人水和諧”的好成員,人人都應當爭做珍惜各類資源,促進整個社會和諧發展的宣傳員和監督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