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彥德
到2020年,我國56%以上的人口將生活在具有現代經濟、文化生活和能源服務的城鎮里。隨著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第三產業和居民直接生活用能的增加將可能超過工業用能增加的速度,而且需要的是清潔、方便的優質能源,如電力、氣體和液體燃料。代表工業生產的第二產業將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角,仍需要更多的能源供應。
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看,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所具備的生活質量,按照美國的消費水平,人均能源消費量要達到8噸油當量;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人均能源消費量需要4.7噸油當量;達到目前能效水平最高的日本的消費水平,人均能源消費量也要4噸油當量。從總體上看,中國今后的主要問題是解決產業的升級換代與居民的住、行問題;按照國外的研究成果和目前國內東南沿海地區的能源消費現狀,如果屆時中國基本實現工業化,人民生活水平全面達到小康水平,其能源需求有可能遠遠超過40億噸標準煤。
在未來20年里,即便大力發展非化石燃料發電,煤炭仍將是主導的發電能源品種,煤炭在中國的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也不會下降太快。因此,以煤電為主的化石燃料發電仍將是未來中國主要的供電方式,但采取不同的激勵政策,我國供電結構也可以出現多元化的局面,如水電、核電、風電等非化石燃料發電到2020年,比重可達屆時總發電量的三成左右。我國發電、供熱用煤量高達14.8億噸,在強化政策下發電供熱用煤仍然達到10.7億噸。均占煤炭需求總量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見,加工轉換部門的煤炭需求將成為我國未來煤炭需求的主要增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