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壯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銀行”)是內地頗具競爭實力的優秀上市商業銀行之一,但與境外商業銀行相比是否依然具有競爭力呢?臺灣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玉山銀行”)是臺灣優秀的商業銀行,這里我們選取玉山銀行與招商銀行進行對比。兩家銀行成立時間相近,文化背景相同,且分別在內地或臺灣各項經營指標都是排名靠前、口碑較好的商業銀行。我們將通過評價模型對兩家銀行的綜合競爭實力進行評估,客觀地反映招商銀行與境外先進商業銀行的優勢與差距。
兩家銀行總體分析
經營模式:玉山銀行采取混業經營模式,而招商銀行還屬于分業經營模式。經營模式是決定商業銀行綜合競爭實力的重要因素。由于兩地經濟和金融環境背景存在差異,兩家銀行的經營模式乃至盈利模式都有所不同。玉山銀行可以經營基金、保險、租賃等其他金融業務,是采取金融控股集團下的混業經營模式,屬于業務多元化的盈利模式;而招商銀行目前基本以存貸匯等傳統銀行業務為主,屬于分業經營下的單一盈利模式。經營模式的差異無疑將對各自的資產盈利能力產生不小的影響。
經營思路:兩家銀行在發展戰略、經營理念。企業文化方面有所差異。作為臺灣的民營商業銀行,玉山銀行成立時間晚于招商銀行,且營業:機構大都分布在臺灣地區,招商銀行在國內主要城市都有分支機構,兩家銀行在所轄范圍內都已具有了一定的規模優勢。玉山銀行成立之初就堅持“安全性、流動性第一,獲利性次之,成長性再次之,而均應兼顧公益性”的經營指導原則,顯示出其“穩健”的發展戰略;而招商銀行則倡導“走效益、質量、規模協調發展之路”,突出“和諧”的發展戰略。從經營理念、企業文化等方面來看,招商銀行比較“外向”,注重市場需求與客戶服務,而玉山銀行則有所“內斂”,注重專業服務與人性化管理。當然,兩家銀行都注重通過科技手段來提高服務水平,通過業務創新來提升盈利水平,通過品牌優勢來創造資產價值,強調“制度為基、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并在近年來都受到了外界的高度評價。
經營現狀:兩家銀行所處的發展階段略有錯位,招商銀行目前的資產盈利水平低于玉山銀行。由于成立時間相差5年,兩家銀行雖都處于企業的快速成長時期,但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略有錯位。2002年前招商銀行的資產增長速度明顯快于玉山銀行,2004年則有所放緩,顯示招商銀行正處于資產規模由快速增長向平穩增長的過渡時期;而玉山銀行由于發展時間相對較短,目前仍處于資產的快速擴張時期。從2003年末數據來看,招商銀行機構數量是玉山銀行的5.63倍,人員數量是其8.79倍;2004年前者的總資產、凈資產:分別是后者的5.17、2.38倍。因此,招商銀行的機構、人員、資產在數量上遠遠超過玉山銀行;但是玉山銀行的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卻是招商銀行的1.07和1.86倍。可見,目前招商銀行雖然在人員、網點、資產方面存在優勢,但玉山銀行的盈利能力卻高于招商銀行。(見表1~3表)
競爭力評價模型分析
我們選取國際公認的CAMEL評價模型對兩家銀行進行競爭力分析。CAMEL模型是由美國的美聯儲、貨幣總局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對美國銀行進行評級打分的分析評價模型,其評價指標包括資本充足程度(Capitaladequacy)、資產質量(Assetquality)、管理(Management)、盈利(Eamings)和資產流動性(Liquidity)等要素,涵蓋了銀行經營財務分析框架的五個組成部分,比較全面科學地體現了銀行的基本情況,因此得到了西方銀行界幾乎所有分析師的認可。為了便于比較,我們將玉山銀行的經營數據均按照“1元人民幣=3.72新臺幣”換算成人民幣。
資本充足比較
兩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大體相近,且滿足巴塞爾協議要求。按照巴塞爾協議的要求,滿足資本充足率是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的基本要求,資本充足率水平決定著商業銀行資產規模擴張的速度,并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兩家銀行資本充足率都在8%以上,玉山銀行2004年由于股本擴張20億股使資本充足率達到11.51%,比招商銀行高出1.96個百分點。(見表4、圖1)
資產質量比較
兩家銀行都注重貸款的風險管理,資產質量較好。玉山銀行不良資產占有率始終是臺灣地區最低的,這與其始終把資產的安全性放在首位是分不開的。由于兩地對銀行不良資產統計口徑有所不同:招商銀行不良資產按五級分類法口徑統計,而玉山銀行不良資產包括逾期與應予觀察兩類,因此我們不能完全根據不良資產占比值進行資產質量方面的比較,但從兩家銀行公開資料中我們依然可知兩家銀行在內地或臺灣都屬于資產質量較高的商業銀行。這從2004年兩家銀行的貸款行業分布上可見一斑:由于臺灣地區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外貿出口,玉山銀行的貸款投向側重于光電、半導體、DVD等出口主導型制造業,然后依次為投資風險較小的金融保險不動產、批發零售飲食等行業。招商銀行在內地宏觀經濟調控背景下貸款主要投向能源及原材料、公用事業、運輸通訊業等行業風險較低的行業,而制造業、商業貿易業次之。可以發現,兩家銀行在貸款分布上都圍繞當地經濟環境特點選取風險較低的行業,顯示出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和資產定價能力。(見表5、表6)
經營指標比較
玉山銀行的償債能力指標好于招商銀行。從兩家銀行長期償債能力來看,玉山銀行比招商銀行的資產負債比值平均要低5.3%,顯示玉山銀行的長期償債能力略強。招商銀行比玉山銀行存貸款比例平均要低22.25%,從指標上分析,招商銀行能夠保持資產與負債的安全性與合理性,經營更加穩健,而玉山銀行存貸款比例相對明顯偏高(內地要求此項指標控制在75%以內),顯現出其在拓展貸款規模上表現的較為激進。從短期償債能力來看,玉山銀行的短期償債能力明顯高于招商銀行,其流動比率平均是后者的6.37倍,且招商銀行存在一定的流動缺口。玉山銀行較高的流動比例一方面是由于流動負債在負債總額中占比相對較小,另一方面則主要是由于其始終保持了較高比例的流動資產,以保證其較高的資產流動性與償債能力。通過流動資產構成分析我們發現:玉山銀行的押匯、貼現及短期貸款占絕大比重,其次是證券及票據投資,再次是現金,且這三項占比均高于招商銀行,而招商銀行的存放央行及同業款項的占比則高于玉山銀行。可見,玉山銀行將資產較多地運用于風險較低且收益較高的貼現、押匯、證券及票據投資上,從而在保證“安全性、流動性第一”的前提下實現了資產盈利的最大化,反映出玉山銀行在資產定價能力與資金運作能力方面的優勢,這對利率市場化進程日益加快下的國內商業銀行保證資產質量與提升資產盈利能力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見表7~表9、圖2)
玉山銀行的營運能力指標強子招商銀行。商業銀行混業經營具有業務多樣化、盈利模式多元化、經營管理集約化的特點,這可以在玉山銀行的營運能力指標上集中體現出來,而招商銀行在人員、機構、資產等方面的“規模”優勢在此卻“拖累”了相關營運能力指標。從總資產周轉率指標的平均值比較,玉山銀行是招商銀行的1.36倍,而近年來的人均盈利水平、網點平均盈利水平均都高于后者(除了2002年),表示出玉山銀行較強的經營優勢和資產盈利能力。
招商銀行的成本控制能力好于玉山銀行。由于招商銀行的資產規模遠大于玉山銀行,成本支出相對較高也在情理之中。但深入分析我們發現,招商銀行的資產是玉山銀行的5倍,而營業費用與資產比值平均僅是玉山銀行的1.12倍。可見招商銀行的成本控制能力要高于玉山銀行。而且從近年來相關指標的變化分析顯示,招商銀行的營業費用占比呈現下降趨勢,而玉山銀行由于近3年來正處于規模的快速擴張期,營業費用占比逐年上升。(見表11)
盈利能力比較
玉山銀行仍處于業績快速上升期,而招商銀行已進入業績平穩增長期。從盈利指標上分析,近年來兩家銀行每股盈利水平、每股凈資產逐年提高,顯示盈利水平整體呈現上升態勢。2002年生意前招商銀行的盈利指標好于玉山銀行,但在2002年以后盈利水平出現較大差異,玉山銀行盈利水平大幅提升,而招商銀行盈利水平保持相對平穩。這主要是由于2002年初玉山銀行組建了金融控股集團,并大舉進軍保險、信托、基金、租賃等其他金融領域(該行在2002年一次性核銷呆賬約合人民幣20.43億元,導致當年凈利潤虧損約合人民幣9.44億元)。之后,玉山銀行的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ROA、ROE指標大幅上升,且盈利水平明顯高于招商銀行,顯示了混業經營所帶來的盈利能力提升,同時也驗證了該行正處于業績快速上升期的結論。2002年后,招商銀行的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雖有所上升,但ROA、ROE指標整體水平均有所下降但保持相對平穩,表明該行已渡過依靠資產快速擴張提升經營業績的階段,進入業績平穩增長期。因此,玉山銀行2002年后業績的“恢復性”上升也給我們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改變國內商業銀行現有的單一盈利模式,放棄同質化、低水平業務競爭,關鍵是推進商業銀行的混業經營,實現業務多元化。(見表12~表15圖5、圖6)
玉山銀行的中間業務盈利能力高于招商銀行,顯示出混業經營的優勢。自從2002年組建金融控股集團后,玉山銀行可以經營基金、保險、信托等非銀行金融業務,其非利息收入占比逐年上升,且2002年后明顯高于分業經營模式下的招商銀行。2004年,玉山銀行的主營業務收入中利息收入占比僅為66.26%,而中間業務收入(手續費收入與其他收入合計)占比16.8%,而招商銀行利息收入占比為84.26%,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僅為7.07%。與歐美國家混業經營的銀行相比,玉山銀行中間業務盈利水平并不算高,而分業經營下的招商銀行在內地則屬于中間業務盈利能力較高的銀行。可以預計,如果兩家銀行現有的經營模式維持不變的話,未來幾年玉山銀行的中間業務盈利水平會明顯高于招商銀行。可見,提高中間業務收入是實現國內商業銀行業務多元化、提升盈利水平的主要手段。(見圖7、圖8)
資產流動性比較
玉山銀行的資產流動性明顯好于招商銀行。從表16、17中可以明顯看出,玉山銀行的現金流動負債比是招商銀行的7.13倍,但現金債務總額比卻小于招商銀行,表明玉山銀行的流動負債在負債總額中占比相對較小。結合表9中的流動比率可知,玉山銀行償還流動債務的能力較強,資產流動性明顯好于招商銀行。而且,玉山銀行是正流動性缺口,而招商銀行存在負流動性缺口。因此,玉山銀行的資產流動性要好于招商銀行。(見表16、表17)
綜合分析
由于兩家銀行經營模式上存在的根本差異以及某些數據統計口徑不同,我們無意去做綜合競爭力方面的定量評價。但是,從以上對比分析可知,招商銀行既在協調發展、把握貸款投向、成本控制、企業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自身的特點與優勢,又在保證資產安全性與流動性、經營指標、盈利能力等方面與玉山銀行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而且,如果繼續維持現有的經營模式和發展速度,未來招商銀行在綜合競爭力指標上可能會被玉山銀行落的更遠。雖然與境外先進銀行相比,招商銀行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當前國內商業銀行中,招商銀行在協調發展、風險管理、產品定位、資金成本、中間業務五個方面依然具有競爭優勢。今后,隨著商業銀行改革進程的加快以及限制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政策不斷松動,“因勢而變”的招商銀行將會完善經營模式、規范管理機制、加快業務多元化創新步伐,其綜合競爭實力也將會進一步提高。
當然,我們對比兩家銀行重要的不是找出差距,而是如何縮小差距,以便迎頭趕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玉山銀行學習,招商銀行乃至國內商業銀行都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啟示:
啟示之一:玉山銀行混業經營所具有的集約化經營及多元化盈利的優勢已推動其業績進入快速上升期,如果繼續維持此經營模式,其盈利水平將可能在未來遠超過招商銀行,這無疑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加快推進我國商業銀行混業經營步伐,逐漸實現業務多元化,以適應金融業完全開放后的市場競爭”的現實意義。當前,國內商業銀行正處于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的過渡時期,隨著國家對商業銀行設立基金公司、資產證券化、銀團貸款、財務顧問、保險代理等業務限制的松動,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范圍會越來越廣,但目前除了要解決政策束縛和管理體制約束外,關鍵是要商業銀行主動通過自身的業務創新,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開發業務產品,拓寬業務渠道,最終通過市場化手段來推進商業銀行混業經營進程。
啟示之二:玉山銀行在經營中始終把資產的安全性和流動性放在首位,其中風險較低且收益較高的貼現、押匯、證券及票據投資等資產占相當比重,在業績快速增長的同時依然保持較高的資產質量與資產流動性,對這一點不但招商銀行要反思其在經營理念的差距,而且更值得目前正在通過資產盲目擴張來提升盈利水平的所有國內商業銀行認真研究與學習。今后,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國內商業銀行的資產定價能力與資金運用能力將直接決定其盈利水平,而玉山銀行的作法起到了較好的的借鑒意義。
啟示之三:玉山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高奠定了其較高的盈利水平,并且支持其在未來資產規模擴張過程中保持較高的資產盈利水平。反觀招商銀行,目前依靠貸款規模快速擴張來推動盈利水平提升不但受資本金的嚴格限制,并可能在宏觀經濟調控下會引發資產的隱性風險,因此顯然已不是上策,而在保持資產平穩增長的基礎上推動業績上升也只能成為當前的明智之選。我們認為,依靠資產規模擴張來提高盈利水平是不具有持續性的,今后國內商業銀行業績的提升不能僅靠擴大“增量資產”規模,而應更注重提高現有“存量資產”的盈利水平,而通過業務創新提高中間業務收入是提高現有資產盈利水平的主要手段。當然,隨著限制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政策不斷松動,中國內地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步伐將會加快,資產盈利水平將會逐步提高。
責任編輯:陶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