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立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不斷探險的歷史。
千百萬年以來,先行者們在對孕育人類的大自然的不斷探索中,逐漸認識了世界和人類自身,一步步從蒙昧跨入野蠻,走進文明?,F在人類所擁有的一切文化、科技成果都是伴隨著這一進程而發生發展的,人類社會也在對周圍未知世界的探索中逐漸形成。在這種探索過程中,原本被地理文化圈所分割的孤立文化相互交織、碰撞,產生出新的更高層次的文明??梢哉f是人類的探索探險活動成果,促使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速度成幾何級數遞進。
當人們意識到這一點時,最初的本能和原始的沖動,發展成為了有意識的、目標明確的全方位對未知世界進行探索的巨大探險浪潮。
我國的漂流探險活動就是人類探索探險活動的一個現代版的縮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我國漂流探險先驅們最初走過的歷程:
1985年,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抱著“搶在美國人之前由中國人第一次漂流長江”的信念,西南交通大學電教攝影員堯茂書形單影只地踏上了長江源頭,在人跡罕至的長江上游漂流了1200余公里后,于1985年7月24日在金沙江通伽峽附近不幸翻船遇難。
也許是沉悶、窒息得實在太久,堯茂書,一個普通中國人,以他的生命為代價喚醒了國人沉睡的意識,江河漂流探險活動如火山巖漿般噴發……
1986年成了長漂高潮年。堯茂書的壯舉在中國民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首漂長江熱”。三支長漂隊競相角逐長江,分別于當年6月和7月抵達長江源頭,在全長6300公里、落差5400米的我國第一大河一長江上,展開了一場連續的、持久的、驚心動魄的漂流探險搏斗。人們發出誓言:要“一寸不落”地全程漂流長江。
這三支隊伍是: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中國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中美聯合長江上游漂流探險隊。三支隊伍共犧牲了10名隊員。
回顧往事,可以看到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以“一寸不落”、“全程漂流”為代表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成為涵蓋一切的主旋律。在技術裝備、人員培訓、安全和后勤保障等各個方面都極其落后的情況下,漂流隊員們懷揣“簡單而崇高的理想”,外加一腔熱血,面對無法預知和左右的現實,面對滔天的巨浪,義無反顧地開始了以生命為代價的壯舉,一時間“長江漂流”這個概念變得很大很大,大到“為國爭光”。但是,隨即而來的重大犧牲和傷痛引發了國人沉重的反思和總結。
18年過去了,撫平巨大的傷痛用了太長的時間。但是,中國漂流者一路走來,他們已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不再孤獨?!斑€漂流以本來面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參與者已經能夠以更理性、更平和的心態對待漂流;“珍惜生命”、“講究科學”,共同的理念已經成為貫穿整個漂流探險活動的準則;對生態環境的科學考察、保護,對旅游資源的合理發掘和開發已成為漂流探險的主題。
目前,在我國廣袤豐富的江河中萬舸競發,群眾性漂流活動已悄然興起,商業漂流市場及其相關產業正在蓬勃發展。這些活動的完成標志著中國漂流探險活動已開始真正走向成熟和理性。
同時,與國際漂流探險事業和漂流探險文化的全面交流與合作正方興未艾。2004年7月,中國漂流探險隊帶著自己的夢想和中國人民的友誼,帶著促進人類和平與進步的美好愿望,第一次踏上了美國科羅拉多河鮮紅熾熱的堤岸,在科羅拉多大峽谷擊水飛舟。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分工明晰、組織嚴密的新一代中國漂流探險隊呈現在世人面前,他們接受了奔騰不息的科羅拉多河自然偉力的考驗,成功漂流科羅拉多河,這一壯舉成為我國漂流探險事業的又一標志性事件。
通過十幾年的探索,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了漂流探險活動今后的發展方向。
首先,“珍惜生命”、“講究科學”、“人與自然的親和”的理念應該成為漂流事業的根本,只有這樣漂流探險事業才能健康發展。
其次,規范漂流探險活動,制定指導性的漂流安全和技術標準,建立中國自己的江河漂流級別評定標準及相關的評定委員會,建立正規的培訓制度,培養一批既有豐富專業知識,又有實際操作經驗,能熟練掌握急救知識和救援知識的專業隊伍,在每次漂流探險活動中親自參與指導,以確?;顒拥陌踩珜嵤V挥羞@樣,漂流探險事業才能有序發展。
再次,積極謀求企業與媒體的參與和關注,加快我國在漂流裝備方面的技術革新。企業和媒體的參與是漂流探險活動蓬勃發展的源泉。在科羅拉多大峽谷漂流活動中我們了解到,目前我國的漂流設備盡管已有很大改進,但只相當于美國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產品水平,整整落后人家30年,應該更新漂流裝備,使漂流更加安全可靠并以此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此項活動。只有這樣,我國的漂流探險事業才能快速發展。
總之,如何推動這樣一個即驚險又刺激,既能鍛煉堅強意志又能增強團隊意識的生態環保的戶外探險活動,是值得大家探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