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強 高宇輝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允許符合條件的非金融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向合格機構投資者發行短期融資券。今年5月26日,首批109億元的債券受到市場極其熱烈的追捧,與近一時期股市及貨幣市場的低迷形成鮮明的對照,企業短期融資券改革嘗試初步成功。從短期看,此舉對國家宏觀調控及直接融資方式變化的影響,遠大于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影響;從長期看,其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影響將逐步擴大和釋放,中小銀行將擁有新的發展空間,經營模式也將發生轉變。但由于該領域的制度創新有一個逐步積累、調整直至達到均衡的動態過程,不排除出現新的風險的可能。為此,股份制商業銀行應當冷靜分析及應對,防止被“熱烈氣氛”所左右,抓住風險控制的主線,積極適應市場的變化,以期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企業短期融資券市場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短期融資券市場發展勢必從資產和負債方面雙向沖擊傳統銀行業務,促使股份制商業銀行轉變經營發展戰略。由于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高端客戶較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少,使股份制銀行既面臨為數不多的高端客戶流失的風險,又面臨著參與融資券發行與買賣,與其他銀行或機構共享高端客戶的機遇。
如何抓住市場格局變化的契機,將挑戰更多地轉變成機遇,在新的業務領域獲取更大的收益,是擺在股份制商業銀行面前的重大課題。
為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新的舞臺
融資券發行期間,有些人認為銀行處于尷尬與進退兩難的境地,原因是盡管短期融資券為銀行增加了投資渠道,賺取不菲的中間收入,但是企業總是選擇發債,減少銀行貸款,銀行會失去大量利息收入。事實上,在央行有步驟的控制下,融資券發行擴大的步伐不會太快。以2005年3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9.8萬億元來計,即便發行融資券規模擴大10倍達到1000億元的規模,也僅占0.5%。況且銀行是社會資金結算的主渠道,無論企業釆取什么方式融資,資金仍主要在銀行體系內流動,只不過必然改變資金在銀行間的分布,加速了客戶資金在銀行間的轉換,以至于一些銀行的高端客戶流失到其他銀行。當一些銀行依靠“試點行”的政策優勢,擠壓其他非試點行時,這點表現的更為明顯。因此,這一融資方式的出現,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銀行業市場格局,尤其是高端對公客戶市場的格局。由于股份制商業銀行市場化程度高,轉型迅速,服務良好,有望可以獲得更多的業務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大型對公高端客戶過少的局面。
推動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模式轉型
股份制商業銀行是市場化程度相對更高的銀行,跟隨市場變化的速度很快。融資券市場的發展拓展了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業務空間,帶動了銀行業務結構等四方面結構的轉變,大大促進了經營模式的轉型。
業務結構的轉變。市場環境和政策的變化對股份制商業銀行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必然推動銀行更新觀念、主動應對,加快調整公司客戶營銷思路,由單一信貸產品為主向融資產品組合和綜合服務轉變,由金融產品的二級市場為主向一、二級市場統籌營運轉變,為優質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股份制銀行可以借助從事短期融資券承銷業務,合法介入承銷這一證券公司的專有領地,使中間業務獲得新的發展。由于銀行在機構網絡、企業客戶資源方面的傳統優勢,以及強大的資金實力作為余額包銷的保障,商業銀行在與證券公司競爭承銷業務時將處于相對優勢地位。尤其是初步建立了金融控股公司經營模式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其優勢將更加明顯。
收入結構的轉變。企業融資券市場的發展,使銀行由傳統利差收入為主向利差收入、中間業務收入等一攬子綜合收益轉變。由于股份制商業銀行網點相對較少,對公存貸款利差收入占銀行收入比重很高。在企業融資券市場的發展的沖擊下,存貸款利差收入將進一步降低,迫使股份制商業銀行加快發展承銷和投資融資券業務,以期帶動收入結構中利息收入向投資收益和中間收入的轉化。按照目前承銷手續費0.3%至0.5%的行業標準,商業銀行開展短期融資券業務有可能實現巨額的傭金收入。今年以來,各股份制銀行普遍將中間業務作為發展的重點,相信股份制商業銀行將在企業融資券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
客戶結構的轉變。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企業可以節約近一半的融資成本,它們不僅有強烈意愿而且有足夠能力支撐發行短期融資券,在與銀行的討價還價的過程中將占據更加有利的地位,銀行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化必然加劇,優質的短期信貸市場面臨進一步分化、重組。對股份制銀行而言,在這樣的分化重組過程中可能打破單個銀行對單個高端客戶的壟斷和四大國有銀行對對公高端客戶的傳統性壟斷,有可能出現策略聯盟,實現高端客戶同業共享。股份制商業銀行可用投資短期融資券,積極參加承銷團,分享高端客戶,實現利益均沾,風險分散,優化風險資產組合。對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還可利用金融控股集團的優勢,強化對優質客戶的拓展。
投資結構的轉變。在投資市場上,股份制銀行一直扮演著積極進取的角色。企業融資券市場的發展有利于推進股份制銀行主動適應短期貸款票據化趨勢,通過投資短期融資券促進銀行信貸資產向非信貸生息資產的調整,銀行獲得了國債、央行票據之外的投資渠道。這一券種也完全可以作為股份制銀行進行投資理財產品創新的載體,減少理財產品集中在其他債券與外匯市場的風險。
有利于控制票據業務風險
我國票據市場自改革開放以來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最近四年票據業務量更是成倍增長。但是由于金融機構與企業主體的過度投機和信息不對稱,以及股份制銀行片面追求發展的速度與規模,票據市場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風險,最為突出的是產生大量游離于監管之外的隱性融資性票據。
由于票據貼現利率比貸款利率低二三個百分點,使得融資性票據獲取資金的成本大大低于一般貸款,且貼現資金的使用易于逃避銀行及監管部門的監控,造成企業從降低融資成本的角度出發,編造貿易背景,獲取銀行貼現資金。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把為客戶開立融資性銀行承兌匯票作為營銷手段和調節流動性和控制資產規模的手段,利用貼現和轉貼現來突破監管當局的存貸比考核限制,以獲取更多的利潤,助長了融資性票據的孽生。票據市場的規范化運作受到挑戰,風險加劇。為此,今年不少股份制商業銀行悄然收緊了票據業務。由于短期融資券就是一種被強化了監督與風險分攤的融資性票據,它的發展,為企業直接融資開辟了新的渠道,有利于減少和抑制隱性融資票據,必將大大減少這一業務風險。
面臨新的風險挑戰
短期企業融資券市場的發展及發行方式的高度市場化,使股份制商業銀行面臨新的風險挑戰,有助于改變銀行的風險觀念、改進風險控制方式及體系,從而全面提升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甚至有助于將股份制銀行的風險控制優勢轉為市場優勢。
一方面,股份制銀行將面臨短期融資券信用風險控制的挑戰。由于短期融資券實質是一種信用放款,信用風險不可忽視。央行在多種場合強調,短期融資券發行備案制將風險識別和承擔交給市場,投資者應當對各企業發行的品種有一個充分的評估。因此,盡管這一發行方式的信息透明度高,發行過程及債券完全兌付前有嚴格的信息披露,信用評級貫穿始終,違約事實也會公之于眾,市場約束力較強,同時購券機構可以在多個投資者之間分散風險責任,并依靠短期融資券在二級市場的流通降低風險,但股份制商業銀行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樣做,僅僅是有利于減少惡意違約的機會,減少企業風險向銀行風險轉化的概率,并不能消除違約行為和違約損失本身,這一新興的市場不出現階段性的調整和試錯也幾乎不可能。況且,目前這種模式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直接融資。資金來源于金融機構與來源于企業、個人是不同的,融資券目前的發行與交易方式尚沒有實現風險承擔主體由金融機構向企業及個人的轉變。銀行信用仍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們也注意到,承銷銀行(機構)沒有硬性的擔保和清收義務,所以,對這樣新型金融工具的信用風險不應盲目樂觀。
另一方面,股份制銀行將面臨利率風險控制的挑戰。首批企業短期融資券的定價在區間上基本比照同期限結構的央票,采用同期限央行票據利率上加風險利差的方式。可以預見,今后的定價方式將逐步向市場化即利率市場化的方向靠攏。短期企業融資券市場的發展,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營銷技巧的要求相對弱化,但對銀行的信用風險定價能力要求則更高,銀行亟須加強信用風險管理和風險定價能力。銀行只有以科學、準確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定價能力,準確預測債券發行定價,才能贏得企業的認可。而在二級市場的交易中,受多種因素影響,銀行將面臨更大的利率波動風險。而且,隨著市場的發展,參與主體的增加,影響利率變動的因素越來越多,利率預測的難度將越來越大,在某些銀行中曾發生過的國債投資嚴重虧損的狀況也許會重演。
面對這些風險挑戰,如何保證自己的銀行在這種新的交易博弈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股份制商業銀行必須更新觀念,高度關注市場的變化,尤其是政策面的變化,較有超前性地掌握這一新興業務的演化規律。
一是在風險識別上,要求股份制銀行有能力把握影響市場價格波動的關鍵因素及它們之間日益復雜的交互影響,如宏觀經濟形勢、微觀行業形勢和意外沖擊的影響等。
二是在內部業務流程上,需加強短期融資券投資的授信管理,將其視同信用放款業務進行管理,建立前后臺分離的信用風險控制體制,堅持“先授信,后承銷;先授信,后投資”。在吸收貸款業務流程與債券投資業務流程各自優勢的基礎上,探索同時滿足信用風險管理和短期融資券投資的效率要求的新業務流程。
三是在角色扮演上,對于債券的承銷銀行,負有維護自身信譽和市場信譽的責任,對客戶的盡職調查需要更加深入和全面,評級更加科學合理,對客戶的監控要更加嚴格;對于債券的購買銀行,承銷機構的管理水平、評估能力與事后監控不能代替銀行自身的分析與判斷,它仍需時刻關注企業動態,合理調整資產分布,科學決定資金進出。
四是在風險定價上,減少經驗成分,積極引進各種先進的利率定價機制與方法。逐步建立專業化的管理隊伍。
總之,股份制銀行只有建立良好的風險控制機制,培育科學的風險定價能力,才能獲得超過同業的風險收益率。
股份制商業銀行積極回應企業短期融資券市場的發展
我國的各類商業銀行,毫無例外地承擔著很多改革任務。借助企業短期融資券,引導銀行對直接融資的介入,更多地肩負起支持直接融資的任務,對改革的平穩發展具有異常重要的意義。相對于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內部約束更強,趨利動機更加明顯,更有利于市場化方式的推行。為了實現改革與銀行健康發展的雙贏,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發揮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作用,尋找企業短期融資券市場的最優發展路徑。
進一步明確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如果短期融資券市場以銀行為主體,必然會借助銀行信用,銀行“身兼數職”,集中了票據市場供求雙方的全部利益。顯然,作為債券交易的一方,很難長期公正、客觀地獨立承擔起債券市場載體的任務。因此,應逐步加強中介機構的作用,將發債不同環節分別設置,依靠中介機構的力量將票據市場的供求雙方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多極點均衡的相互制約的體系,以減少個別機構發生道德風險的可能性。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考慮加大金融創新的力度,如允許銀行接受個人或企業的委托,買賣短期融資券,以逐步減少銀行直接供給資金的比重。
培養優質目標客戶市場。現行的模式,通過主承銷商向市場公開推薦發行企業,在發行企業和主承銷商雙重信譽自律機制的保障下,在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過程中遴選推薦,評級審查、信息披露、監管約束、市場選擇等機制的約束下,資金將向優質企業和項目集中。股份制商業銀行應依靠自身的信息與客戶優勢,為商業銀行發展短期融資券業務及其他業務培育一個優質的目標客戶市場。只有形成了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客戶市場,并由這一市場發揮了足夠的輻射與帶動作用,這項改革的成效才會最終體現出來。
發揮穩定器作用,推動市場平穩發展。按照央行的構想,第一批發行短期融資券的企業都是國有企業,但是短期融資券發行不限于國有企業,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是開放式的,只要是符合發行條件的優質企業,并沒有所有制、企業規模的限制。只要市場認可,投資人接受的辦法都允許試驗,待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后再擬訂規范性文件,逐步推廣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這樣,為了避免市場“失靈”與“無序”,避免先緊后松,避免到了一定階段需要重新整頓的舊習,應充分發揮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穩定器的作用,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本幣市場1037家成員中起示范作用,嚴格客戶篩選,不斷推動完善信息披露的規范和建立健全監測分析機制,在市場制度創新中發揮主導作用。股份制商業銀行依靠自身先進的風險管理經驗與經濟實力,也完全有能力促進市場理陸、企業理性與投資理性在新的業務平臺上完美地結合。
(作者單位:招商銀行研究部)
責任編輯: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