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發動機比喻為汽車的心臟。你知道在全球跑的這么多汽車里,有多少跳動的心臟是中國人自己制造的嗎?生產發動機的玉柴正在為制造這樣更多的“中國心”而努力。玉柴有這樣一句廣告語,“玉柴機器,王牌動力”。然而這只老虎也曾有打盹的時候。
1990年對于玉柴機器公司來說,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拐點。他們自主開發研制的YC6105QC柴油發動機通過省里鑒定。這意味著這個偏居于我國南部山區、交通不便、遠離制造業基地的工廠有了第一個屬于自己的知識產權。當時,也許連玉柴人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接下來的五年時間里,這個自主知識產權給他們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
玉柴營銷有限公司市場部龐偉林對這種變化有著親身的體會:“1993年的時候,我曾經碰到一個用戶,他從山西跑到我們銷售公司,我問他為什么跑那么遠來,他說他當時在山西路上看到一輛空車,就想超過他,但是怎么超也超不過。后來他跟在那個車后面,等車停下人家吃飯的時候,他上去問人家,你用的是什么車,是什么發動機,人家說是玉柴的,就是廣西的。所以他查了資料就跑到玉林,專程來買發動機。”
這個自主知識產權,讓玉柴人嘗到了自主研發的甜頭,而且在當時還引發了一種怪現象。據說,當年有些人發現玉柴公司的柴油發動機經常斷貨,而客戶往往不惜為此出高價。于是這些人就干脆住在玉柴公司附近的旅館里,專門炒賣玉柴發動機的定單。最高的時候,一張定單賣到了好幾千元。
抱著這個自主研發產品,玉柴享受了五年多的幸福時光。銷售收入從1992年的4.5億元猛增到1995的20.3億元,3年翻了5倍。就是這樣一個研發產品,讓玉柴占領了當時三分之一左右的國內市場份額。
蛋糕做大了,難免會有更多的人動心。這就像龜兔賽跑一樣,玉柴就是這個跑在最前面的兔子,但是在沒有終點的市場競賽中,玉柴抱著它的自主知識產權睡著了。于是,別人趕上來了。
看到柴油發動機市場這么有誘惑力,許多廠家都坐不住了,紛紛推出了類似產品。玉柴的柴油發動機王國被撕開了一道口子。“在低谷的時候,我們每個月月底拿不到定單,甚至不知道做什么。”
當玉柴意識到其它企業也在生產類似產品,自己的市場份額正在慢慢被別人吞噬的時候,已經晚了。玉柴的銷售收入,1997年僅僅是1995年的三分之二多一點。
玉柴營銷有限公司市場部陳桂開介紹說:“在1994年7月份的時候,我們總共進來的大學生是699個人,到了1996年底、1997年的時候,很多人都陸陸續續離開玉柴,可以說每天或者每個周末都有大學生下班以后上廣州去找工作。”
對于這次跌倒,最冷靜的是玉柴的技術人員。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鐘玉偉認為:“實際上更主要的還是我們內部的產品結構比較單一。因為我們原來只有一個6105QC產品,這樣就只有一個重型卡車的市場。隨著在國內競爭,其它的廠家,不斷地慢慢起來了,像康明斯、大柴、西柴,這幾家起來了以后,相對來說我們原來的單一產品,產品的競爭力下降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玉柴人對于1997年的回憶,遠遠不像銷售收入大幅度滑落這么簡單。曾經跑在最前面的玉柴,這次跌倒后,又想起了讓他們輝煌一時的自主知識產權。整個公司進行了戰略調整,從原來重視生產跟銷售,轉而重視銷售跟技術研發。
抱著一個自主知識產權睡大覺的玉柴醒了,開始加大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它相繼在國內建立了三個研發分部,還在德國建立了一個研發中心。并先后獲得39項專利,擁有21項專有技術。僅2002年到2004年三年的時間里,就申請了20多項專利。一度的失利,讓自主知識產權成為玉柴確立品牌地位的天平上最重的砝碼之一。2004年,玉柴的銷售突破了100億元,成為目前我國最大的柴油機專業制造企業。
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明表示:“2004年第一批上市的達標歐洲Ⅲ號排放標準的發動機是玉柴提供的,我們不僅能提供達標歐Ⅲ的發動機,還能完全依靠自己的隊伍,獨立地完成標定技術,就是發動機跟底盤的匹配,它有一套比較復雜的控制策略進芯片的過程,這個過去外邊人報價是天價,光標的一個普通車型上百萬歐元,像這樣具有壟斷性質、封鎖性質的門檻,玉柴突破了。”
兩次在市場中確立領導者地位的玉柴,對于自主知識產權這個水晶球有著太多的感慨。玉柴人常這樣說,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而自主知識產權是品牌的心臟。不僅是玉柴,在即將拉開帷幕的上海車展上,奇瑞推出了國內第一款自主研發的汽油發動機和變速箱。而在這次上海車展上,以奇瑞、長安、吉利等為代表的本土汽車品牌,至少將推出20款具有自主品牌的國產新車,這使得本土品牌不再是國際汽車巨頭的陪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