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 磊
詹姆士·斯科特(James C.Scott)是活躍在西方社會科學界很有影響的學者,現執教于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和人類學系。他在東南亞問題和農民政治的研究領域卓有建樹,其學術成就廣為政治學、經濟學、倫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領域的學者關注。他所著的《弱者的武器:農民的日常反抗》和《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更是為他在學術界贏得了聲譽。他近期的力作《國家的視角—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狀況的項目是如何失敗的》獲得2000年比較研究學會的馬特·達根獎。該書以全新的視角,論述了“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狀況的項目是如何失敗的”。其新穎和頗富啟發意義的觀點,具有說服力和洞察力的解釋,被譽為“近十幾年來出版的、在這個世紀中具有意義和啟發的研究之一……斯科特提供了反對濫用國家權力來重新塑造整個社會的最有力的理論?!?/p>
正如斯科特自己所說的那樣,“這本書的中心問題就是那些具有良好用意的領袖如何為使其人民和景觀能夠現代化而設計出種種項目。”(《國家的視角——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狀況的項目是如何失敗的》,第2頁。以下出自本書的引文均只注頁碼)而這些項目為什么往往卻只是得到了“悲劇式的結果”呢?斯科特從德國的科學林業到蘇維埃集體化的農業,從巴西利亞的城市到坦桑尼亞的村莊,從流行的度量衡、土地制度、姓的創造和標準化的語言以及交通模式的集權化一一進行了分析和考察,以獨到的眼光揭示了這些“大型烏托邦式的社會工程運作和失敗所暗含的邏輯”,為我們閱讀社會提供一種新的路徑。
一、國家視角的產生和烏托邦社會工程的失敗
“國家的視角”其英語原意就是“站在國家的角度來看”或“像國家那樣來看待”(Seeing like a State),國家視角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這些計劃的始作俑者往往將自己看得遠比實際上更聰明和更深謀遠慮,同時也將他們的對象看得遠比實際上更愚蠢和低能。”(第340頁)在斯科特看來,國家視角的產生與那些大型烏托邦項目的失敗遵循著同樣的邏輯。斯科特把“那些國家發起的社會工程的巨大災難產生四個因素的致命結合”:重塑社會的國家簡單化;極端現代化意識(Hidl-Modernist);獨裁主義的國家;軟弱或不成熟的公民社會(市民社會, Civil Society)。
在斯科特眼中,清晰性意味著觀察者的位置在中央,并且它的視野是概括的。國家了解和控制社會的過程也就是清晰化的過程。為了使社會更為清晰,國家對社會采取了簡單化的處理方式,也就是說國家從外界賦予社會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國家最容易掌握的。而社會也不再是自然形成的產物,而是國家作用的結果。國家采取標準化的方式重新構造社會,簡單化、清晰化和標準化是國家對社會實施管理的重要工具。
極端現代化意識與我們常說的“科技治國論”、“科學拜物教”內涵非常相似。極端現代主義不同于科學實踐,他從根本上而言是一種信仰,一種極端盲目樂觀的自信,相信人類可以任意創造出一個世界。極端現代主義者傾向于以視覺美學來看待理性秩序。其中心就是線性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的擴大、社會秩序的理性設計、不斷滿足人類的需要與對自然規律的科學理解相應產生的不斷增長的對控制自然的超強自信。
在斯科特看來,極端現代主義是一個關于將科技進步應用于(往往通過國家)人類活動的全盤幻想。如果說重塑國家的簡單化傾向通過國家權力的活動按照其表述來改變整個社會和人類自然的話,那么“極端現代主義開始于一個全方位的新社會藥方,并意圖將其實現?!钡笆龅膬煞N因素并不一定能產生大規模的烏托邦社會工程,它只有和國家的政權結合起來,在那些掌握權力的國家官員和科學官員倡導和操控下才能進行。
因此,只有那些獨裁的國家才有能力去違反人們的意愿實施大的社會工程?!八性竿乙灿心芰κ褂盟械膹娭茩嗔硎鼓切O端現代主義的設計成為現實?!?第223頁)而軟弱的公民社會無法抵御國家的強大壓力,往往會變得很順從。而且“戰爭、革命和經濟崩潰都會使得公民社會變得更軟弱?!边@也是人們為什么會接受這些強制的社會工程,沒有能力反抗的時候,只有接受,即使是消極地接受。
斯科特概括了這四種因素的結合如何產生大規模的烏托邦項目:“社會的清晰性就提供了大規模社會工程的可行性,而極端現代主義的意識形態提供了其愿望,獨裁的國家則有實現這一愿望的決定權和行動能力,而軟弱的公民社會則提供了等級社會作為其實現的基礎?!?第6頁)也許,,我們在閱讀中,會受到標題的誤導,認為正是由于“國家短視”導致了這些烏托邦項目的實施。其實,斯科特強調更多的是這些社會工程背后所隱含的權力運作。社會的清晰性和極端現代主義的實現靠的都是權力的作用,社會的清晰化是國家想要達到的,為獲得財政收入和更好的管理,極端現代主義提供了一種沖動的欲望。只有現代國家和軟弱的公民社會才帶來了實現欲望的工具和平整烏托邦的社會基礎。在斯科特的分析中已經清楚地說明了權力的作用,地方知識和地方實踐為什么會被國家的視角所淹沒,主要的原因不僅僅是忽視,更多時候是因為權力結構造成的。
但是這些如此之大的項目,或者被自認為“好心的”項目,為什么最后都獲得“微不足道的成功”,或以失敗告終,或開始顯現出失敗的征兆呢?斯科特通過對這些項目的詳盡考察給出了他的答案:這些項目如此忽視生態和社會生活的基本事實,甚至當其致命的結果已經顯現出來以后,仍然被不顧一切地繼續推行。在每一項社會工程中,我們都能看出規劃者對其所要改變的社會或自然生態環境妁知識的匱乏,而非正式項目、地方性的知識、社會的實踐、“人民的視角”也許才是實施這些項目的關鍵。但是它們卻被那些正式的項目、國家的標準化的知識和“國家的視角”所擠壓,它們只有做出適應和逃避。
當然,對于一項社會工程是否成功或失敗也許會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這取決于不同的利益集團及其所持的立場。也許從國家的視角來看,那些項目大部分都是成功的(即使如此,斯科特認為那仍是暫時的,最終仍然是失敗的,只是還沒有最終顯示罷了),因為這些社會工程或者提高了國家的財政收人,比如科學林業和土地制度;或者強化了國家對社會的控制,如語言的標準化、姓的創建、烏賈瑪村莊以及蘇維埃的集體化農莊。但是正如那些發起者公開宜稱的那樣:造福于參加者而不是強化社會控制。從這個角度來看,它給那些參與者帶來了什么呢?顯然,以此而論,這樣的社會工程無疑是失敗的。斯科特談論這些社會工程失敗的時候,并非抽象地談論失敗,而是從特定的角度,也就是一般人的角度。
同時,這些社會工程的失敗往往是逐漸顯示出來的,有些社會工程失敗的識別不會像中國的大躍進那樣容易。而且這些工程常常還顯得非常輝煌和富有成就。如烏賈瑪村莊,從表面上看可能是非常富有成效的。但是烏賈瑪村莊化卻受到坦桑尼亞農民的普遍抵制,因為農民被組織進入村莊以后,進入了一個不熟悉的環境,從事他們不懂的耕作。村莊也沒有為農民提供醫療和教育的便利,反而威脅到了農民的生活。村莊中的農民不知道在新的環境下如何從事農業生產,村莊化帶來了坦桑尼亞的糧食危機。
二、米提斯:一種地方性的實踐知識
正如斯科特自己宣稱的那樣,這部著作應被看作是對他所稱的米提斯的贊頌:也就是普通人所具有的關于他們周圍的社會和自然如何運作的實踐和有用的知識,以及他們抵制那些危害社會和自然的項目的能力。在這個意義上,它也是對“沒有等級制度的社會秩序和相互密切關系”的贊頌,這是早期無政府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傾向。后來在一般觀念中,無政府主義代表了“無秩序和暴力”。秩序的建立不必壓制地方的和流行的內容,壓制往往會帶來無序。
當然正像本書的副題:“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的項目是如何失敗的”(How Certain Schemes to lm- Drove the Human Condition have Failed),本書的偏重是要對那些項目如何失敗的做出他的解釋。但是斯科特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對這些項目的批評上,然而為了避免極端現代主義者那樣,他并沒有試圖“提出一個強有力的范式”。因為,在斯科特的理念中,那些社會工程的失敗源于那些自負的官員和科學家要為社會做出詳細的設計,并把這些設計強加于社會。那么,避免災難的方法就不可能是一套嚴格的設計。因此,他僅試著給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但是他對“米提斯”(M6tis)概念的崇拜,從文中的論述中我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
這個概念提出正是為了強調實踐知識、非正式項目的重要性。但也正是在這個地方,斯科特發現了語言在表達思想上的貧乏。他雖然從古希臘語言中引用了這一概念,但是他并沒能夠給出它精確性的界定來。在英語中,與M6tis相近的單詞有metier,具有“混合的”意思,meticulous“謹慎的、仔細的”。但這在斯科特看來都不能表達M6tis的深刻涵義。因此,斯科特利用了列舉和比較的方法來闡釋他的這一概念。但即便如此,斯科特也避免用很明確的語言把它概括出來,而是以很“狡猾”的方式從一些角度進行分析。也許,他想把那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意境留給讀者,讓他們自己去體味,深思。但此處筆者還是嘗試著就他的論述作了歸納。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斯科特的“米提斯”有這樣的幾層含義:其一是其特殊性或曰地方性。這種知識具有很強的地方性,屬于一種地方藝術,是當地經驗的不斷積累“在具體條件下,了解如何與什么時候用這些經驗規律是米提斯的本質”(第443頁);其二是其具有實踐性。在我們從書本可以得到的知識之外還有另外一種知識,這種知識并不是邏輯演繹的結果,而是從實踐中直接獲得的,就像人們不管讀了多少教科書,如果沒有實踐,就不可能真正會游泳一樣;其三米提斯具有開放性和變動性。這種知識處于不斷發展中;其四是其具有可塑造性。“米提斯決不是僵硬的鐵板一塊,而是可塑的、本土的和有多重涵義的?!?(第458頁)斯科特認為,正是因為米提斯依賴特定的背景、具有不完整特征,使其具有滲透性,樂于接受新觀念;其五就是它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不可以用經濟學那種精確性來進行預測和計算,也沒有嚴格的邏輯,而是重視實踐經驗和隨機的推理,且“不確定性如此之大,我們只能摸索著前進”。在斯科特看來,米提斯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實踐中的問題。
正是在“米提斯”概念的基礎上,斯科特也試著給出了幾點很宏觀的法則(但是仍然很謹慎很謙虛地),同時也是很有意義的告誡,他認為這幾條法則基于實際的經驗,“如果遵循它們,也可以便發展避免災難”。首先是任何社會規劃都采取小步走的方式,前進的步伐緩慢一些,邊看邊走;其次是鼓勵可逆性,許多失敗的社會工程都是無法修復的,所以應該在社會規劃中鼓勵那些一旦發現問題就可以倒退回來的機制;第三規劃要有彈性,一旦出現意外的情況可以做出及時的調整;最后,也是更重要的是,在規劃中要為人類的創造能力留出空間。因為人類的知識有限,所以人們要收起自己的傲慢,這正是行動層面上避免失敗的關鍵。
三、斯科特的視角
作為一個從事政治學和人類學研究近四十年的學者,斯科特并不想也沒有成為“扶手椅上”的圖書館學者,而是深入到村莊從事田野研究工作,這也許正是他能深刻洞察社會真相的真正原因,從而也給我們帶來知識上愉悅和收獲。當然這本書中,斯科特也運用了很多的文獻資料,但這在我們看來這并沒有使其解釋力有所下降。全書中貫穿了他特有的人類學的視角與方法?!秶业囊暯恰愤\用了斯科特慣常的研究方法——比較的研究方法。這也正是他進行這項研究的優勢所在。從國家視角、正式項目與地方經驗、非正式項目,從勒庫布西耶與雅各布有關城市建設理念,從蘇維埃革命的極端現代主義理念與盧森堡、科倫泰的批判中,我們都能看到他對比較研究的熱衷。即使斯科特保持價值中立(其實斯科特并不諱言他的價值傾向,這無論是他對獨裁主義國家的感情還是對米提斯的崇拜方面),也仍然會讓我們對那些簡單化的大型社會工程厭惡與棄絕。
生活在特定社會中的人,對于一些事物和現象會表現出麻木和冷漠來,即便這些現象是多么的不公正或者具有很深刻的社會原因。這也許是受“身在此山中”視野的局限,也許是習以為常了,認為無足輕重。但是斯科特給我們刻畫的卻是另一幅圖景,讓我們在嘆為觀止的時候,感覺某種悲苦來:我們自以為正確或成功的事情為什么會是失敗的(當然這是通過斯科特的眼腈看到的),而且這也是我們所忽視或看不到的。這也正是斯科特的局外人或者旁觀者的優勢。斯科特對馬來西亞精英的政治意識形態研究,對東南亞人民的日常抵抗的研究(詹姆斯·C.斯科特:《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東南亞的反叛和生存》,程立顯等譯,譯林出版社2001年版),他一方面介入進去,但另一方面他也時刻保持那種旁觀者的清醒。
在研究方法上,我們還會看到斯科特對女性經驗的推崇。書中很多地方都借用女性的眼光來分析和看待那些大型的社會工程。如果用正式項目和非正式項目、國家視角和地方實踐之間的對比來類比的話,婦女經驗無疑代表了那些非正式的項目和地方實踐。在對雅各布的論述中,斯科特認為“‘婦女的眼光對于雅各布是很重要的(因為沒有更合適的詞匯)”?!霸S多男人也對極端現代主義的城市規劃給予了深刻的批評……但是我們很難想象一個男人使用同樣的方法得出她的結論?!?第184頁)雅各布所經驗的城市并不僅僅是那種日常工作奔波獲得產品和服務的地方,她的注意力更多的關注城市街頭的日常生活。她所仔細觀察的活動,都不是單一的目標和狹義上的明確目標。雅各布的婦女眼光就是他認識到人類的許多活動是為了追求范圍廣泛的目標和滿足,“因此城市的目的應該支持這種多樣性,而不是妨礙它”。斯科特引用了雅各布的論述:不斷失敗的城市規劃教條要想成功就需要性別角色。同樣,他稱盧森堡為“革命的內科醫生和助產士”,把科倫泰作為婦女的“辯護人”,認為科倫泰所代表的婦女工作“對他支持工人的反對派一事有直接影響”(第225~236頁)。
最后,再看一下斯科特的立場,斯科特究竟是站在什么樣的立場來看待那些大型工程項目的失敗的呢?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那樣,斯科特也許僅僅是站在局外人角度和立場,他只是客觀地來觀察那些項目。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也許斯科特的立場是國家的角度,但是他的視角是地方性的。盡管如斯科特所說,他不愿意如那些極端現代主義者提出一些強有力的范式,因為那樣會陷入極端、表現得武斷。但是我們能夠明顯感到,它對于地方性的、傳統的和習慣性的知識的過分推崇。盡管他想為自己辯護,但是書中給我們傳達的信息是很明顯的。所以別人對他的批評也不無道理。閱讀斯科特著作,我們能夠發現,他仍然對那些擁有權力的國家官員和科學官員抱著希望,他傳遞給國家的是要尊重地方性的實踐經驗(米提斯),他基于經驗的“幾條法則”也是希望國家決策時,能夠考慮更多的方面。但是僅僅寄希望于國家的一方能夠確保大型社會工程避免失敗嗎?如果是那些獨裁的、沒有遠見卓識國家,失敗仍在所難免。我們還要問的是,斯科特在這兒想傳遞給人民的是什么樣的信息呢?人民認識了那些工程難免失敗時候,他們應當如何做?他們沒有能力又當如何呢?如果公民社會不能建立起來,變得很強大,能與國家相抗衡的話,那些大型社會工程也許會照舊出現。當然,也許斯科特這本書中無意對這些做出過多論述。他想把這些艱辛的思考,連同他的祝福留給我們。
(《國家的視角——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狀況的項目是如何失敗的》,[美]詹姆士·斯科特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11月版,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