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麗琳
傳統的農產品流通領域中存在著中介環節多、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等問題,嚴重地阻礙了我國農產品市場的發展。可喜的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催生了一種新型的中介——電子商務。它以低成本、高效率、無地域界限、易形成規模效應等優勢,為解決我國農產品流通領域的矛盾帶來了契機。
我國農產品流通領域中的問題
近年來,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呈現出大量化、多樣化、優質化和動態化的趨勢,這與農產品生產規模小,生產有季節性、區域性、分散性等特點產生必然的供求矛盾,現有農產品流通體系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市場發展形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流通成本高
我國農產品的零售價和收購價之間差價巨大,在3-10倍之間。造成這種差價的重要原因就是農產品的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其中包括: 一是運輸成本高;二是儲藏加工保鮮成本高;三是農產品運輸損耗嚴重;四是流通中介的運營費用和抽取利潤高。
流通半徑小
農產品具有區域性、季節性和分散性等特點,而消費者對農產品具有全年普遍性、多樣性、變化性的需求,因此各種農產品需要經常在不同區域進行運輸流通以滿足各地消費者的需求。然而,高流通成本限制了農產品的流通半徑,造成農產品在產地市場供過于求,賤價銷售,而在銷地市場卻供不應求,價格飆升的市場分割局面。
流通環節多
目前,我國農產品流通領域呈現出中介主體過多,產銷流通鏈過長的局面。每個流通環節都要花費交易時間,產生交易成本,抽取部分利潤,從而導致流通時間長、市場效率低、農產品價格節節上升。另外,流通環節的冗長性、多重性和分散性容易造成生產者和消費者被隔離,產生牛鞭效應,市場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失真或被扭曲。生產者在缺乏及時、準確的供求信息的情況下盲目組織生產,面臨較大的風險。
市場體系功能落后
一是市場形成價格穩定性差。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是有效價格形成的必要條件。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多數規模較小,地域分散,產品和信息隔離,難以形成交易集中、市場透明度高、競爭充分的市場環境,導致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區域價格差異明顯。二是市場交易方式原始。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主要仍采用“一對一”的對手交易方式,交易規模小、次數多,信息搜尋難度大,市場透明度低,形成的價格不能正確地反映供求關系。三是市場信息服務差。許多批發市場的信息建設基本處于空白,信息的傳遞效率和共享度低,對信息的搜集、加工、處理、發布能力低下,容易造成信息的扭曲和失真。
農產品流通領域中的種種積弊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的發展,而電子商務的出現為構造新型農產品流通鏈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電子商務的概念和特點
電子商務是指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的各種商務活動。與傳統商務相比,它具有以下特征:
商務活動的信息化。
在傳統商業中,經濟資源都是以實體形式存在,實物資源的有形性和稀缺性增加了交易成本,限制了商業活動的擴展規模。而電子商務是以虛擬空間為平臺,以信息為載體,實現經濟活動的數字化經營。其精確的數字表示、即時的信息傳遞、便捷的信息搜尋和虛擬空間的可擴展性有利于準確度量經濟活動,降低信息不對稱,減少交易成本,擴大交易規模。
商務活動的自動化。
傳統商業活動自動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下。而電子商務能夠借助計算機技術,實現商務活動的高度自動化。它將管理理念融入智能程序中,實行以科學的管理思想為核心,以先進的智能化軟件為手段的運作模式,既保證了科學的管理理念得以正確地貫徹、實施,又大大改善了因人為因素而導致的人工成本高、差錯率高、效率低等問題。
商務活動在時間和地域上的無限化。
電子商務的自動化保證了商務活動的無限時運作,消除了地區之間、交易者之間的時間差別,大大增加了銷售機會。另外,電子商務的全球性使得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都成為潛在的客戶,有利于擴展市場,打破因地域差別導致的市場分割。
商務活動的網絡化。
傳統的企業由于信息流通不暢,無法與合作伙伴、客戶建立有效的商務網絡。而電子商務能打破信息孤立,在企業之間建立起信息暢通、運作高效的企業網絡,促進資源的合理分配和企業的有效合作,從而減少交易成本,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
發展農產品流通電子商務的重要意義
電子商務有利于削減過多的農產品流通中介環節,縮短產品流通鏈
傳統的中介組織本質上是憑借其發達的信息網絡和購銷網絡,將規模小、經營分散、自銷能力弱的生產農戶組織起來進入市場,增加農戶的市場競爭力, 降低經營風險。然而,電子商務的出現動搖了傳統中介的存在基礎。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生產者能直接和消費者進行交流, 迅速地了解市場信息, 自主地進行交易。其信息獲取能力、產品自銷能力和風險抵抗能力大大加強,對傳統中介的依賴性也大大降低。電子商務可以減少中介環節,但不能完全消除市場中介,社會分工的必然性仍需要有專門從事農產品流通的組織。我們可以通過電子商務,選擇和保留附加值高的流通環節,合并或去除附加值低的渠道。例如,在農產品流通領域中,批發市場因規模大,商品集散、價格形成及供需調節功能強,附加值較大。而產銷地的中間商規模較小,信息傳遞、產品集散、價格調節功能較弱,附加值較小。因此,我們可以以傳統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為現實載體,去除中間商環節, 構建新型的電子商務流通鏈:生產者——電子批發市場——(網上)零售商——消費者,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加速商品和信息的流動。
電子商務有利于降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
前面我們已論述過,電子商務可以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縮短流通鏈。這不僅能降低農產品流通的運輸保鮮成本和時間成本,也能節約交易中介的運營費用及抽取的利潤。另外,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生產者能直接、迅速、準確地了解市場需求,生產出適銷、適量的農產品,避免因產品過剩而導致超額的運輸、儲藏、加工及損耗成本。再者,以電子商務中介代替傳統中介能節約包括信息搜尋成本、攤位費、產品陳列費用、詢價議價成本等在內的交易成本和因信息不通暢而帶來的風險成本。
電子商務有利于健全農產品市場機制和功能
一是有利于健全市場價格機制。市場分割、信息不對稱、缺乏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是農產品價格不穩定的主導因素。通過電子商務網絡平臺,各地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能相互連通,形成全國性的農產品流通大市場。另外,農產品虛擬市場可以容納大量的交易者,實現交易的集約化和市場的規模化。再者,電子商務的自動化也大大減少人工成本和人為干預,不僅使交易的邊際成本接近零,而且讓每個交易者都享有平等的信息獲取和交易機會,保證了市場高度的透明性和公平性。一言蔽之,電子商務可以打破信息閉塞、市場割據的局面,構建規模大、信息流暢、透明度高、競爭充分的全國農產品統一市場,建立反應靈敏、健全有效的公平價格形成機制。
二是有利于改進市場交易方式。高成本、低效率的對手交易已經難以適應農產品流通發展的要求,市場呼喚更加先進、高效的交易方式,如拍賣交易方式。拍賣交易是指在公開的場合對農產品的所有權進行競價轉讓的交易方式,具有價格信號靈敏、交易規模化、市場透明度高、中介環節少、競爭充分等特點。然而,傳統的招標拍賣因受地理位置、物理空間和通信手段的限制,交易者數量有限、手工操作的交易效率低。電子商務的自動化和空間可擴展性為傳統的拍賣交易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通過電子商務拍賣平臺,大量分布廣泛的交易者可以進行網上零距離的溝通和交易,構成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另外,虛擬拍賣市場能提供從拍賣申請、招標競價、電子支付、配送服務等一條龍的自動化服務,既提高了交易效率,又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擾,保證了市場的公開、公正、公平。
三是有利于完善市場的信息服務功能。我國已建立和開發了許多農業信息服務系統,主要從各農產品市場中獲取最新的信息,進行篩選、加工、處理。它們可作為服務后臺,提供原始的或經過分析處理的有用信息。而電子商務網站可作為信息發布前臺,將各類信息進行整合、發布,并與其它農產品市場進行信息聯網,使用戶能從同一平臺上獲得即時、全面、有價值的信息。另外,電子商務網站還能提供各類信息增值服務,如信息的搜索、查詢,同類產品銷量、價格等的匯總、比較等,幫助用戶減少信息搜尋成本,提高信息利用率,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流通領域都存在著流通成本高、流通半徑小、流通環節多、市場功能落后等問題。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先進的商務模式,具有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無時間和地域界限等特點。它能很好地解決農產品流通中因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而效率低、受區域限制等引起的種種問題,為解決農產品流通領域的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我們應根據我國農業的現實狀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推行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作者單位: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