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云
一、江蘇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實施情況
截至2003年6月底,江蘇75家上市公司中,除因連續虧損的C公司以外,其余74家公司均已建立了獨立董事制度。
1.獨立董事的基本情況
74家公司共有董事709人,其中獨立董事226人。上市公司獨贏董事主要由董事會提名,達到207人。此外,股東提名有18人,監事會提名有1人。
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主要來自以下單位:高等院校3 7.8%、中介機構21.9%、企業14%、行業協會9.1%、科研院所6.3%,此外還有少數獨立董事來自金融證券機構、事業單位。
從獨立董事的專業背景來看,經濟管理專業占30.6%,會計專業30.1%,行業專家22.3%,法律專業13.2%。
區內同時擔任兩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有13人,同時擔任3家公司獨立董事的有1人,同時擔任4家公司的獨立董事有2人,同時擔任5家公司獨立董事的有1人。
13家公司的獨立董事占董事會成員總數的比例仍沒有達到1/3,主要原因有:一是公司陷入虧損,正在實施資產重組;二是上市公司股權轉讓在審批過程中,控股股東即將變更;三是股東將要改制;四是公司剛掛牌上市不久,正在選聘獨立董事;五是因董事會將要換屆。
2.獨立董事履行職責情況
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履行職責的方式主要表現為審查重大關聯交易和就有關重大事項發表獨立意見。自獨立董事制度建立以來至2003年6月底,其中獨立董事對提名任免董事發表獨立意見34次,聘任或解聘高管人員發表獨立意見31次,對董事高管人員薪酬發表獨立意見8次,對資金往來發表獨立意見6次,對其他事項發表獨立意見291次。
從獨立董事發表意見的類型來看,“同意”291次,占了絕對多數;“保留”1次,“反對”2次,“無法發表意見”1次。
獨立董事的主要工作方式有:一是參加董事會會議,發表意見;二是審閱相關會議材料;三是與公司高管人員交流意見。此外,還有些獨立董事定期到公司實地進行考察,聽取公司情況匯報,在現場了解公司運營情況。
上市公司為獨立董事履行職責提供必要條件的主要方式有:一是向其提供董事會決策事項的資料,有的公司為了使獨立董事及時了解公司狀況,按時向其發送信息,如N股份公司每月向獨立董事發布《N月報》,內容包括國內財經、證券市場動態以及公司經營動態。二是為獨立董事提供固定的辦公場所以及所需辦公設備等。v公司為了便于獨立董事參加董事會,還專門安裝了視頻會議系統。三是安排獨立董事對上市公司進行實地考察。
3.獨立董事的變更
自獨立董事制度實施以來,已有13家公司發生更換獨立董事的情況,更換獨立董事16人。變更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獨立董事不再符合獨立性的要求,如K一名獨立董事在出任子公司副董事長后辭去了獨立董事職務。二是獨立董事連續三次未能親自出席董事會。三是獨立董事根據《公司法》第6l條的規定辭職,如南京Z三一名獨立董事同時擔任南京z和南京X三的獨立董事,為了履行公司法61條要求的競業禁止義務,辭去了南京z的獨立董事職務。四是獨立董事由于自身工作繁忙無法參加董事會而提出辭職。
4.獨立董事的津貼
上市公司確定獨立董事津貼的標準,主要參考公司的經營規模和狀況,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獨立董事的工作量等因素。除津貼外,獨立董事的培訓費用、出席會議的差旅費,均由上市公司報銷。80%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津貼為每年3至5萬元,最低的為每年1萬元,最高的每年8萬元。
二、獨立董事發揮的主要作用
從轄區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實施情況來看,獨立董事的作用已經顯現,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獨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在董事會內部形成了制約機制
在引入獨立董事以前,盡管上市公司已經建立董事會,但由于受傳統企業管理體制的影響,董事會實際發揮的作用有限,甚至有些公司的董事會基本。卜流于形式,成為董事長的“一言堂”。獨立董事進入董事會以后,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對有關重大事項發表獨立意見,對公司董事會的決策過程形成了監督,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董事長“一言堂”的現象,增強了董事會的內部制約力量,有利于增強董事會決策過程的民主化。
2.獨立董事的介入,有助于提高公司決策的科學性
獨立董事大多是行業管理、財務和法律方面的專家,能從專業角度,對公司的戰略發展、對外投資等重大事項提出其自身的見解和觀點。不少上市公司注重與獨立董事的溝通,對獨立董事的意見比較尊重。如航天晨光擬投資某個項目,在與獨立董事溝通的過程中,獨立董事認為風險較大,提出了反對,公司經慎重考慮,采納了獨立董事的意見。D在對公司“十五”發展戰略規劃進行論證時,作為行業專家的獨立董事提出的意見被公司采納。
3.獨立董事的加入,改善了董事會的成員結構
按照中國證監會的有關規定,獨立董事占董事會成員的比例不少于1/3,上市公司為了達到此項要求,紛紛精簡或重組董事會人員,對董事會的組成人員進行調整,降低了內部董事、關聯董事的比例,使董事會的結構趨于合理。同時獨立董事的人員素質相對較高,提升了董事會成員的素質層次,有利于增強董事會履行職責的能力。
4.獨立董事制度的實施有利于促進公司的規范運作。
自身承擔的風險是獨立董事最關心的問題。為了降低風險,獨立董事往往會對要求上市公司提高規范運作的水平,如江蘇YK的獨立董事要求公司聘請外部審計機構審閱季度報告,并正式出具審閱報告。
三、獨立董事制度實施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1.缺少法源基礎
(1)獨立董事制度目前無法可依。我國現行的《公司法》是沿襲大陸法系的基本規則來設定我國股份公司的內部機構,在立法過程中,沒有考慮到我國上市公司大多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普遍存在著“一股獨大”的問題。在《公司法》中沒有關于獨立董事的規定,雖然中國證監會下發的《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規定獨立董事應占到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1/3以上,彌補了這一立法不足。但嚴格來講,該指導意見僅僅為部門文件,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
(2)缺乏獨立董事作用發揮的法律約束機制。《公司法》第118條規定:“董事應當對董事會的決議承擔責任。董事會的決議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
司章程,致使公司遭受嚴重損失的,參與決議的董事對公司負賠償責任。但經證明在表決時曾表明異議并記載于會議記錄的,該董事可以免除責任?!敝劣趪缿蛽p失如何界定,賠償責任怎樣承擔,《公司法》及其他相關法律并沒有詳細規定,從而導致對董事不履行職責的約束成為軟約束。
2.獨立董事選聘難以真正擺脫大股東和內部人的影響
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來源于股東推薦和董事會提名,大股東和董事長在確定獨立董事的人選時,具有決定性作用。由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占有絕對控股地位,即使實現累積投票制,獨立董事的選任仍然會受到大股東的控制。我國證券市場以中小投資者為主,即使是機構投資者也缺乏長期戰略投資的觀念,很少能夠參與股東大會的決策,對獨立董事的選任也很難產生影響。
3.獨立董事的職責與其本職工作之間容易產生矛盾
獨立董事雖然能為上市公司帶來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大量可供借鑒的經驗,但其大多自身工作繁忙,在履行職責時難免會受到本職工作的影響,還有的獨立董事身兼數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職務,導致參與上市公司決策和實施監督的時間和精力不能夠得到保證。在實踐中,有些獨立董事往往由于自身事務的原因,不能親自出席董事會。如南京一名獨立董事因自身工作繁忙,在任期間召開15次董事會只親自出席了5次,新城B有個獨立董事在13次董事會中只出席了5次。
4.獨立董事履行職責的能力有待提高
雖然獨立董事一般為某行業或領域的專家,但是許多獨立董事對上市公司法律法規、經營管理和財務會計知識掌握不夠,對上市公司業務流程、經營管理和發展戰略不太熟悉,參與決策主要依賴上市公司提供的資料,對于公司的實際情況缺乏足夠了解,履行獨立董事職責的能力不強。由于專業知識和履行職責能力的局限,有的獨立董事為了回避責任,往往高估公司經營決策風險,從而使董事會的決策效率受到影響。
5.對獨立董事職責的理解存在偏差
不少上市公司認為,聘請獨立董事主要是著眼于公司的發展,獨立董事應給公司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建議,實際上還是把獨立董事當成咨詢顧問。有些獨立董事自身也持有這樣的看法,將自己定位于顧問的角色,監督意識不強。從行使職權的內容來看,獨立董事行使職權多集中于對關聯交易進行審查,對其他職權的行使則很少。如發表獨立意見相對較少,在對江蘇地區49家上市公司的調研中,發現僅有1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曾提議召開董事會,獨立董事曾提議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的上市公司也只有3家,沒有一位獨立董事曾獨立聘請過中介機構幫助其行使職權。
6.獨立董事的激勵機制不健全
對獨立董事的激勵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聲譽,二是報酬。從宏觀的角度看,獨立董事制度是建立在西方比較完善的信用和監督機制條件下,獨立董事本身受到的制約程度比較高。而我國信用問題仍然只是一個討論的熱點問題,信譽市場還沒有真正形成,目前還沒有對獨立董事進行評價的中介機構,很難評價獨立董事的能力和盡職程度。因此,宏觀經濟環境對于獨立董事還不能形成充分的制約。同時由于獨立董事并非榮譽性職務,其承擔的風險較大,當獨贏董事對此有所認識時,聲譽的激勵作用就很微弱。另一方面,從董事的自身利益來看,擔任獨立董事不能獲取很高的經濟收益,獨立董事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不足。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報酬來激勵他們為上市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務。目前,獨立董事的報酬一般采用固定津貼的方式,其數額對獨立董事的激勵作用有限。一些獨立董事的主動辭職就是例證。
四、完善現行獨立董事制度的建議
1.完善現行法律法規,明確獨立董事的法律地位
(1)完善《公司法》,制定獨立董事制度。建議在《公司法》中規定獨立董事制度,明確獨立董事的任職條件、獨立董事的職責、獨立董事在董事會成員中的比例,以及對股份公司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等條款,保障獨立董事依法履行董事職責?,F行的獨立董事制度是以部門文件的形式建立的,其法律效力等級較低。為了促進獨立董事制度的有效運行,修改現行《公司法》,增加獨立董事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應該在《公司法》中增加獨立董事的權利與義務的規定,以區別于其他董事,為獨立董事履行職權提供法律保障?!豆痉?修改草案)》在這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突破。
(2)建立獨立董事工作機制。目前,各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人數已基本達到了董事會成員的三分之一,具備設立專業委員會的人員基礎。同時,獨立董事履行職責也需要有一定的工作機制,便于形成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可以在《公司法》或相關的單行法中規定,上市公司董事會要設立審計、提名和薪酬委員會,且可以要求各委員會成員應當全部為董事,其中獨立董事占二分之一以上并擔任主席。審計委員會中至少應有一名獨立董事是會計專業人士。
(3)強化獨立性要求。獨立性對獨立董事能否充分發揮作用至關重要,我們已經對獨立性作了較為嚴格的要求。近三年的監管實踐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尤其是獨立董事與控股股東間的關系、獨立董事與上市公司間的商業關系等均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獨立性,而且這些情形在實踐中頻繁發生,有必要加以限制。為此,可以在《公司法》或相關的單行法規中加強對獨立性的要求,規定在控股股東的附屬企業任職的人員及其直系親屬,在與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屬企業、控股股東有供應、銷售、借貸、擔保等商業關系的單位任職的人員不得擔任獨立董事。
此外,考慮到實踐中存在利用股份托管或其他形式,實際控制上市公司股份的行為,這些控制人實際上行使股東的權利,也會影響到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因此,應該在《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中“持有”的基礎上增加“控制”的概念,規定:控制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1%以上的自然人及其直系親屬,在控制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5%以上的單位任職的人員及其直系親屬,不得擔任獨立董事。總之,可以以建立完善的獨立董事制度為契機,完成相關法律法規的配套,為解決我國公司治理問題找到突破點。
2.改革獨立董事的提名程序,建立候選人推薦制度
提名和選舉程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獨立董事是否真正獨立,這也是實踐中反映較大的問題。在提名方而,應賦予提名委員會提出需求和標準、組織推薦獨立董事人選、審查并確定適合人選的權力。應要求獨立董事自律組織建立獨立董事人才庫,上市公司的董事、單獨或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1%以上的股東、
獨立董事自律組織可以向提名委員會推薦獨立董事人選,但必須在人才庫中挑選。作為董事會下設的工作委員會,提名委員會不具有決定權,因而也沒有提案權,提案權仍屬于董事會,但董事會必須在提名委員會提交的適合人選中確定獨立董事候選人,未被確定為獨立董事人選的,董事會應當說明理由并公告,以便提名委員會和廣大投資者監督。
3.適當擴大獨立董事的權利,強化獨立董事的監督職能
現行制度框架下,獨立董事的權利主要限于“提議權”、“發表獨立意見”的權利。在提議以及獨立意見不被采納時,獨立董事除了公開披露以外,缺乏其他救濟途徑。建議適當擴大獨立董事的職權,具體如下:一是對于獨立董事有關程序性的提議,如提議召開董事會,上市公司董事會必須采納。二是對公司的不規范行為,獨立董事應具有一票否決權,被獨立董事否決的議案如果再行審議時,要由全體董事的三分之二同意才能通過,并且在公開披露的決議中列明獨立董事的意見。三是進一步明確獨立董事行使職權的具體程序。如在中國證監會的《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中雖然規定了重大關聯交易應由獨立董事認可后提交董事會討論,但“認可”的程序需要明確,以保障獨立董事行使認可權。
4.通過獨立董事行業自律組織,建立獨立董事信用管理制度
獨立董事的行業自律對于發揮獨立董事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獨立董事自律組織,制定行業內部的行為規則,建立獨立董事的評價體系,加強獨立董事的培訓教育,增強獨立董事履行職責的能力,逐步形成專業化的、富有敬業精神的獨立董事階層,改變目前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素質參差不齊,董事不“懂事”的現象。對獨立董事的個人信用進行評價是督促獨立董事認真履行職責的有效措施,可以確立獨立董事信用管理制度,要求中國證監會派出機構和證券交易所負責對獨立董事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并記載于獨立董事誠信記錄;獨立董事自律組織負責對獨立董事的履職情況進行考核和評價,結果記載于獨立董事人才庫??己私Y果和評價記錄將跟隨獨立董事的個人信息,直接影響到其今后的任職和個人信譽。
5.建立獨立董事激勵機制,督促獨立董事勤勉盡職
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于提高獨立董事的工作質量和效率意義重大。獨立董事的薪酬應多元化,除固定津貼外,可以通過給予高額薪金、發放獎金等方式進行,甚至考慮給予公司股權,以增強獨立董事維護中小股東利益的動力。獨立董事如果持有一定數量的股份,將自身利益和公司整體利益結合在一起,會更加關注上市公司的規范發展,這樣做有利于促進獨立董事獨立履行職責,充分發揮監督作用。應當鼓勵上市公司根據自身情況,積極進行創新,建立符合公司具體情況的獨立董事激勵方式。
6.理順獨立董事與監事會之間的關系
在“二元制”的公司治理模式下,獨立董事制度與監事會制度在實質功能上較為接近,如何理順獨立董事與監事會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從職責范圍來看,獨立董事應定位于事前監督及決策過程監督,而監事會則定位于事后監督和非決策過程監督。為了提高監督的效率,降低監督成本,應當加強獨立董事與監事會之間的合作。建議明確規定,獨立董事提出“保留意見”或“反對意見”的事項,監事會應當介入,進行審查,并在形成決議后公告。
(作者單位:江蘇省政府法制辦公室)
[責任編輯: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