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明
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均被醫生要求做眼科檢查,有些患者對此不理解,得的是內分泌疾病為什么要看眼科?糖尿病與眼病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者,約30%可并發眼病;血糖沒有控制好的晚期糖尿病患者,100%有眼病;病程超過10年的患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眼部病變。
糖尿病眼病種類多、危害大。因此,各類糖尿病患者均應定期做眼科全面檢查。檢查方法:一般檢查包括視力、眼壓、結膜、角膜、虹膜、晶狀體、玻璃體及眼底檢查,特殊項目包括眼底熒光造影及照相。
A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是眼睛的感光部件,位于眼睛的后壁上。用來檢測光線并把信號發送給大腦。視網膜上有許多小血管,給視網膜提供氧氣和營養。不幸的是,這些血管很容易受到損傷。血糖控制不好會使視網膜微血管系統損害,發生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最常見、最嚴重的一種糖尿病眼部并發癥。有資料表明,約63.4%的糖尿病患者并發此病,其失明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是導致視力下降和致盲的主要原因。
多數糖尿病患者在視力正常時即已發生視網膜病變,在臨床常常遇到因體檢查眼底,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診斷糖尿病的患者。因此對于已診斷糖尿病的患者均應常規行眼底檢查,并要求患者無特殊癥狀亦應至少每年復查一次眼底。懷疑或已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斷的患者需作眼底熒光造影,以盡早明確診斷及了解病情的進展。
視網膜是全身微血管的一個窗口。視網膜血管病變代表了全身微血管病變的發展程度,因此,在糖尿病初期如何控制其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發展,其意義不僅在于防止失明,對延長患者生命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B
青光眼
有資料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青光眼發生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3倍。
嚴重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使大面積的毛細血管閉塞,產生血管生長因子,除使視網膜形成大量新生血管外,還可使虹膜產生新生血管。這些新生血管會堵塞眼房角使房水外流受阻,使眼壓升高而發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屬于難治性青光眼的一種),如果不能早期發現并進行治療,會導致失明。有些患者甚至在失明后由于無法控制眼壓,為減輕痛苦,而不得不摘除患眼。
C
白內障
眼的晶體是無血管、富于彈性的透明體。晶體位于虹膜及瞳孔的后面,晶體的作用是將進入眼睛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研究發現,長期的高血糖,使晶體中的葡萄糖含量也增加,使晶體形成纖維腫脹和變性,最后產生渾濁,形成白內障,嚴重的會引起失明。
糖尿病性白內障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發生在年齡較大的患者,癥狀與一般老年性白內障相似,但糖尿病性白內障發病率較健康老年人高,且發病年齡也較早。另一類典型的糖尿病性白內障較少見,發生在血糖沒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其特點是發病迅速,進展快,可在數周或數月內發展到全渾濁。此類白內障治療與老年性白內障相同,發展到一定程度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手術治療。
D
屈光不正
許多患者最早的眼部自覺癥狀多為屈光狀態的改變。患者可突然發生近視,或原有老視癥狀減輕,不用戴花鏡了。這是由于血糖增高,房水滲入晶狀體使其變凸,屈光度改變。這種短期內屈光度迅速變化是糖尿病引起屈光度改變的特征,也稱糖尿病性屈光不正。表現為驟然發生、雙眼性,隨著身體代謝恢復正常,屈光不正會自愈。
E
復視
有些糖尿病患者可出現眼球運動神經麻痹,從而引起眼球運動障礙而出現復視,常見于40歲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一般在控制血糖和給予適當神經營養治療后,1~2月或更長時間內恢復。
F
其他
有時糖尿病患者可伴發急性虹膜睫狀體炎,多見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此外,糖尿病還可引起球結膜毛細血管擴張,角膜知覺減退等并發癥。總之,諸多的糖尿病眼部并發癥,幾乎包容了視覺器官的各個部位,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專家提示:
眼底檢查是最常用的檢查方法。點散瞳藥后,醫生用眼底鏡直接觀察眼底視網膜的改變,可以初步評價視網膜病變的程度。
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是最準確的檢查方法。靜脈注射造影劑后,用專門儀器精確觀察視網膜病變程度,能對視網膜病變進行精確分期,并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激光光凝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