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示范區經貿發展局
2004年,在示范區黨工委、管委會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下,我區搶抓機遇,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組織區內涉農企業加快生產,擴大規模,積極開拓市場,工業經濟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良好
2004年,示范區新增內資有限公司115家,新增注冊資本2.65億元,其中注冊資本500萬元以上企業14家,入區企業總數達到760家,注冊資本總額41.78億元;其中股份有限公司20家,外商投資企業19家。
入區企業建設進展順利,13家制藥企業中已有9家通過GMP認證(其中4家通過了動態認證),另有2家企業已完成全部認證準備工作,正在積極爭取認證。今年建成投產企業新增15家,另有亨通二期、泰豐苗木、恒康乳業、金海納食品等10余個項目新建開工,其中投資上億元的山西恒康乳業公司順利入區及投資9000萬元的金海納食品項目開工建設,將對示范區食品加工業做大做強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二、工業經濟運行良好,生產保持高速增長
2004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4.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7.29%;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第一產業1.31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6.64億元,增長35%,第三產業3.05億元,增長17%;全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40億元,同比增長43%;外貿出口5460萬美元,同比增長25.1%。地方財政收入1.02億元,同比增長32.5%,其中企業對財稅的貢獻已占到示范區財稅收入的一半以上。
全年示范區技工貿收入40億元,較上年增長43%,其中醫藥企業銷售收入約2億元,同比增長34.2%;動植物良種產業交易額約1.5億元;環保農資產業銷售額約11億元;食品產業實現銷售收入約8.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以上。示范區已涌現出如秦豐農業、恒興果汁、亨通光華、楊凌博迪森等一批銷售過億元的企業,入區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發展良好。
三、對外開放工作不斷加強
2004年,示范區吸引外資工作成效顯著,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5項(亨通光華、巨川富萬鉀、義珍項目建設開發公司、田邦植物營養公司、博迪森農業科技公司),新增注冊資本6458.19萬美元,其中新增合同外資6216萬美元。示范區企業發揮農業高新科技優勢、利用資本市場進行境外融資的能力進一步加強。
示范區外貿進出口總值(海關口徑)6049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2%;其中出口4662.7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58%。預計全年示范區外貿進出口總值(海關口徑)6200萬美元,比上年5392.2萬美元增長14.99%;其中出口預計546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1%,表明示范區經濟外向度進一步得到加強。
四、工業經濟運行的有利因素
對我區工業經濟運行良好態勢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有利因素:
第一、全社會投資需求高速增長,拉動重工業快速發展。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進一步實施,重工業發展勢頭有一定的回落,但總體上仍較去年有很大的增長。全區全年重工業完成總產值4.32億元,同比增長62.17%;輕工業完成總產值10.39億元,同比增長41.94%,輕工業增幅較快,原因是亨通光華人用藥等輕工企業生產大幅增長,拉動輕工業產值快速增長。
第二、楊凌示范區涉農企業占絕大多數,今年中央出臺有關支持“三農”的政策措施極大地調動起了廣大農民的務農積極性,刺激了農資產品的需求,使得楊凌涉農企業的產品(農藥、化肥、良種,節水灌溉產品等)產銷兩旺,企業常常加班加點生產,比如化肥企業楊凌博迪森公司已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委托外地加工,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拉動了區內工業生產的增加速度。
第三、經過幾年的努力,一批有規模、有實力、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管理科學的企業逐步發展壯大,給示范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特別是股份制企業,絕大多數都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不斷治理完善法人制度,形成了管理科學規范、生產快捷高效、營銷有序靈活的良性循環。
第四、扭虧工作常抓不懈,成效顯著。針對今年國家重點支持“三農”的良好機遇,我區積極指導企業搶抓機遇,加快生產,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大力開展節能降耗、挖潛增效等活動,同時積極開發新品,不斷適應日益細分的市場需求,力爭將虧損減少到最少。2004年區內虧損企業虧損總額下降9.95%,扭虧成效工作有一定的成效。
五、2005年工作思路、措施
1、2005年工業經濟運行預測。
從2004年的工業經濟運行情況來看,國家有關農業政策的調整,對區內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影響較大。2005年,國家支農政策的延續性將會進一步促進區內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的持續好轉;另一方面,隨著企業不斷的積累發展,企業自身經濟實力也會進一步增強,我區工業經濟前景會不斷好轉,區域經濟實力會進一步增強。預計2005年,示范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5億元,較上年增長2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較上年增長22%;技工貿總收入達到56億元,較上年增長40%;重點抓好10個千萬元以上建成項目的投產達效,扶持5戶銷售收入上億元的企業。使工業增加值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分別增長30%以上。
2、2005年工業經濟運行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是要重點做好區內現有企業的跟蹤服務工作,在服務全區企業的同時,抓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切實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企業增強實力;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努力吸引產業鏈長、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稅收貢獻大的大企業來我區投資置業,進一步完善我區產業涵蓋領域,豐富產品品種;三是要想方設法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四是要通過外出參展、來訪介紹等方式,廣泛宣傳企業,幫助企業積極開拓產品市場,最終壯大我區經濟實力。
①充分利用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松緊適度,區別對待,不搞急剎車,不搞一刀切”的思想,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考察陜西和楊凌講話精神,緊緊抓住當前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機遇,充分發揮示范區“省部共建”體制的優勢,幫助涉農企業積極爭取中、省項目支持,加快涉農企業的發展。
②千方百計改善示范區投資軟硬環境。一方面積極爭取解決金融、電力等部門的體制,一方面要幫助企業積極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招能為示范區增加稅收的投資商、項目入區,培育楊凌新的經濟增長點。
③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場體系,以貿促商。結合示范區優勢和實際,嘗試引進企業辦市場的方法,大力發展以動植物良種、農業機械、環保農資、綠色食品等專業市場為主的商貿流通業,拉動區內經濟快速增長。
④加大對現有的企業扶持力度,扶優扶強。進一步做好入區企業的跟蹤服務工作,建立領導、部門聯系企業制度,隨時解決企業建設、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問題,使現有企業做大做強。對于區內有規模、有實力、產品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企業,要加大扶持力度,促使他們做大做強。在自愿的情況下,加強其與區外企業或投資商的合作,強強聯合,使企業生產規模、經濟效益有較大的飛躍、要整合區內資源,促使區內企業加強協作,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實現雙贏。同時要加強企業誠信教育,指導和幫助入區企業遵章守紀,依法開展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積極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糾正和處置不法行為,維護示范區的良好形象和投資環境。繼續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和經營,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⑤要采取多種措施,廣泛宣傳推介企業,幫助企業積極開拓產品市場。一是要把接待來訪考察與宣傳企業緊密結合起來,創造有利機遇,增強企業與外界的交流溝通機會;二是要通過參加“農高會”、“東西部貿洽會”、“廣交會”、“廈門投資洽談會”、“烏魯木齊經貿洽談會”等專業展會,廣泛宣傳企業及產品,幫助企業開拓產品國內市場;三是要利用好“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支持區內有能力的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⑥采取多種措施,不斷完善城市功能。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那些能夠增加人氣、留住人才的文化娛樂業,著力營造外地人才進得來、留得住、安下心的良好的人居軟環境,推動示范區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