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二雄 張宏偉 張源源
陜西具有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遺產,旅游資源極其豐富,發揮資源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做大做強陜西旅游產業,對促進陜西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作用。
一、突出地方特色,實施品牌戰略,開發關中主題文化旅游、陜南生態旅游、陜北圣地旅游
首先,打好關中文化旅游牌。物華天寶的八百里秦川,也稱得上是一條古文明大道。名揚四海的古都西安、秦陵、乾陵、法門寺、周原遺址、碑林等名勝古跡就座落在這條大道上。所以,關中平原孕育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充分發揮關中文化資源優勢,開發以秦始皇兵馬俑為代表的秦文化旅游區、以法門寺為代表的唐文化旅游區、以周原遺址為代表的周文化旅游區、以漢陽陵為代表的漢文化旅游區,樹立關中文化旅游大旗,帶動和促進陜南、陜北旅游業的發展。
其次,建立和開發陜南生態旅游區。陜南地處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結合地帶,氣候濕潤,植被良好,空氣清新。境內自然景色多樣,森林風光秀麗,生態氣候宜人。漢中溫暖濕潤的森林氣侯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四大國寶”朱鹮、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棲身此地。安康有“北國奇觀”的柞水溶洞、有風光旖旎的商南大峽谷、有人間仙境的仙娥湖、有驚險刺激的丹江漂流。安康是秦楚文化的交匯處和漢水文化的發祥地。近年,推出了游秦巴漢水、觀龍舟競渡、看明星表演、賞名家書畫、聽安康民歌、看茶藝表演、購特色產品和農家樂、漂流等旅游品牌。所以,陜南發展生態旅游有獨具特色的資源優勢和地理位置。建議把陜南生態旅游納入陜西旅游產業發展規劃,著力打造陜西旅游新品牌。
再次,加快發展陜北圣地旅游。陜北是黃河文明的承載地,也是黃土文化的原生地,更有三大圣地而聞名遐邇。群山環繞的黃河壺口瀑布,稱為天下奇觀,也是“中國旅游四十佳”和“國家級自然風景名勝區”,那滔滔不絕的黃河之水,傳達著中華民族堅毅不屈的精神力量。這里蘊藏著漢民族豐富的民間文化,那高亢嘹亮的信天游,那鏗鏘有力的安塞腰鼓,那質樸、自然的陜北剪紙,把鮮明而獨特的黃土風情文化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黃陵橋山是中華始祖圣地。這里安息著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千百年來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地方。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這里曾經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總后方。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了十三個春秋,楊家嶺、棗園不滅的燈光,孕育了一個嶄新的民族精神,中國革命正是在這里開始,從勝利走向勝利。佳縣白云山是中國道教圣地,壯觀的白云勝景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所以,要加快發展陜北圣地旅游,把陜北圣地旅游打造成陜西旅游產業的又一特色品牌。
二、加強旅游資源深度開發,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旅游景區環境
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景區景點的建設力度。抓好秦始皇陵遺址公園、黃帝陵整修二期、漢陽陵博物苑、法門寺旅游景區、華山、太白山、陜西省自然博物館等文物旅游重點工程建設。同時,要抓好壺口瀑布、佛坪自然生態區、張良廟、安康瀛湖、柞水溶洞風景名勝區和商南金絲大峽谷景區建設。加大秦嶺北麓和黃河沿岸自然景觀的開發力度,積極開發陜南生態旅游景點。改善交通條件,修好景區道路,實施景區綠化、美化、亮化、硬化工程,切實改善旅游景區環境。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打造新的3A產品和4A產品,增強旅游吸引力,增大景區容量。
三、加強宣傳促銷工作,努力把陜西建設成為享譽國內外的旅游強省
加大旅游宣傳促銷投入,充分利用包括現代媒體、信息技術在內的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多渠道的宣傳造勢,全面開拓旅游大市場,樹立陜西旅游新形象,唱響千百萬人游陜西的主旋律,讓世界了解陜西,讓陜西走向世界。
四、整頓旅游市場,規范行業管理,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
把旅游市場打假打非專項整治工作作為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內容來抓。強化綜合治理,從根本上懲惡罰劣,不斷凈化旅游市場,使廣大旅游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得到保護。堅持“統一規范、統一標準、統一線路、統一價格”的“四統一”原則,嚴禁擅自更改旅游線路,強迫游客參觀、購物和就餐等不良現象。抓好旅行社和導游隊伍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不斷提高導游隊伍素質,以熱情、周到的服務贏得游客,拓展客源市場。旅行社要樹立“游客即上帝”的思想,切實搞好服務。導游人員應著裝整齊、儀容整潔、文明待客、熱情服務,嚴格按導游員工作程序進行導游,并且要不斷提高外語水平。在旅游安全工作方面,嚴格實行安全目標管理責任制,特別是在旅游黃金周期間,要把旅游安全作為黃金周首要任務來抓,采取得力措施,落實責任,組織公安、工商、交通、衛生、勞動安全部門對旅游安全進行聯合大檢查、消除不安全隱患。
五、加強旅游商品、紀念品的開發研制,增加旅游效益
旅游商品紀念品不僅在創匯、增加旅游收入等方面有著很大作用,同時也像一種旅游名片,傳遞著旅游信息,成為旅游另一種宣傳品。陜西在旅游商品紀念品開發方面是個薄弱環節,應采取有效措施,走在國內同行業前列。根據有關資料獲悉,西安將投資12.3億元,籌建全國惟一的“中國旅游商品基地”。該項目建設成后將匯聚各地旅游商品,對陜西旅游業的發展將會起到重大作用。建議該項目盡快實施。同時,加大旅游紀念品的研制、開發力度,克服陜西旅游商品、紀念品創意、設計水平低下、市場不規范等弊病。積極培育開發和重點扶持一批特色鮮明、實用美觀的旅游商品和紀念品,提高旅游經濟效益。
六、抓改革搞好旅游產業合唱
深化旅游體制改革,鼓勵旅游業拓展從業領域,促進大型旅游集團的形成。引進和建立現代企業管理體制,提高旅游產業隊伍素質和服務水平。加強旅行社的改革管理,開展從業培訓,加速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旅游從業人員隊伍,增強在國際國內旅游市場的競爭力。以大旅游的觀念建立旅游網絡體系,改變“各自為戰”的格局,把各市納入到全省、全國、國際旅游環線中,共同推出各具特色的綜合旅游產品。加大信息溝通和交流,實行連鎖旅游經營,建立大旅游市場格局,實現與全國和世界的聯網。強化大旅游觀念,發揮旅游業對其他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促進旅游資源的綜合利用,帶動商貿流通、餐飲住宿、娛樂休閑、信息咨詢等服務業發展,圍繞旅游產品的開發加工帶動工業發展。結合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小城鎮建設、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生態環境建設,培育和發展旅游業。把農村的生態農業園區、小城鎮、退耕還林建設的果園和林區,建設成為富有陜西特色、農家特色的旅游景點,形成產業規劃效應。
總之,做大做強陜西旅游產業,促進陜西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方圓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