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珊
2005年12月5日,在世界頂級時裝品牌云集的北京東方廣場,首次出現8個國產榮耀服裝品牌同臺亮相的身影,令人矚目的“光耀東方——中國服裝榮譽品牌聯展”活動正式由此拉開帷幕。
“以中國品牌為榮”,在這個充滿民族自豪感的理念驅使下,中國服裝協會攜手首屆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的獲獎品牌,共邀國內外人士踏上中國服裝品牌的極致之旅:這場“光耀東方”服裝展示首次創新性地打破了單一品牌的隔膜,將8大品牌做了一次整體的形象推廣,重新認識中國服裝品牌價值,領略中國服裝品牌瞬間變幻的張揚。
此次大型活動是中國服裝協會組織的“以中國品牌為榮”的系列活動之一,旨在為中國最優秀的服裝品牌樹立起一面旗幟,把中國服裝的整體形象全面推向社會,展示中國品牌的力量,讓社會各界人士認知中國服裝品牌,接受中國品牌,以穿國貨為榮。通過社會精英的廣泛參與,倡導以中國制造和東方文化為時尚的消費理念。
國產品牌原本精彩
目前,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額已經占到世界紡織服裝出口總額的五分之一,但自主品牌只占10%,其余90%均為無牌、貼牌和定牌出口,基本上還沒有一個真正在世界上能夠叫得響的服裝品牌。
這一現狀,早已成為服裝業界人士的共識,為改變這一局面,服裝從業者們多年來一直進行著不懈的努力與創新。經過10多年來的探索與發展,中國服裝人付出了艱辛,也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為中國服裝品牌走向世界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如果說2003年,6位年輕的時裝設計師代表中國第一次在巴黎盧浮宮T型臺向世界自豪地亮出了自己的原創設計、原創品牌,這是中國原創品牌的星星之火,那么,在2004年底,中國服裝協會啟動的“2003~2004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活動,則是中國原創品牌以群體的姿態向世界展示服裝創意、設計、制作、市場營銷的整體形象。
在全國參評的近200個品牌中,最終有8個原創品牌從眾多雜牌軍中脫穎而出。其中,“杉杉”成為最大的贏家,獨得策劃大獎和成就兩大獎項,余下獎項則分別花落“白領”(風格大獎)、“報喜鳥”(品質大獎)、“依文”(創新大獎)、“康博”(潛力大獎)、“美特斯邦威”(營銷大獎)、“雅戈爾”(公眾大獎)、“波司登”(價值大獎)七大品牌。
可以說,這一年度大獎,是中國服裝產業自己的權威組織對中國原創服裝品牌的首次最高嘉獎,是對一段時間來出現在中國服裝市場上的多個品牌的多個側面的一次整體檢閱,更是中國服裝產業一次集體的總結和思考。
然而,一個嚴峻的市場現實還擺在我們面前。一方面是這些為數不多但很優秀的國產服裝品牌,已經在品質和設計方面與世界品牌不相上下,而另一方面卻是:他們并未在社會上、在消費者中間獲得應有的地位和廣泛的認同。
如何改變這一“不對稱”的市場現狀?如何在內部提升的基礎上,讓這一提升博得更廣泛的社會認同,可謂擺在中國服裝業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這同時也是關系到中國服裝品牌未來發展走向的關鍵所在,更是中國服裝品牌創建下一代全球強勢品牌的核心問題。
精彩需要釋放的舞臺
在首屆“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成功舉辦后,中國服裝協會意識到:要想改變中國服裝品牌在零售終端的“弱勢”形象,要想讓這些優秀的服裝原創品牌能取得更為廣泛的社會認同,就必須與“受眾”實現深層次的互動,哪怕這種“互動”目前仍處于市場培育階段。
主辦方負責人表示,這種“互動”主要包括兩個層面:一是與零售商的互動,一是與消費者的互動。只有這兩種“互動”真正實現了,才能不斷地推動中國服裝原創品牌從“優秀”走向“精采”。
正是基于這樣的出發點,中國服裝協會決定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資源優勢與整合的力量,精心組織了名為“以中國品牌為榮”的系列活動。其目的正在于集合中國服裝業界的優秀品牌,在“以中國品牌為榮”的旗幟下,將其整體形象全面推向社會,不斷推陳出新、不斷提升,逐次展現中國品牌力量,促進中國服裝優秀品牌團隊的締造和中國優秀服裝品牌風格的形成,打造中國品牌的高端地位,倡導消費中國品牌的潮流,使社會重新認識并認可這一群品牌的先鋒作用,進而樹立中國品牌的社會價值與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