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風
隨著3G民族技術標準TD-SCDMA的產業化專項技術試驗的成功,TD-SCDMA在2005年下半年初獲得了獨立組網能力;而在一系列TD-SCDMA測試過程中,TD-SCDMA產業鏈日臻成熟,這將對TD-SCDMA的實際運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北京也已經承諾在2008年奧運會上將推出成熟的3G應用,因此,3G牌照的發放日益迫切。
總的來說,目前國內3G問題主要是政府、運營商與設備、終端廠商三方的博奕,3G問題中的各種挑戰本質上是各方利益的難以協調。雖然相當部分業界人士一度認為TD-SCDMA的技術成熟度是國內發展3G問題的主要瓶頸所在,但是,國內3G問題仍然存在技術成熟度以外更深層面、更大的挑戰。
引入3G的時機
影響這個決策主要有宏觀與微觀兩大層面的因素。在宏觀層面上,政府的主要考慮因素是3G的產業發展政策,主要指3G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例如引入3G是否有迫切性以及3G的發展成效與發展成本的對比關系等;在微觀層面上,除了考慮到市場需求的培育,政府通過3G打破目前移動電話市場競爭格局的決策優先級更高一些。而從國外3G牌照發放經驗看,多數國家都通過3G引入一定的新競爭者,也曾出現過原有運營商以2G或2.5G投資無法回收為由抵制3G牌照發放以延緩新競爭者的進入的案例,如匈牙利政府在發放4張3G牌照時,就遭受到原有的三家運營商就一致以如果2004年發放3G牌照則2.5G投資無法回收為由進行過抵制。由于在網絡投資方面政府與運營商是存在高度信息不對稱的,政府在作出相關決策過程中就需要相當的決策能力與智慧。
電信重組與3G牌照的發放
毫無疑問,通過引入3G而實現的電信服務業競爭格局已經成為國內3G問題的最大瓶頸。雖然國外多數國家都通過3G引入一定的新競爭者,但由于引入3G前市場就已經存在較充分的競爭,新競爭者進入對原有競爭格局的影響將是相對較小的。而在國內,自1999年原中國電信第一次拆分后,通過給固網運營商發放移動牌照實行全業務競爭一直就是政府的電信改革整體思路,在2001年這種發展思路變成了通過把中國電信南北拆分、然后給中國電信與網通集團3G牌照而形成四大全業務運營商競爭的格局。由于兩大固網運營商的收入占行業收入的近一半,這兩大運營商的進入很可能出現國內電信市場格局的重組,并由此關系到國內電信業未來的持續發展。因此,不僅運營商圍繞3G的利益斗爭較國外都要激烈,而且國家對3G的決策一直持慎之又慎的態度。
但通過南北拆分以來固網領域的嚴重重復建設及移動電話市場的圍繞價格戰展開的惡意競爭,尤其是2004年以來移動電話市場增長的持續放緩,業界已經認識到從分業經營到四大全業務運營商競爭的設想是存在問題的,而且根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調整和重組思路,各行業的大型中央企業將至多保留3個。但是,目前中國擁有6家主體電信運營商,產業重組問題不可回避。盡管業界廣泛流傳的“四合二”或“六合三”等方案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但國內電信業確實面臨新一輪重組的可能,這絕非僅僅解決3G問題的需要,而是國內電信業實現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在政府明確新的電信改革與發展方案前,很難確定國內的3G商用時間表。
技術制式的選擇
自從TD-SCDMA被采納為國際主流的三大TD-SCDMA技術制式后,這三種技術制式為國內未來市場份額的競爭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由于2G時代通信設備5%的民族廠商市場占有率的尷尬使得以及汽車等行業民族化的困境使得中國政府堅決支持TD-SCDMA標準。WCDMA與CDMA2000都是歐美、日韓等國的技術制式,其技術成熟度和商用化已經超前于TD-SCDMA,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延緩了國內3G時代的到來。目前只有中國采用TD-SCDMA制式,國際影響并不大,因此,它成為國內主流技術制式的可能性也不大。雖然3G牌照中技術制式的分配問題是存在的,但還不是3G發展的主要瓶頸。
無庸置疑,中國3G牌照的發放不可能再拖到2007年,盡快出臺新的電信重組方案將對中國3G發展進程起到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