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盛龍
新世紀之初,湘鄂渝黔接壤的湘西龍山縣里耶一項重大考古發現轟動中國乃至世界。酉水河畔里耶發掘出一座戰國古城,出土36000枚秦簡及許多重要文物。國務院將里耶古城遺址增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一發現是繼發現兵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驚世發現,蘊含巨大的學術價值。
里耶,土家語音譯地名,里,土地;耶,拖,拉,開墾耕耘,即開辟土地之意。武陵山區的里耶,處于酉水中游的一片小盆地,是土家族聚居區中心。土家族先民開發了這片土地,世世代代在里耶周圍并酉水河沿線及其支流山區繁衍生息,依托酉水匯沅江,抵洞庭,通長江,有舟楫之便與湖湘江漢相連,受巴蜀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影響,與漢族交往頻繁,在與漢文化的交流中發展。
秦簡—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
考古發掘的里耶古城,在里耶小學校園,臨酉水河而建,筑于戰國時期,先為楚踞,后為秦占,分護城河、城墻、城內建筑和城外居住區,城內建筑半里見方,頗具規模,部分城墻和建筑已被河水沖毀。
里耶處于以酉水串聯的湘鄂川黔接壤處,西有烏江連長江,東為酉水匯沅江達楚湘腹地,上接巴蜀通天府,下入洞庭抵長江,在交通以水路為主的古代,是列國爭奪的要沖。春秋時,里耶屬楚之巫中郡,處于秦楚交界地帶,在兩國的激烈爭奪下,其歸屬可謂“朝秦暮楚”。本世紀初,在里耶戰國古城發掘之前,先后在里耶酉水碼頭上下游十余公里范圍內,發現100多座戰國古墓,并發掘出一座西漢古城、一座東漢古城和數以千計的漢墓群。三國時,里耶先為蜀地,后被東吳攻占。可見自古以來里耶均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里耶古城所發掘出的36000枚秦簡,記載時間從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年年有記載,詳盡到月、日乃至時辰,簡牘內容諸如“遷陵以郵行洞庭”,“以洞庭司馬印行事”,“越人以城邑反蠻”,包括政令、往來公文、司法文書、乘法口訣表、郵政傳遞、軍糧月消耗量、物資登記轉運,等等,涉及政治、軍事、民族、經濟、法律、文化、行政設置、職官、地理、數學、郵政等方面。里耶古城的發現和大量秦簡的出土,是繼秦始皇陵兵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驚世發現。此前,全國歷次出土秦簡的總和只不過是里耶秦簡的十分之一。里耶秦簡中所記載的不少內容,在現有的史書和考古發掘報告中都沒有記載,填補了學術空白。其中記載的“洞庭郡”,現有的史書上沒有;武陵山區遷陵、酉陽等數十處縣,此前從已知的史書中可以看出置于西漢,從里耶秦簡可知,秦時就有了這些縣,由此可探索出武陵山區政治、軍事情況和民族發展的早期脈絡。
土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
里耶古城發掘之前的20多年時間里,在古城周邊十余平方公里范圍內,先后發現一處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四處商周時期文化遺址。加上前面提到的100多座戰國古墓、一座西漢古城、一座東漢古城和數以千計的漢墓群,還有唐代古城遺址,元代民居遺址,明清建筑,以及大量的陶器、銅器、玉器、鐵器、竹木器具等,遺跡和文物十分豐富。這一系列厚重的歷史文化遺存證明,里耶從古至今一直都有人類活動。從里耶的土家語地名,從里耶古城周邊幾十公里范圍內所保留的土家語,土家族唱擺手歌跳擺手舞的擺手堂,以及諸多民族文化現象,清楚地說明,幾千年來,土家族世世代代在里耶并酉水沿岸及其支流和鄰近的清江、烏江、澧水流域山區繁衍發展。
酉水發源于湖北宣恩,南流折東,成一大寫的“L”形,匯沅江,入長江。酉水發源地離清江不遠,巴人的一支早期曾活躍于清江流域。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滅巴,巴人向西撤退,其中一部分遷移到烏江下游,到達酉水流域。當地土著人融合遷入的巴人,接納從貴州東遷的烏蠻,從湖北南遷的濮人,然后再接納五代時填進的江西漢人,諸多源流匯集,形成土家族。土家族自稱“畢茲卡”,畢茲,土家語,意為本地;卡,意為人,族。意即本地人,本土民族。考察土家族歷史,不論其來源成分多么復雜,受到其他民族文化多么大的影響,基本的特質是本地人本土文化。
土家族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特色鮮明。土家族有本民族語言,有獨特的民族風俗習慣、民族服飾、民族傳統節日,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土家族居住干欄式民居吊腳樓,著五彩斑斕衣,有原始古樸的宗教信仰。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謂之過“趕年”。還有本民族的社巴日、四月八、六月六等傳統節日。土家族織錦工藝“西蘭卡普”獨樹一幟。村寨里如有老人去世,眾人前往悼念,唱喪歌,跳喪舞。姑娘出嫁,姐妹們前往唱哭嫁歌。賀新房、賀新婚、賀壽誕,總是通宵達旦地唱歌。每年正月,數萬人齊聚擺手堂,跳擺手舞,唱擺手歌,回顧民族歷史,歌唱勞動生活。誰家缺少勞動力或遭受災禍,眾人齊趨,組織一場薅草鑼鼓,幫助薅草,四五位歌師在陣前敲鑼打鼓唱歌,表揚先進,鼓舞士氣,激勵干勁,使人們很快完成勞動任務。土家族的舞蹈八寶銅鈴舞、毛古斯舞,吹奏樂器咚咚喹,打擊樂打溜子等民族民間藝術很具特色,在國內外很有影響。
里耶是土家族聚居區的中心。打開中國地圖可以看出,土家族聚居區北到長江邊的巴東、長陽,南到鳳凰以及烏江流域的印江、思南,東到澧水畔的慈利、石門,西到彭水、石柱,里耶處于土家聚居區中心位置。土家族總人口803萬人,絕大部分人用漢語。現有十幾萬人保留土家語,主要分布在酉水沿線離里耶幾十公里范圍內的六七個縣的部分鄉鎮。從離里耶幾公里的長潭、巖沖,到30公里外的坡腳、靛房等成片地區,有近萬人以土家話為交際工具。僅從土家族語言的保持情況,就可看出里耶在土家族聚居區的中心地位,以里耶為中心組成土家族文化圈,離里耶越遠的地方保留土家語言越少,再遠處不再保留。
交流—民族經濟文化發展的命脈
里耶是酉水最大碼頭,是古時從長江經沅江進入土家族地區、連通湘鄂川黔山區的咽喉。因為舟楫之便,里耶這個土家族聚居區中心連同整個土家族地區,受漢文化影響既早且大。從里耶秦簡、楚秦漢古城、戰國秦漢墓葬及文物考古發現證實,里耶很早就有了民族間活躍的經濟文化交流。里耶秦簡的發現,說明土家族地區漢文通用歷史之早。我國考古發現最早的乘法口訣表實物在秦代,即里耶秦簡乘法口訣表,這證明先秦時期土家族地區教育之發達。
古人以“學富五車,書通二酉”指博覽群書、學識淵博。“書通二酉”源于“二酉藏書”,出于土家族地區酉水之濱。《辭源》援引《太平御覽·荊州記》:“小酉山石穴中有書千卷,舊云秦人避地隱學于此。”詮釋“二酉”指大酉小酉二山。小酉山在酉水入沅江口,山上石穴口處樹立四塊石碑,刻“古藏書處”四個大字。大酉洞在酉水上游,石壁上刻“太古藏書”四字。據說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一幫儒生為避焚坑之禍,負笈遠逃,取道沅江,溯酉水,將詩書千卷藏于酉水山洞,隱居山中,鑿渠墾田,且耕且讀,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后來,這些詩書得以再流傳于世。可以說,酉水流域乃中華民族遭受焚書坑儒知識浩劫之后的文化集散地。這說明土家族文化底蘊的深厚,土家族既受漢文化的影響,又對漢文化的傳播作出了貢獻。
秦漢以后,土家族中融合進不少漢族人。歷代封建王朝實行屯田制,不斷有漢族人遷居到土家族地區屯墾,或者中原戍卒到武陵山區戍邊屯墾。五代時期,江西漢人彭氏率部屬、百藝工匠及商人進入湘西地區,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營方式。彭氏打敗該地區首領,成為土司,直到清代“改土歸流”,其后代統治該地區八百年,江西彭氏及隨員在漫長的歲月里融合為土家族。唐宋以降,大量漢民紛紛進入土家族地區。元末明初,湖南以及湘西戰亂頻仍,江西移民大量涌入湖南以及湘鄂川黔接壤地區。明清時期,大批江西人到該地區經商,不少城鎮的“江西街”名稱沿用至今。漢族地區先進的農耕種植技術和手工技藝在土家族地區推廣。
土家族聚居區—湘鄂川黔接壤的武陵山區,處于漢文化的包圍之中。土家族受漢文化影響大,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文學藝術等方面迅速接受漢文化,特別是在語言文字方面。明清以來,土家族地區大量興辦學校,土家族人普遍學習使用漢語,漢語成為絕大部分土家族人的日常交往工具,使用本民族語言的范圍迅速縮小,絕大部分地區僅僅遺留下一些土家語地名和親屬稱謂。土家族與外民族經濟文化交流廣,接受發達民族文化快,其民族認同感仍然十分強烈,本民族文化特色鮮明。
里耶是土家族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窗口,是與漢族經濟文化交流最早的地區。從清朝到民國,直至抗日戰爭期間,里耶一直是湘鄂川黔邊區商貿中心,有“四川街”、“江西街”等九街十八巷。20世紀20年代,里耶有識之士與上海全國總商會聯系,建立里耶商會,打通與上海、武漢等大中城市的經商渠道。里耶有山貨收購加工業、紡織印染業、日用百貨業、陶瓷器皿業、南雜海味業、中醫藥業、五金打造修理業、金銀首飾業、造船業、竹木家具制造業、民間工藝、戲曲演藝、旅館伙鋪、小吃零食,等等,百業興旺,通達四海。桐油、五倍子、生漆、中藥材等土特產品很受國內外客商青睞,特別是桐油為中國出口大項。20世紀30年代,里耶成規模有名號的經商戶有420戶,其中巨富商賈20家,僅李同發一家就有70多萬斤桐油的流動資本。里耶水上運輸發達,常年有150多艘貨船上行川東、鄂西,下達酉水、沅江、長江中游碼頭,直到九省通衢武漢,運載各種貨物往來交流,把大量信息及時帶到里耶,搞活流通,促進了土家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里耶古城幾個碼頭,可停靠船只100多艘,綿延四五里,桅桿如林,蔚為大觀。入夜,街上鬧市熙熙攘攘,水上船市紛紛繁繁,萬家燈火,夜景倒映河中。夜半過后,石板街連船上店,還是人來人往,綿延不絕。
里耶重視教育,清朝初期始建義學,清末創辦新學。抗日戰爭爆發后,東南沿海及內地文化、教育、商業各界大批人士向西南流亡,里耶集中了不少知識分子,他們在這里興辦學校,為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培養了大量人才。
里耶古有舟楫之便,歷史上在土家族與漢族經濟文化交流中起了重大的作用。20世紀下半葉,隨著公路、鐵路交通的發展,里耶逐漸處于幽靜的歷史后院。里耶歷史文化厚重,自然風光秀美,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古樸,民族特色濃郁,可以成為集歷史文化、民族風情、自然風光于一體的著名旅游景點,其周邊100多公里范圍內云集了眾多著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諸如:沈從文故里鳳凰古城,沈從文代表作《邊城》背景地茶峒,武陵源風景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酉水沿線的王村、龍潭、酉陽、洗車河等古鎮以及八面山、洛塔界、龔灘、皮渡河風景區,等等。里耶古城正在開發,與上述景觀連成一片,將會成為海內外極具影響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板塊,對土家族經濟文化的發展、對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必將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作者單位: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