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玉

張女士,35歲,3年前行剖宮產術,現停經49天,子宮極度后傾后屈,孕囊直徑31mm。她望著我,莫教授,我該怎么辦?是藥流好還是人流好?根據她的年齡,有剖宮產史,子宮極度后傾后屈及孕囊的大小,我建議她行無痛人流術。曾有過一次手術經歷的她,一提到手術簡直如一場惡夢。她執意要按藥流使用說明書上寫的49天之內可以藥流進行。結果還是不成功,而行清宮術。她后悔莫及,她不明白為什么明明寫著49天之內可以藥流,為什么不成功?是不是假藥?
這并不是藥的真假有問題,使用的是一種藥,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呢?因為藥流失敗的原因太多了。
自藥流問世以來,受到很多年輕女性的青睞。藥流是用一組藥物,使宮內妊娠蛻膜和絨毛變性,促使妊娠物自動排出體外,無需器械進入宮腔,痛苦小的一種催經止孕的新方法,其完全流產率達到90%以上。但仍有6-10%的失敗率。失敗的原因主要有:
1、與孕產次有關:
有分娩史者其失敗率高于未分娩者,即多次分娩、反復多次人流或藥流,次數越多,失敗率越高。
2、與分娩方式有關:
有剖宮產者失敗率高于自然分娩者,因子宮上留有手術疤痕,容易引起粘連,而引起不全流產。
3、與子宮位置有關:
子宮后傾或后傾后屈者,失敗率高于子宮前位或水平位者,因子宮體與子宮頸形成直角或銳角,致妊娠物不易及時順利排出體外。
4、孕囊大小與完全流產率高低有密切關系,常通過B超觀察孕囊的大小,形態等。
其直徑小于10mm者。其完全流產率高于直徑為10~20mm者,直徑大于20mm者成功率較低。總之,孕囊越大,其蛻膜組織越多,盡管絨毛排出了,但蛻膜可能殘留于宮腔,陰道流血時間長,易引起感染,若孕囊直徑大于20mm,藥流后有異常流血,建議行清宮術。這種現象我常把它比作花園的一朵花,我們說的絨毛好比紅花,蛻膜比作綠葉,雖然紅花(絨毛)摘走了,但綠葉(蛻膜)還留在宮腔內。如果沒有炎癥,蛻膜組織則很順利的從宮壁上剝落,就像正常月經一樣幾天就干凈了,那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一個事實。如果有炎癥或有藥流失敗的因素存在,可能有陰道流血不止,招致宮內膜炎癥、盆腔炎、甚至不孕等。
5、與孕齡有關:
藥流適用于停經49天之內者,但臨床所見停經40~49天者失敗率高于停經31~39天者,停經天數增加,藥流失敗率亦增加。因孕期長,體內孕酮水平提高,難以被藥流藥中的米非司酮拮抗,因此一旦確診為宮內早孕,應盡早藥流。
除此之外,與患者年齡有關,年齡超過35歲者成功率低,經期超過5天者,失敗率高于經期少于5天者,因經期長,蛻膜排出緩慢,子宮內膜修復時間長;還與早孕反應的輕重有關,反應重者失敗率高于輕者或無反應者,因反應重、嘔吐多,其藥物的吸收少,其功效則差。
現在藥流藥的使用范圍還擴大了,妊娠3個多月的病人也用此藥,只不過劑量要適當加大,再就是胎兒排出后均要行清宮術,代替了過去的插管鉗夾術。所以醫生對藥流適應癥的把握準確與否,與其成敗息息相關,病人的密切配合也必不可少。
相關鏈接:
上世紀80年代初,法國醫藥學家發明了一種名為“RU486”的口服墮胎藥,只需服幾粒藥丸,就安全、迅速地完成流產過程。應該說RU486的問世對墮胎術而言是革命性的。西方世界對RU486有著不同態度:在法國,1988年就允許使用,約有三分之一的墮胎女性選擇服用;英國女性則接受得較慢,1991年被允許使用此藥,接受者卻只有十分之一;而美國在1996年允許正式使用。90年代初,RU486首次在中國使用,此后該藥在全國迅速推廣開來。90年代人們發現用治療胃潰瘍的藥物--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r),同前者合用,對終止早期妊娠效果更佳。大大避免了器械性人工流產所導致的并發癥,為節育失敗對象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輔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