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嘉璧

自2003年8月1日施行《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以來,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是否減少?帶著這個問題,筆者在該辦法及其《實施細則》施行兩周年之際到河北省石家莊市中山路新百廣場至北國商城繁華商業區進行調查,發現仍有不少流浪乞討人員在沿街乞討。
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不僅檢驗著一個城市“兩個文明”建設的水平,而且也檢驗著當地政府管理社會事務的能力;不僅關系到人民群眾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切身利益,而且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必須加大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力度。
第一,應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對符合救助條件的,政府應盡力救助,或為其尋找就業出路,或利用社會力量發展慈善事業,為他們提供人道救助。
第二,城市街道、農村村委會對轄區內生活無著的人員要盡到管理責任,防止他們流入社會。每個家庭要多為社會著想,不能把年邁的老人和失去生活能力的殘疾人或精神病人推向社會。
第三,對脅迫、操縱、組織他人行乞并從中漁利構成犯罪以及在行乞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或以行乞作掩護從事盜竊、搶劫等犯罪活動的,必須依法嚴厲打擊;對生活有著卻以乞討為業以及以編造虛假事實為手段騙取錢財的,也要給予相應處罰。
第四,要加大該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的宣傳力度,使每個公民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救助管理工作。在街頭發現流浪乞討人員時,要主動勸導他們到救助站接受救助,不要盲目救助,防止被好逸惡勞的人和不法分子利用。
流浪乞討人員資料全國可查
8月1日上午10:30,民政部副部長李立國宣布全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信息系統開通。通過該系統,在全國任何一個城市行乞的人,其資料都能實現異地查詢,部分不良人員騙取救助的行為將得到遏制。據介紹,我國共有救助管理站1026個,其中400多個地市級以上的救助站已全部聯網。
據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系統主要有四大功能。
功能一:可以對全國各地各類受助人員的年齡、性別、流出地、求助原因、數量走勢等進行統計、分析。
功能二:記錄有受助人員的確切流出地、享受低保等社會保障情況、在全國各地的受助記錄等。當不良人員惡意騙取救助時,把其相關信息輸入該系統,電腦會自動提示有關情況,具有甄別、查詢的功能。對于那些真正困難、需要救助的人群,將得到及時的保護。
功能三:跨省救助一直是救助工作中的難題,對象主要包括未成年人、殘疾人、行動不便的老人等特殊群體。該系統完善了全國各救助站之間的站際交流、協作救助、跨省返鄉接送等業務環節,各地可在自己的平臺上馬上找到需要的內容并告知對方,從而在第一時間將救助對象送到家或妥善的地方。同時,發生異地救助后,救助對象的治療、安置等問題,都能得到及時反饋。
功能四:該系統開辟了公益尋人欄目,方便公眾登記、查詢、接領走失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