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琪 鐘振國 彭永雄

有個縣委書記叫李彬,酷愛紅包,樂此不疲,并謂之曰:“雖不高尚,但不卑鄙。”或曰:“紅包無罪。”于是,便有了本文的報道——
有一位縣委書記,酷愛一個紅字,辦公桌上是鮮紅的黨旗和國旗,大會小會講的是要一顆紅心獻給黨,一心向往的是自家的日子比人家更紅火。日常生活中更喜歡一個個紅包拿回家。殊不知不當的紅包就是一個個紅燈,那是定然闖不得的。但他自以為是縣委書記,職位顯赫,且紅包無罪,乃老闖紅燈。于是,終于坐進了閃著紅色警燈的囚車。這人就是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原縣委書記李彬。2005年3月9日,梧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梧州市解放以來第一起縣委書記犯罪案,一審認定李彬受賄26.6萬元,巨額財產來源不明108.14萬元,判決被告人李彬犯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六個月,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50萬元。
李書記愛紅包就像老鼠愛大米
說起李彬,昭平縣和蒼梧縣的老百姓可謂家喻戶曉。因為他1993年至2001年擔任昭平縣縣委書記,2001年至2004年案發前擔任蒼梧縣縣委書記。長長10年時間里,當地群眾對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們的書記一是每到一地喜歡大搞什么“民心工程”,(也即“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然后愛“黨管工程”,當然,這里的“黨”自然就是他李彬了;二是私下里皆呼之為“紅包書記”,都知道他們的李書記特別喜歡紅包,有人說,李書記愛紅包,就像老鼠愛大米。除此之外就沒有什么更好的評價或印象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李彬和紅包的情緣還得從1995年說起。那時,他在昭平縣剛登上縣委書記的寶座不久,新官上任,三把火還沒有燒,卻首先干預檢察機關辦案。個體老板邱某因偷稅漏稅被立案偵查,本當依法重處,可經縣委書記一打招呼,還說什么“黨領導一切”,誰敢不從?于是,邱某得到免予起訴。那件事,李彬并未收到立竿見影的紅包,似乎是問心無愧。但李彬明白,給這類人幫忙絕不會白幫,和這類人打交道定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之后,邱某在昭平縣投資開發明源街工程,李彬再次給予大力支持,甚至親自找到有關部門為邱某協調解決了不少問題。
果然,1996年元旦前,邱某到李彬家中,幾句寒暄之后,邱老板拿出裝著5000元現金的信封,對李彬說:“李書記,元旦到了,沒什么送給你,帶東西又不方便,就這點小意思,不成敬意。”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李彬沒有義正辭嚴地說邱某不像話,看低了他的人格等等,而是委婉地笑曰:“這怎么好意思呢?”還故意假惺惺地說:“不行,不行……”邱某一見這情形,知道這是一只好喂的貓,也就做出當真書記不肯收的樣子,非常誠懇而堅決地說:“李書記,你要是與我這么客氣,不收下這錢,我就不走了!”于是,李彬做出一副為難的樣子,收下了第一個紅包。這是不是犯罪?李彬認為,先收人家的錢,再給人家謀利那是利用職務之便,是犯罪;而自己并沒向人索取,是人家一片真誠的感謝,就像歌中所唱:“豬哇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給咱親人八路軍。”那怎么是犯罪呢?理所當然,何罪之有!但他就是沒有想想,如果他不是縣委書記,他能給人幫得了那些忙嗎?
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在以后如潮般涌來的紅包面前,李彬都坦然以受,而且居然高枕無憂。
2001年6月,與李彬同鄉的梧州某房地產公司總經理曾某,聽說李彬將要調任蒼梧縣縣委書記,便驅車幾百公里來到昭平縣,在別人的引見下認識了李彬,觥籌交錯、燈紅酒綠后,兩人開始了老鄉之交。這正是:李彬為培植紅包的后備財源在放長線,老板們也在放那官人書記們的長線。
不久,李彬果然調到蒼梧縣擔任了縣委書記。
2002年除夕,曾某打電話約李彬到蒼梧縣招待所門口。見面后,曾某將一個裝著兩瓶茅臺酒、兩條中華煙及用信封裝著的兩萬元人民幣的禮品袋交給了李彬,全是“好事成雙”的意思,說這是送給李書記過年的一點小小的“好事成雙”。李彬當時“不行不行”地推辭了一番,曾某就主動給他找了一個理由:“我又沒找你辦什么事,不過是老鄉給老鄉拜個年,有哪樣了不得?親不親,故鄉人嘛,是不是?”“對對對,親不親,故鄉人,好。干杯!”就這樣,那一份“好事成雙”的紅包不僅收得理直氣壯,還收出了感情,李彬微笑著拍了拍曾某的肩膀。
不久,曾某的房地產公司先后如愿以償地得到了蒼梧縣文體綜合大樓、龍圩鎮政府大樓和縣政府廣場等工程項目。
蒼梧縣農貿產品綜合批發市場是近年來蒼梧縣最大的工程項目,是2003年梧州市“三百項目大會戰”的重點工程之一。為取得該工程的承包權,各地建筑商紛至沓來,其中一位來自上海的小有名氣的建筑商曾多次與李彬洽談,最終也是知難而退,導致該工程長期無人問津。為此,負責該工程督辦的李彬便在許多會上擺出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說沒人敢接這工程,該如何是好?
正在眾人也一籌莫展之際,曾某竟然知難而上來“投標”了,當時李彬在會上激動地講:“曾某簡直是及時雨,幫了我們的大忙,我們要盡可能給他提供方便和優惠。”這就為“公事公辦”、“光明磊落”作了一個成功的鋪墊。
招標過程中,曾某多次找到李彬要修改招標文件中的有關內容。這些內容本是縣委、縣政府會同專家們多次開會論證而定的,如果要改,也當集體研究,但李彬二話不說就對招標文件進行了修改。事后,李彬對有關人員說:“我是項目負責人,我說了算。”同時他還召集建設、土地等部門進行協調,要求必須降低土地價格,提供最大優惠,說:“土地出讓價六萬不成就五萬,五萬不成就四萬九,四萬九不成就四萬八,總之只要有人做此項目,就要給他一定的利潤空間,做到雙贏。”
為確保曾某中標,李彬甚至指使他人以種種理由為借口,勸退其他投標人,最后使曾某的公司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以每畝土地4.8萬元的低價中標。中標后,曾某認為工程規劃“不合理”,又要求修改方案,在李彬的默許和幫助下,那修改方案沒有經過蒼梧縣建規委的討論審批就順利通過了。
又一次的“種瓜得瓜”,又一次的“親不親故鄉人”。曾某分別于2003年春節、中秋節和2004年春節前送給李彬水果、煙、酒等禮品,以及第一次4萬元、第二、第三次各2萬元共8萬元人民幣的紅包。而這時的李彬,那紅包已經收順了手,收成了習慣,就像電視里有位演員給一種白酒說的廣告詞一樣:“男人喝××酒,不需要理由。”現在,李彬收紅包也不需要理由了。
2004年3月,曾某打聽到李彬要出國,立刻用信封裝好5萬元人民幣的一個大紅包,酒足飯飽后將那大紅包送給了當書記的“老鄉哥”。既然是兄弟,一家人也就不客氣了。
從找理由到不需要理由,李彬先后5次收受曾某的紅包共計人民幣15萬元。
紅包就像那煙癮沒了它李書記就坐不住
李彬案發后,每當辦案人員問及他在提拔任用干部過程中收受賄賂的問題時,他總是一副不屑一辯的反感模樣。李彬認為,自己是縣委書記,提拔選用干部是自己的職權,至于他們來拜個年,送個紅包,有什么大驚小怪的?你們檢察官孤陋寡聞,簡直是井蛙之見。那么,我們就來看看李彬行使的是怎樣的職權。
1995年10月,昭平縣某公司經理盧某因嫖娼擔心被削職為民,沒料到后來居然在公司照坐主席臺,只是被降了半格任公司的副經理。對嫖娼干部盧某“寬宏大量”的處理,作為昭平縣縣委書記的李彬從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李彬又做了一件“放長線”的好事。當年年底,盧某便通過李彬的司機,將用信封裝好的1萬元人民幣轉交給了李彬。一般人送紅包,多少還有點顧忌,哪有找第三人轉交的?但盧某就敢這樣,足見李彬收紅包已是公開的秘密。一年后,盧某又被任命為昭平縣某局副局長兼公司經理,比原來更風光了,可見在李彬手下,嫖娼并不是壞事,就看你怎樣為人了。

辦案中,檢察官問那司機為何敢給李彬轉紅包?司機說:“看著李書記收紅包已經習慣了,他在我面前從不忌諱,也沒什么不好意思。他收和我轉交是一回事,也就幫他轉交了。”
這本該是縣委書記的“特級機密”,現在居然大家心照不宣,無秘可保,一傳十,十傳百,一時間,李彬書記在選用提拔干部中喜歡收紅包的消息不脛而走,什么“不跑不送,原地不動”,什么“男人跑官數票子,女人跑官脫褲子”的順口溜再次為人們所嘆息。不少渴望提拔的干部為了贏得李彬書記的青睞,都想盡千方百計接近李彬并送上紅包。他們知道,只要李書記收自己的紅包,自己就前途無量了。
1998年,在昭平縣某鄉摸爬滾打了多年的黨委書記李某,為能夠早日調回縣城,在當年春節后上班的一天,拿著預先準備好的2萬元來到縣委大院等候李彬。當看到李彬準備開車外出時,李某即走上前對李彬說:“李書記,給您拜個晚年,一點小小心意,不好意思。”并將那紅包放到李彬小車的后座上,李彬果然沒有“不好意思”。
此后不久,昭平縣委開會通過,決定將李某調任某局當局長兼黨組副書記。李某得知此事后,于當年的國慶節前,帶上兩個分別裝著1萬元現金的信封來到李彬辦公室。
“李書記,聽說縣里安排我到某局主持工作?”
“是呀,等縣人大任命后你就可以回縣里工作了。”
“哎呀,感謝李書記您了!這是我的一點小小心意。”說完,李某將兩個信封放在李彬的辦公桌上,說聲有車在等,便匆匆離去。
后來,李某就如愿以償地調到了某局任副局長主持工作并兼任黨組副書記。為謝李彬大恩,其人于1999年春節前一天,又準備了一個2萬元現金的大紅包送到李彬的辦公室。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李彬欣然收下。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1997年至2001年間,紀檢部門多次收到群眾關于李彬利用職權收受紅包進行權錢交易的舉報,紀檢部門也進行過調查,但終因證據不足而未能成案。這對于李彬來說,本應敲響警鐘,懸崖勒馬,但他并沒有引以為戒。
2001年8月,李彬從昭平縣調到了蒼梧縣任縣委書記。蒼梧縣是梧州市的大縣,也是經濟強縣。初到一地,一個縣委書記總會用新的視覺來看問題和思考問題,進而發現問題,興利除弊,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李彬并不是這樣,就像一個有煙癮的人新到一地,沒有煙抽就渾身不自在,就坐臥不寧。在昭平,人們知道他那紅包的“煙癮”,就有人給他主動送;而這里,人們還不知道他李彬這一所好,又該怎樣“打開局面”呢?
走馬上任蒼梧縣縣委書記后,李彬對蒼梧縣的教育工作極不滿意,經常在一些公開場合批評縣教育局局長范某,并多次顯露出要撤換的意思。為此,范某坐立不安,苦苦思考著怎樣保住自己的“烏紗”。
也是天賜良機,2002年春節后組織安排李彬到中央黨校學習,而范某也正好被派到北京參加培訓。范某真是暗自高興。到北京后不久,范某馬上來到中央黨校李彬的宿舍里拜訪李書記。大概是他鄉遇故人,當時李彬顯得十分熱情,反而使范某有點無所適從。
“李書記,您在這里學習,免不了要請客,出去也要花銷,北京消費高,這是點小心意,不成敬意,請李書記不要推辭。”范某說著就將兩條中華香煙和一個裝著1萬元現金的信封捧給了李彬。
情人眼中出西施,紅包看出好官來。李彬從北京學習回來后,就覺得范某還是蠻有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嘛,對范某的態度也迥然不同了。不少人議論紛紛,但李彬充耳不聞。
范某知道是什么感動了李書記。為繼續得到李彬的“關照”,范某頻頻出擊,在2001~2004年的中秋、春節期間,先后6次送給李彬2000元或5000元的紅包,而這位縣委書記每次都是笑瞇瞇地照單全收。
李彬收紅包的嗜好不僅表現在插手工程和選任干部當中,而且在縣委書記應盡的職責范圍內也要雁過拔毛,從中撈上一把。
2003年底,蒼梧縣順風鈦白粉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朱某,因縣里電力供應不足而影響了公司的生產和效益,在電話向李彬匯報生產情況的同時,希望能協調電力部門多供應一些電給該公司使用。李彬馬上指示分管工業的副縣長,以鈦白粉公司是縣里的納稅大戶,生產電力要盡量保證為由,協調解決了鈦白粉公司的供電問題。
這本是為縣里重點企業解決困難的務實之舉,也是一個縣委書記應做的工作,但李彬卻不是這樣想,照樣收了朱某1萬元的紅包。
“三個代表”口中念夫唱婦隨收紅包
這時的李彬,雖然在各種會議上大講要踐行“三個代表”,但是背地里卻不僅是自己親收紅包,還發展到了他夫人“助收”紅包。2003年中秋節前,李彬的妻子羅某去某房地產公司總經理的辦公室,那總經理一看到書記夫人在節日前夕來到自己的辦公室,雖說是“隨便坐坐”,心里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他拿出1萬元現金裝到信封里,恭恭敬敬地遞給書記夫人,羅某也沒說什么就收下了。真是樹上的鳥兒成雙對,收紅包也忙得“夫唱婦隨”。
就這樣,這么多年,李彬收紅包不僅沒出事,且一天更比一天好,甚至覺得沒人送紅包這日子就有些不正常了。
但正應了中國的一句俗話——久走夜路必撞鬼。
2004年,蒼梧縣紀委接到群眾舉報,說蒼梧農貿產品批發市場工程的招標有違法違紀行為。經紀委審查核實后,該縣土地局負責人被“雙規”,在進一步審查該負責人的過程中,李彬受賄的真面目露出了水面。
2004年4月4日,梧州市紀委決定對李彬進行“雙規”,同年6月18日,梧州市人民檢察院對李彬涉嫌受賄罪決定立案偵查。偵查人員從李彬家中搜出了現金、存折、首飾、房產、地皮、股票等資產,合計價值人民幣360.5萬多元和美金800元,扣除李彬受賄犯罪所得的26.6萬元,以及其家屬的合法收入和美金800元外,竟然有117.3萬余元是李彬多年的紅包所得,另有家庭財產108.14萬多元無法說明合法來源。
6月24日,梧州市人民檢察院決定對李彬批準逮捕。至此,這位多年陶醉于“紅包無罪”的縣委書記那張騙人的紅面紗被撕了下來。
直到走進那扇沒有人身自由的鐵門,李彬這才如夢初醒,明白那紅包其實是一個個炸藥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