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包煙也算賄選,上級要為下屬錯誤檢討,官員家庭情況也要匯報。這樣細致的“有法可依”實在讓老百姓歡心鼓舞。但是,好的政策更要有好的執行力度,否則不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好的政策也會成為某些人的邀功牌。
清風
浙江金華首次界定賄選標準
關于“賄選”——這一基層選舉中出現的法律模糊行為,在金華一些縣市已率先得到破題。今年初,浦江縣做出規定,直接以現金(不論數額多少)、有價證券和發放實物拉票的,都屬于賄選范疇;東陽市也認定,送一包香煙就是賄選。
浙江省民政廳基層政權處近日做出評價:在省內,金華是首次界定“賄選”標準的。姑且不論效果如何,它至少是對監督基層民主政權的一種有益探索。
(摘自《都市快報》)
下屬犯錯領導上電視檢討
四川郫縣電視臺播出的一則專題新聞在當地市民和官員中引起轟動——因下屬工作存在不足或違規行為,郫縣衛生局局長曾志強、縣糧食局局長徐昭華兩位“一把手”被責令通過電視媒體向全縣人民作書面檢查,時間長達10分鐘左右。
(摘自《北京晚報》)
領導干部婚變也要報告
泰州市近日對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新增內容。
新規定要求該市的縣處級領導干部除中央和省規定報告的個人重大事項外,還要對領導干部配偶、子女投資參股辦經濟實體情況,領導干部本人及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涉及重大民事糾紛的情況,接受親友大額饋贈情況,大額財產繼承情況,領導干部本人婚姻發生變化的情況等作出報告。
(摘自《揚子晚報》)
法眼
北京未成年罪犯上升暴力犯罪過七成
在北京市的未成年罪犯中暴力型犯罪超過七成,網絡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直接誘導犯罪的因素呈上升趨勢。目前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收管的未成年人有近五百名。其中,72%為暴力犯罪,18%為財產犯罪;8%為淫欲犯罪;其他類型為2%。單親家庭孩子犯罪比例較高。近來,由于網吧不良信息誘導,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呈上升趨勢。
對100名未成年犯的調查發現,經常或偶爾:看色情刊物61%、32%;進入錄像廳49%、41%;進入游戲廳66%、28%;進入電腦網吧39%、28%。
未成年人犯罪手段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盜竊、打架、斗毆;20世紀90年代結伙搶劫、重大盜竊、殺人;2004年搶劫、強奸、傷害。
(摘自《法制晚報》)
七類人可望免費“打官司”
《江蘇省法律援助條例》(修改草案),已經江蘇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同意,即將提交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條例規定,各級政府都應設法律援助機構。對于下列申請人,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認定其無能力承擔法律服務費用:農村“五保”對象;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的人員;無固定生活來源的重度殘疾人;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員;領取社區的市、縣(市)總工會發放的特困證的職工;依靠撫恤金生活的人員;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人員。
(摘自《揚子晚報》)

“環保執法風暴”可能再度降臨
繼2005年初的“環保風暴”漸漸平息之后,國家環保總局掀起的另一場“環保執法風暴”序幕又要拉開。目前由國家環保總局牽頭起草的“整治非法排污、打擊環保違法行為”文件已上報國務院,預計5月份將下文。
本次發文將根據9部環保法律、47部環保法規,對全國范圍內的水、大氣和海洋等污染進行全方位的執法檢查。
(摘自《法制文萃報》)
前沿
戶籍制度不應該與就業掛鉤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勞動與人力資本研究室副主任都陽說,戶籍制度人為地增加了勞動力的流動成本。比如沒有本地戶口,人們對工作的選擇范圍會受到很多限制。這對于個人和人力資源的配置來說都是很大的損害。但是戶籍制度不能簡簡單單地被取消,而應逐漸剝離其身份識別功能。
(摘自《中國青年報》)
西方誤解了計劃生育政策
西方認為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就是簡單的“每個家庭只能生一個孩子”。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趙白鴿說,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在西方被“誤解”了,其實計劃生育政策與獨生子女政策并非同一問題,計劃生育政策是多層面的,是根據不同的情況和環境所采取的不同的政策。目前中國平均每一個家庭擁有1.8個孩子,即平均每個家庭接近兩個孩子。
(據新華網)
“另類”創業正當時
“寵物裁縫”生意紅火
如今,北京出現了專門給小貓小狗做服裝的“寵物裁縫”,這些“寵物裁縫”為寵物量頸圍、腰圍和臀圍同樣認真,量完還要細細詢問寵物主人對服裝款式、顏色等的要求。
“應召司機”隨叫隨到
廈門某家政公司率先推出的鐘點工服務——“應召司機”不僅能為喝醉的顧客解圍,還提供上下班接送、家庭采購等臨時用車服務。
寫作事務所“按字論價”
去年3月開張的南京某寫作事務所,老板是兩位“下海”文人,按字論價,專給企事業單位及市民撰寫法律、經貿、廣告、婚戀等方面的文章。上門找他們代筆的顧客絡繹不絕。
社區熱捧“老年人小飯桌”
天津河東區“萬福”敬老院辦起“老年人小飯桌”,社區老年人可以在敬老院只吃飯不住宿,使老年人既能得到社會服務,又能使子女安心工作。
(摘自《今日財富》)
冷眼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國際電影制片人協會(FIAPF)確認的非專門類競賽性(A類)電影節,每年舉辦一屆。今年上海電影節已經辦到第八屆,6月11日開幕,19日結束。據悉,本屆組委會共收到來自49個國家和地區選送的報名影片503部,但從目前放出的展映全名單來看,不少電影在IMDB (International Movie Database,國際電影資料庫,互聯網上最大的電影資料庫)上評分不高,許多電影更是缺乏相關資料。
(據北方網)
來自柏林、戛納、威尼斯的夾攻
A類電影節中有一條成文規定,那就是:每部影片只有一次參評機會。已經超過50年電影生命的柏林、戛納、威尼斯三大電影節在時間上對上海國際電影節形成了夾攻之勢,幾乎把上一年的好片都囊括其中。
走出“電影自戀”?
曾有媒體報道,一位參加過選片的評委說,我們的選片標準常常以上海人的口味來決定其是否參賽參展。這樣去討好上海電影觀眾,將置中國優秀影片和眾多觀眾于何地?因此,有媒體強烈喊出:請上海人盡快走出“電影自戀”吧!
(摘自《財經時報》)
開幕式“艷光”黯淡 難覓一枝獨秀
此次上海電影節適逢中國電影百年,據了解,參加電影節的記者幾乎近800人次,但與媒體的瘋狂程度不成比例的,捧場明星的數量很低。
雖然從500多部影片中精挑細選了17部影片進入競賽單元,其中包括中國的兩部影片《求求你,表揚我》和《情人結》。但是17部影片并無一枝獨秀,很多影片都還是導演處女作,讓人不禁對上海電影節的國際化產生疑問,而今年"金爵"的歸屬也變得一頭霧水。
(摘自《南國都市報》)
充滿“糊涂”的上海電影節
吳天明不知道怎么當評委主席;
外國評委說不出三部中國電影;
趙寶剛出任評委只因盛情難卻。
(據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