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 波
走進聞名遐邇的紹興縣柯巖街道新風村,綠樹簇擁的別墅,農戶家里的電腦,都在告訴你村里發生的變化。
新風村東鄰中國輕紡城,緊靠風景秀麗的柯巖風景區,是浙江省文明村、紹興縣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這個僅300多戶人家的小村,曾經創下了不少全省乃至全國紀錄:興辦了全國第一家村級熱電廠和村級鐵路專用線、全省第一個“電視村”和“電話村”,如今又成為電腦村。
自1979年該村村民辦起首家企業——印染廠后,村級工業便突飛猛進,集體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去年,全村實現利潤3955萬元,人均收入達9600多元。
現在,該村有新風物資、越華房地產、新風大酒店等10多家企業,既為全村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又為村集體創造了經濟收入。
新風人愛綠、種綠、護綠,舍得在綠化上花本錢。在村里行走,映入眼簾的,除了整齊的別墅,就是滿目的蔥翠了。村道兩旁是成行的樟樹,房前屋后是修剪整齊的花壇。近年來,全村共拆除舊房350余間,騰出土地3萬平方米,栽種各類喬木灌木、花草折合綠地面積67畝。村委會主任陳來張說,將舊村改造成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生態村,是全體村民共同的愿望,也是村黨委、村委會實施農村城市化戰略的一個目標。
目前,全村有6條林帶,種植喬木、灌木9萬余棵,有四季常綠的草坪1萬多平方米,人均擁有綠地面積達50平方米,遠遠超過了全國綠化城市考核指標。
新風人認為,經濟富只是眼前富,素質好才會根本富。為了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技術水平,改進村民的生活習慣,村黨委、村委會著重抓了“一組、兩校、三活動”。一組,即成立村思想道德建設、科學普及領導小組,負責全村的思想道德建設、科學普及的計劃、實施、檢查、布置等工作;兩校,即科普文化夜校和熱能動力培訓學校,以科普文化夜校作為組織村民業余學習的載體,開展計算機、計劃生育、WTO知識等各類培訓,并鼓勵他們參加農函大學習,至今已有40多人獲得專業技術任職資格證書;三活動,即思想道德建設活動、環境衛生活動和自覺遵紀守法活動。
在新風村,尊老愛幼,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在新風村,老年人一人一份養老金,一年一次外出旅游,小病村里看,大病住院村里負擔70%的醫療費,夕陽紅游樂休閑中心全天開放。小孩從幼兒園到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免費,考上高中、中專、高等院校,給予一定數額的獎學金。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一人樂,不算樂,大家樂,才是樂。新風村建立了村干部聯系困難戶、專業戶、村民代表的“三聯系”制度,每月至少兩天走訪聯系對象,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去年,村里一次性補助長期患肝病的農戶茅生華8000元,前段時間茅生華病故,村里又送去了5000元慰問金,并幫助其遺屬造了兩間三層樓房。村里還設立了便民服務站,全程代理為民服務,實現“農戶辦事不出村,糾紛調解不出村,技術咨詢不出村,常年服務不出村”。
要精神致富,少不了硬件投入。去年4月,村里投資100余萬元,建成了局域網,并將村務上網公布。同時,村里規定,凡購買電腦的,每戶補助3000元。如今,新風村的信息化工程已初具規模,全村添置了150多臺電腦,一半家庭跨入“信息化”后,經商的行情更清楚了,辦廠的市場更廣闊了,農民也開始嘗試按網上訂單種地了。
現在村民要想了解村里的政務、財務狀況,不用到村口的布告墻上去看,只要打開家里的電腦,一查就清楚了。
農民的知識化、信息化,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新風村將繼續加大“電腦村”建設力度,抓好培養新一代新風人的長遠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