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正當全國人民沉浸在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喜悅中,我興致勃勃地粗聽了(本人視力不好,完全靠老伴讀講)貴刊紀念抗日勝利60周年專輯。一篇篇內涵豐富、精辟深刻的論著,一張張珍貴而翔實的照片,60年前的崢嶸歲月仿佛呈現在眼前。
我經歷過烽火連天的年代,飽受過日本法西斯給我們帶來的種種苦難,每聽一次,重溫那段慘痛的歷史,都會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在當今世界風云變幻,新的挑戰、新的威脅仍然存在的情況下,你們居安思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領導專家教授的大力支持下,特舉辦了這期專輯,意義重大而深遠,不僅為廣大讀者提供了一部高質量、高品位的抗日戰爭勝利史冊,也為青少年一代提供了一部進行革命傳統、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教材。我深信,廣大讀者將會從中獲得深刻的啟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銘記歷史,勿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最后賦詩一首,聊表我心:
雄 心 贊
與時俱進力創新,抗戰精神鑄雄心。
前事不忘后事師,科學決策貼群聲。
轉業軍人、離休干部湯建中
2005年8月22日
編輯同志:
您們好!十月號刊物已收閱,在初步瀏覽一遍刊物內容后,感到從選題策劃到報道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均密切地反映了當前社會中的熱點和前進中的突出矛盾,并用“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重點而較系統地反映了當前醫改問題的黑幕、困局和解決矛盾的方向和途徑,它比國內我所訂閱的其他全國性報刊在這方面的報道全面、系統、深刻得多。此外,對我在前幾個月書面倡議的多增加對各類人物的報道已從本期“執政首腦”、“科技名流”、“業界精英”等專欄中得到體現。作為貴刊一個長期忠實讀者,對此深表感謝!總之,刊物雜志社同仁的齊心拼搏下,在一批專業水平較強的作者隊伍的支持下,才取得如此豐碩成果,使刊物越辦越上新臺階。說實在的,這本雜志已成為我晚年精神生活食糧和繼續教育的百科書本。
另向您們推薦一篇好文章,本社同仁專門從事少數民族地區報道的主任記者彭建群同志,他最近應邀去貴州省畢節地區訪問歸來,撰寫了一篇胡錦濤同志17年前在貴州畢節地區(屬巖溶地貌區)締造一個和諧社會雛形的報道,描述了畢節地區由輸血型扶貧到開發型扶貧、以致形成生態建設試驗區的全過程。從而使我領悟了現行一系列戰略性口號的提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建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等,均來自胡錦濤同志本人在畢節試驗區的實踐。同時,在貴州畢節這塊特殊巖溶地貌區創造的扶貧經驗,不僅適應在國內類似地區推廣,也同樣適用于南非、北美、地中海沿岸和澳大利亞幾大塊巖溶地貌區,望你們能予以采用。(注:所薦文章已在本刊第11期發表)
《人民中國》雜志社邱 健
2005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