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海
荊門市委、市政府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把發展文化旅游作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支撐點來抓,荊門走出具有目標可達性和實施可行性的重點發展文化旅游之路。荊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從最初冠以荊門縣名的貞觀21年開始,至今已有1350多年的歷史。1985年被確定為湖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它還保留著一些歷史的傳統格局,如護城河(現名竹皮河)依然流淌,南薰門、鳳鳴門及護城河橋以及北門護城河橋還保持古樸形貌;民主街(又名三里街)的古代風貌隱約可見;龍、蒙、順、惠四大古泉清泉不竭;龍泉書院、文明湖、老萊子山莊、陸夫子祠交相輝映……。已定為國家一級風險博物館的荊門市博物館,藏有5萬多件歷史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近百件,國寶級文物有郭店楚簡和郭家崗一號墓戰國女尸等;三國文化、象山文化、老子文化等在荊門中心城區都有十分富集的軟硬資源,可以開發以文化為主要目的的旅游市場。此外,宗教旅游的內容也十分豐富。西山的唐安古寺不說,僅東寶山就有大量儒、道、釋三教的標志性建設,以東山寶塔(隋代)、千佛洞等為代表的佛教建筑,以白云觀、青龍觀、仙人道觀、三皇殿等為代表的道教建筑,以東山書院、讀書臺為代表的儒教建筑等,目不暇接;還有稱為荊門城區后花園的圣境山,歷史上有小武當之稱。可供旅游文化市場的充分開發。
因此,在荊門中心城區,以文化旅游為重點,統籌綜合旅游事業的發展。把潛在的文化資源轉化成為現實的旅游優勢,把潛在的文化需求轉變為現實的文化旅游市場,把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時代的文化創造力相結合,大有可為。
從荊門市的歷史和現實的整體思考,我們對發展文化旅游進行科學的謀劃和運作。一是荊門城市發展定位。堅持實施城區南擴戰略,一方面壯大城市塊頭,擴大城市規模,把荊門建設成為“規模適度的中等城市”,提供空間和載體。有利于保護好老城區的地面文化遺存,如古建筑、歷史街區等。二是荊門中心市區的文化定位。城市精神定位以兩千多年前的郭店楚簡中老子和孔子經典的事實為代表,以東寶山匯集儒道佛三教特色建筑為明證,反映荊門人民海納百川、兼容包并的文化胸襟和開放的思想氣度;以“太一生水”中那最樸實也最精深博大的宇宙生成思想為代表;以陸九淵亦官亦師的政教合一為特色,反映荊門人民高超的智慧和思想境界;以荊門城一千多年來,屢經戰火而不廢,屢遭兵燹而不毀,延續發展至今的事實為基礎,充分反映荊門人民堅韌頑強,團結拼搏的精神境界。
經過精心設計,打造主題鮮明、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文化旅游精品。其中包括精品線路,作為拳頭的精品文化旅游產品推薦給游客,同時結合自身文化資源,組織開展一些內容健康、形式獨特、游客樂于參與的活動項目,激發游客的旅游熱情。
從荊門中心城區文化資源特點出發,我們首推做為精品項目設計建設的是東寶山公園,它的古代建筑歷史悠久,風格別致,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千佛洞的佛教建筑,青龍山的道教建筑等形成的龐大宗教圣地,以及藏有轟動世界的郭店楚簡、最早的《老子》本竹簡的市博物館、象山文化和三國文化的遺存、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學家老萊子隱居荊門的遺存等,均可以開發成系列文化旅游景色。
荊門市經過整合的文化資源,正在煥發出文化旅游的燦爛光輝。
(作者:荊門市文化體育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