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二厚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安全
2004年,我國煤礦系統死亡6000多人,道路事故死亡10萬多人,居世界第一。
中央決策: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對食品、藥品、飲食衛生、危險化學品和交通安全等的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看病
小病“大處方”、衛生資源不足,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一些公立醫療機構追求經濟利益。
中央決策:加大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力度,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投入200億元,建設農村衛生服務體系。
住房
房價仍在上漲高位上,今年前三季度平均漲幅為8.8%。
中央決策:加強市場監測,完善信息透明制度;控制投資性購房;鼓勵普通商品房建設和消費,加大對自住房消費的支持力度。
民工
農民工不能及時拿到工錢引起政府高度重視。
中央決策:加強和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和監管;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機制,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
上學
統計顯示,現階段義務教育的學雜費,比1978年漲了100多倍。
中央決策:堅持教育優化發展,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資助體系。
生活
全國半數海水受到污染,流經城市的河段90%受到嚴重污染;全國城市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僅有一半,工業危險物處置率僅為32%。
中央決策: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推進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工作,著力解決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環境污染特別是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問題。
旅游
近兩年來,全國各地旅游景點多數漲價。
中央決策:加大政府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扶貧
目前占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只有4.7%,而占總人口20%的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50%。
中央決策:加大稅收調節力度,強化對高收入人群稅收監管,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資標準。政府新增財力將重點投向農村、農業和農民。
養老
我國公共養老保障覆蓋面僅占總人口的15%。農村人基本上依靠土地和家庭養老,游離于社會化和共濟性的社會保障體系之外。
中央決策: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增加財政的社會保障投入;逐步提高基本養老保險的社會統籌層次;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
就業
今后每年約1300萬到1400萬人需要找工作。
中央決策:繼續實施和完善鼓勵企業增加就業崗位,制定和完善最低工資制度,把失業率作為考核地方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指標。
(原載《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