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輝
城市是什么?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是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教育的中心,是體現社會先進生產力的平臺,它能夠集中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政府的公告、行政管理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城市還是一個人工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的調節機能能否維持其良性循環,主要取決于城市經濟、社會與環境的關系是否協調,生態規律與經濟規律是否統一,城市經濟社會結構的規劃、設計是否合理。
我國現有城市660多個,城市面積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6%,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的41.7%。目前我國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已進入快速增長期,城市化率從1993年的28%提高到了2004年的41.7%,11年提高13.7個百分點。國內生產總值的65.5%、第二產業增加值的64%和第三產業增加值的86%、國家稅收的80%都來自城市。同時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也集中在城市。我國城市化水平的高速發展給城市環境帶來了巨大的資源與環境壓力。一些城市處理不好城市發展過程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環境污染嚴重,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環境的需求。
能不能既有金山銀山,更有綠水青山呢?國家環保總局從1997年開始開展的創建國家環境保護規范城市的活動,經過幾年的推廣已初見成效,為城市化發展創新了道路。“創模”活動樹立了一批社會文明昌盛,經濟持續發展,環境質量良好,資源合理利用,生態良性循環,城市優美潔凈,基礎設施健全,生活舒適便捷的示范城市和城區,取得了良好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城市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不論是像大連、沈陽這樣環境基礎薄弱的老工業基地城市,還是像珠海、深圳、寧波、蘇州這樣的新興改革開放的城市;不論是大慶、東營這樣的資源型城市,還是中山、江陰、惠州這樣經濟發展迅速的中小城市;不論是長春、南京、杭州這樣經濟有一定基礎的省會城市,還是綿陽這樣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城市,都在可持續發展上邁出了可喜的步伐。據統計,環保模范城市的經濟增長幅度比其他城市明顯提高,其經濟持續增長率為14.93%,人均GDP為3.26萬元,這兩項指標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10倍和1.64倍。“藍天工程、碧水工程、安靜工程、潔凈工程”的實施,使這些城市環境質量明顯優于其他城市。
看來,只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是可以兼得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說:“中國的城市化與美國的高科技發展將是深刻影響21世紀人類發展的兩大主題”。由此可見,我國的城市化不僅對我們自己的發展意義重大,而且影響到未來世界的走向。幾年的“創模”活動產生了沿海地區的幾個環保、模范城市群,這僅僅是初步成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先進理念,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平等”,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