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東
從國務院及有關部門近期頻頻對房地產市場亮出紅燈,不難看出,2005年成為房產降溫年,已經毫無懸念。
對于房地產價格有沒有泡沫,社會各方已經就此展開了長時間的“口水戰”,但在央行等主管部門相繼出招后,上海樓市已經結束了瘋狂上漲的態勢。上海市房地管理局4月5日宣布一條新規定,想要轉讓有抵押貸款房屋的投資者,必須先還清貸款,才能將房子賣出。此項新政一出臺,直接卡住了通過信貸方式投機房地產炒家的資金命脈,上海房價也應聲而落,僅4月7日一天住宅成交價就下跌368元。
雖然上海樓市瘋狂上漲的態勢已成為歷史,但千人搶購樓盤的狂熱的氣氛仍讓人們難以忘懷:中央電視臺曾報道,上海一家樓宇開盤,前來購房者將小巷擠得水泄不通,200套房子就有5000多人認購,開發商要買房人先排隊拿號,只有憑號中簽的人才能買到房。難道這是一處物有所值的低價樓盤嗎?否!這家樓盤每平米竟開出21000元的天價。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快報顯示,2004年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市場銷售價格漲幅首次突破兩位數,并首次超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和物價上漲指數。據統計局的最新消息,今年前4個月我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2.5%,漲幅與前3個月持平。
持續走高的房價,不僅牽動著老百姓的神經,也引起了政府部門和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究竟是哪些因素推動著房價上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全國工商聯住宅產業商會會長聶梅生認為,單純從房地產這個行業來講,房價高低由供求關系這只“看不見的手”來調節的確無可厚非,但房地產行業過熱過速發展,一旦可能影響到國家經濟的安全和帶來金融風險,就不能光憑市場這只手來調節了。如果之前出臺的一系列土地、金融政策還不足以讓房地產市場“降溫”的話,政府和相關部門再出臺一系列組合拳,想必并非打壓房地產市場,而是為了擠出泡沫,打壓投機購房行為,讓房地產市場更加健康發展。
這幾年,土地、鋼材、建材、勞動力價格的上升固然增加了房地產的成本,但房地產的利潤的確過大,業內人士透露房地產的平均利潤率都超過了30%,甚至更高,因此政府有責任引導和調節居民的合理住房消費行為,又要遏制暴利,規范開發商的經營行為。
據最新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80%的人認為政府有能力抑制房價,對于房價過快上漲的不合理因素,政府有責任來干預。前不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推出的《2005年一季度中國市場形勢分析及趨勢預測》報告提出:今年全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將繼續回落。但回落速度趨緩,全年投資增幅將在20%以上。房地產供求形勢和市場結構將進一步改善,房地產價格漲勢將回落。無獨有偶,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也預測,第二季度全國36個大中城市房價漲幅將低于第一季度,并明確漲幅約在7.5%左右。
5月27日,建設部又下發通知并提出6個工作時間表,以穩定房價。時間表包括:建設部等七部委近期將組成聯合檢查組,對部分省市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穩定住房價格工作進行專項檢查。今年由各市縣建設主管部門要完成城鎮最低收入家庭困難情況的調查工作,從今年7月起建設部將公布40個大中城市地產信息系統主要數據指標和市場監測報告,對房價上漲過快,投資增幅較大、結構性矛盾突出,拆遷規模反彈大的地區,要及時作出處理,并予以通報。相信國家采取這些相關措施,虛高的房價定能“薪盡火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