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暉
[摘要]“小金庫”危害不小。本文針對高校“小金庫”問題多的情況,從源頭上提出防范措施。
高等院校在人們心中原本應該是一片圣潔之地,擔當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教育工作者也應該是品德高尚、甘于奉獻的模范。然而,近年來發生在教育領域的職務犯罪案件如同籠罩在這片“圣壇”上的陰影,令人心頭沉重。2004年國家審計署年度審計報告的出爐使“審計風暴”達到最高點,這是建國后第一次如此大規模深入地對高校財務進行審計。事實證明,發生在高校及教育領域的腐敗案件近來呈上升趨勢,其數量之多,金額之巨,情節之惡劣,涉案人員之廣,讓人觸目驚心。
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高校辦學經費來源已從過去的單一財政撥款轉化為多渠道、多方位的籌資,而有些高校并沒有隨之建立起健全、有效的財務管理機制,也是高校中職務犯罪不斷攀升的重要原因。比如這些年來高校不少院系都對外辦班,并有巨額收入,但不少學校對此項財務管理比較混亂,只要上繳一定的金額就行了,導致“小金庫”問題多多。一些院校假借增加教師福利、提高待遇等名義,收取一定費用后,采取不入賬、私設“小金庫”手法,將款截留。
一、“小金庫”存在的原因
(一)制度、機制不規范。學校在從事教學活動中,除了正規的對外往來,有時會遇到不遵紀守法、不按章辦事的其它各種各樣的對象,在不規范的經濟活動中,缺乏嚴格周密的制度和規定,為私設“小金庫”的人提供了借口,從而在管理上為私設“小金庫”提供了空間。市場經濟不規范是產生“小金庫”的土壤,政策規定不周密是“小金庫”賴以生存的溫床。
(二)學校領導層認識存在偏差。
“小金庫”屢禁不止的原因,除了本位利益驅動外,最根本、最關鍵的是一些領導干部對“小金庫”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是非觀念模糊。有的學校領導認為“小金庫”的存在,是目前不規范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必然產物,存在具有普遍性,無需大驚小怪;還有的認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要想聯系辦學或辦事順利,就得要有一部分“活錢”,就得要有“自有資金”。否則,對外活動就無法正常開展,學校就沒有生存的出路。這些認識上的偏差,不僅使“小金庫”屢禁難止,而且還使其備受保護。
(三)院系職工財經意識薄弱,強調小團體利益?!靶〗饚臁辟Y金除了領導用在對外活動外,有部分是用在職工的福利待遇上,職工對本單位的“小金庫”或多或少會知道一些,但為了本部門、個人的利益一般不會主動向財務或紀檢部門揭發“小金庫”情況的,為“小金庫”的存在提供了保護傘,有很廣泛的群眾基礎。
(四)違法不究,執紀不嚴。近些年來,在查處一些涉及“小金庫”問題的過程中,先后對有關院系、部門和人員給予了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但由于“小金庫”牽涉到部門整體人員的利益,這些人會羅列許多理由。如此,很多案件不了了之,助長了設立“小金庫”的氣焰。
二、“小金庫”存在的主要特點
高?!靶〗饚臁钡拇嬖诰哂衅涮厥庑?,其特點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截留辦學收入,各種形式回扣?!靶〗饚臁钡馁Y金大部分是采取截留收入不入大賬和學校為學生集中辦理一些業務中的“回扣”。這兩種形式占了“小金庫”的絕大部分。如華南理工大學《內部通報》該校數學系在幾年間,長期截留、隱瞞辦班收入,形成巨額“小金庫”,違紀金額800多萬元,其中300多萬元不知去向;另如高校購書回扣達30%,四川13所高校中36名干部或工作人員被立案偵查,3名縣處級干部貪污受賄100萬元以上,涉嫌犯罪總額高達1200余萬元。
(二)支出隨意,沒有約束?!靶〗饚臁辟Y金多數是私存私放,隱蔽性強,只有個別領導和具體經辦人知曉,在開支和使用上,往往是個別人說了算。這些資金,除了少部分用于給職工搞福利外,大部分資金都用于請客送禮、招待應酬等活動。甚至存在個別領導貪污、挪用、中飽私囊的現象,無制度約束。
(三)集中保管,收支隱蔽。有的單位“小金庫”是領導管賬,會計管錢;有的院系是領導自管自支,開支隱蔽;還有的是公款私存,套取利息。不管哪種形式,收支都十分隱蔽。
(四)管理混亂,賬目糊涂。許多院系的“小金庫”,既無管理規定,又無審批程序。收入不記賬,支出不登記,現金直接收支,“白條”隨意抵庫。使“小金庫”的資金成了個別領導干部的“私房錢”?;蛘呤怯捎凇靶〗饚臁倍嗍且姴坏萌说氖罩?,除了經辦人和了解情況的領導外,很少有人主動過問“小金庫”的具體情況,易使經辦人私存私用、以公肥私。
三、采取措施,強化管理,預防“小金庫”的發生
各高校應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頒布的財經法規和財務制度,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加強管理,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預防“小金庫”的滋生和蔓延。
(一)強化法制觀念。各高校要加強校內各級領導和全體教職工的法制教育,尤其是要加強對校內單位負責人和財務人員的財經法規和規章制度教育。學校的財務部門要經常組織各單位有關人員認真學習國家財經法規,要求大家在財經工作中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要按照《事業單位財務規則》、《高等學校財務制度》的精神和要求,加強高校內部制度建設,增強自我約束機制,防范各種財經違紀現象的發生。
(二)建立責任制。各高校要建立預防“小金庫”的各級經濟責任制,從主管校領導到財務部門負責人、校內各級經濟單位負責人,以及各級財務人員,都應嚴格履行各自職責,層層防范,層層落實。在建立經濟責任制的過程中,做到責權利三者結合。
(三)加強二級單位管理。學校財務部門對校內二級單位的財務工作要發揮指導、監督職能,規范二級單位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二級單位新任財務主管或主管財務工作的領導必須進行財務管理和財經法規學習培訓。對二級單位的財務人員要經常進行培訓和考核,結合學校自身特點,推行會計人員委派制。要合理劃分事權和財權,凡不具備理財職能的單位,應一律將其收支交由學校財務部門集中管理。
(四)規范票據管理。各高校財務部門應集中統一管理全校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和其他合法票據,建立高校內部的購領、使用登記、檢查和核銷等管理制度和程序,實行票款分離制度。同時各高校要采用多種措施,如公開收費票據的票樣標準,公開收費項目及標準,對違規收費使用票據實行舉報獎勵制度等,充分發揮民主監督和群眾監督作用。
(五)建立內部約束機制。各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對各項收入和支出實施有效的監督,加強稽核,防止收入流失,資金轉移。校內各職能部門之間應加強配合,共同從維護學校利益出發,防止資金“跑、冒、滴、漏”。
(六)加強收費管理。各高校要嚴格貫徹中央關于“收支兩條線”的規定,遵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監察部、財政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關于1999年落實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規定的通知》(中辦發[1992]21號)和教育部《關于直屬高校和事業單位落實“收支兩條線”規定的通知》(教財廳[1995]5號)精神,加強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和單位銀行賬戶的管理。所有收入要納入學校預算管理,如實入賬。
四、進一步強化高等學校內部控制,堅決制止“小金庫”
高校要加強財務監督,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財務收支檢查和專項檢查工作。學校財務部門應與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對群眾反應比較強烈的單位和有舉報問題的單位,要組織人員認真檢查,核實,并做出嚴肅認真的答復和處理。學校應建立起財務部門監督、財會人員監督和全體教職工監督結合的內部綜合監督機制,要加強內部審計力量,強化審計責任意識。內部審計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違紀違規行為進行懲處,不能因為是校內單位,便大事化小,從輕處理,或將功補過。對內部審計失誤要總結經驗教訓,重大審計失誤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事實告訴我們,教育界產生的腐敗現象,雖然發生在極少數人身上,但它帶來的影響不可低估。高校領域腐敗與其它領域的腐敗金額動輒幾百萬幾千萬相比,無論是在違法違紀金額上還是作案手法上,與一些官場、商場“大鱷”相比,似乎是“小巫見大巫”,但它在社會上產生的負面影響,將比其它領域腐敗更容易摧毀一個社會的良心和玷污社會的未來。高校各級干部和廣大教職員工,應引以為戒,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權利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到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