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元
摘要:不斷加強和推進黨的現代化建設,是時代的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需要,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要從增強現代化意識、實現黨建方式和執政方式轉型、提高黨員干部素質、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裝備黨等方面,多維構建黨的現代化。黨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在正確處理現代化與先進性、現代化與傳統、現代化與西方化的關系中辯證發展。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現代化;黨的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605(2005)10—0016—03
今天,人類已經進入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如何加強黨的現代化建設,提高黨的現代化水平,是中國共產黨自身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這就要求我們,站在時代的高度審視和認識黨的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性,從增強現代化意識、推進黨建方式的轉型、實現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的變革、提高黨員干部素質、用先進科學技術手段裝備黨等方面,不斷推進黨的現代化建設,提升黨的現代化水平。
一、黨的現代化建設的價值和意義
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的各個方面,要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其中,也包括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的現代化。政黨政治是現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只有實現執政黨的現代化,才能建設現代民主政治,所以,黨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組成部分。所謂黨的現代化,就是要使黨在思想理念、自身素質、治理方式、組織結構、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等方面達到現代政黨水平;就是通過改革和創新,使黨的建設和作用發揮達到現代政黨政治的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法制化的水平;就是黨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實現自身現代化的過程。黨的現代化建設,貫穿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又推動著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
有人認為,我們黨是具有先進性的政黨,因而不存在現代化的問題;還有人認為,我們黨本來就是現代政黨,不需要再進行現代化建設,這些說法顯然存在誤區。其實,政黨是現代民主政治的產物,世界上所有的政黨都有一個緊跟時代而不斷現代化的問題。我們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先進的政黨組織,但黨的先進性并不能代替黨的現代化建設,而要保持黨的先進性,就必須加強黨的現代化建設。
就我們的國情和黨情來看,加強黨的現代化建設更是十分必要。我們黨誕生在一個工人階級人數很少、農民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業國家,黨很長時期一直在遠離現代工業和現代城市的農村發展,黨內的大多數成員來自農民。這些先天不足,使建設一個現代工人階級政黨面臨很大的難題。當時的共產國際和斯大林一度不肯承認我們黨是工人階級政黨,說我們黨是“農民黨”和“山溝溝里的黨”,就是這個原因。為在中國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工人階級政黨,毛澤東同志提出了把黨的思想建設放在首位,在黨內積極開展反對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等非無產階級思想的斗爭,黨員要在組織上入黨必須先在思想上入黨等這樣一整套建黨方針,初步解決了在一個農民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度里建設現代工人階級政黨的歷史課題。新中國成立以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開展使我們黨和國家都啟動了現代化的新征程,但由于受“以階級斗爭為綱”和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黨從總體上沒能實現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由舊體制向新體制的轉變,還沿襲著過去戰爭年代的許多做法,延誤了黨的現代化進程。直到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才進入了全面提升黨的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時期。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歷史任務,其中就包含著對黨的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實現黨的現代化,是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建設的客觀要求,是提升黨的自身素質和領導水平的重要途徑,是黨能夠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發揮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領導核心作用的保證,是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21世紀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根本。黨的現代化的著眼點是要體現時代性,即把黨的內在素質、先進性和作用發揮提高到與時代相稱的水平和高度。黨的現代化也是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要求。21世紀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民主政治的高度發展,對中國共產黨的現代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與這些要求相比,我們黨在思想理念、體制機制和執政能力等方面都還存在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存在許多落后于時代的做法。這又進一步要求我們加快推進黨的現代化建設,把黨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提升到與形勢、任務和時代要求相適應的高度。
二、黨的現代化的多維構建
推進黨的現代化建設,需要我們在多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要強化黨的現代化意識。與人們強烈的工業、農業、國防、科技和經濟、社會的現代化意識相比,黨的現代化意識相對薄弱,這是導致黨組織工作方式跟不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原因。長期以來,我們沒有從提升黨的現代化水平的角度去思考黨的建設問題,沒有把社會主義現代化與黨的現代化聯系起來。所以,必須樹立加強黨的現代化建設是面向21世紀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重要問題的意識。強化黨的現代化意識,就是要從思想觀念和價值觀上把實現現代化作為當前黨的建設的目標取向,內化到黨的建設的方方面面,在黨的建設上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體現時代性,就是要求在黨的建設中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歷史步伐;富于創造性,就是要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黨的建設的理論和實踐上不斷創新;把握規律性,就是要求探索和遵循自然法則和社會法則,使黨的建設和作用發揮能夠遵循客觀規律,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強化黨的現代化意識,最根本的就在于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黨員干部的頭腦,指導黨的建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和共產黨執政的規律,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產物。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現代政黨先進性的集中反映和體現。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強黨的建設,就能從根本上推進黨的現代化建設。
其次,要推進黨建方式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黨的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黨的建設的方式方法的轉型。在我們黨的發展歷程中,從革命黨建設轉向執政黨建設是一次重要轉型,同時,我們還面臨著一個從傳統的黨建方式向現代黨建方式的轉型。當前,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在實踐中,我們對后一方面的認識和注重程度都明顯不足,基本上還是沿襲著過去傳統的黨建方式和方法。這些傳統的做法有的仍然適用,有的需要改進,有的已經過時。對傳統方式方法的揚棄和提高,就是黨的建設方式的現代化轉型。
黨建方式方法的轉型,是向現代治理方式和現代體制的轉變。現代政黨的特點,是以黨內民主來構建黨內的治理結構并形成一系列黨的活動的方式方法。在這方面,黨的現代化建設的當務之急,就是確立黨員
在黨內生活中的主體地位,明確黨員享有直接或間接決定黨內事務的權利,以此為原則,構建黨內的相互關系和工作機制,如: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黨內選舉制度和干部選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實行黨務公開和完善黨內監督,保障黨員的權利和義務,等等,這些都是黨的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還有,在革命戰爭年代和“文革”以前,我們主要是采用思想教育和政治運動的方法來治黨。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建立和完善,解決黨的建設和發展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僅靠思想教育或集中搞運動的方式已難以奏效,所以,必須確立制度建黨的新思路,使黨的建設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第三,要實現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的現代演進。執政理念,是關于執政黨領導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理性認識和基本觀念,主要包括“為誰執政”和“怎樣執政”兩個問題。從現代政治學的角度說,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涉及執政權力的兩個向度:一是權力的來源和指向;二是權力的運作方式和過程。
對于“為誰執政”的問題,黨在確立權力來自于人民、要用來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的時候,必須克服“打江山,坐江山”的思想,克服“為民做主”和“人民有求于我”的恩賜和救世主意識,樹立現代的領導與群眾、公仆與主人的關系。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黨的執政理念的科學概括。正確的執政理念要與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相結合,才能取得執政為民的實效,這也是提升黨的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怎樣執政”,主要是個執政方式問題。民眾、公共權力和政黨是現代民主政治的三個要素,以此為基礎,構成了兩對基本關系,即:政黨與民眾的關系和政黨與公共權力的關系。從功能上說,政黨介于民眾與公共權力之間,承擔著溝通民眾與公共權力的橋梁及民眾監督公共權力之手的延伸這樣兩個功能。所謂“怎樣執政”,就是要處理好這兩個關系,發揮好這兩個功能。鄧小平提出改善黨的領導、推進黨的領導方式的現代化,實際上就是要根據現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黨政不分、以黨代政、權大于法和人治的執政方式,建立起符合民主法制要求的依法治國和黨政職能分開的執政方式。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實行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就是要實現黨的執政方式的現代化嬗變。要形成配置科學、結構合理、程序嚴密、監督有效的國家權力運行機制,執政黨的執政方式必須建立在科學、民主、法制的基礎上,實現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的現代化。
第四,黨員要成為有共產主義覺悟的“現代人”。共產黨員必須是有共產主義覺悟、有知識的現代人。所謂現代人,就是要具備現代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思想觀念,能夠適應社會的不斷變革,具備民主、法制、創新等多種能力和素質。所以,提高黨員的素質是黨的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共產黨員不但要具有比較高的思想覺悟,也必須具有比較高的知識和能力素質,否則,再好的思想也難以發揮出先進作用。在知識經濟時代,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必須以知識為基礎,建設學習型政黨便成為黨的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五,加強科技建設,提高黨的信息化水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引領現代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黨如果不能以現代科學技術裝備自己,不了解、掌握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就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所以,要用現代科學理論和知識武裝黨,用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裝備黨,促進決策的科學化和工作方式的科學化,促進黨內選舉、黨務管理和黨的活動的科學化和現代化。在信息時代,信息是最重要的社會資源,誰擁有信息資源并能有效地加以運用,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有優勢地位。當前,在推進政府信息化及電子政務發展的同時,也要發展電子黨務,實現黨的活動的信息化。
三、黨的現代化的辯證演進
黨的現代化是個辯證的發展過程。在實踐中,要處理好三個方面的關系。
一是要處理好現代化與先進性的關系。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先進性是黨的本質屬性。加強黨的建設的根本就在于保持和發揮黨的先進性。江澤民同志指出:“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歷史的,必須放到推動當代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中去考察,放到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奮斗中去考察,歸根到底,要看黨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作用。”在21世紀,如果通過我們黨的領導,能夠帶領人民實現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那么,黨就有先進性,否則黨的先進性就無從談起。黨的現代化建設,目的就在于使黨自身在素質、能力上適應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要求,成為在新世紀新階段充分體現出先進性的執政黨。保持先進性是黨的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和靈魂,是推動黨的現代化建設的動力;而只有實現黨的現代化,才能把黨的建設提高到與新世紀新任務相匹配的高度,黨才能更好地在領導中國的改革和發展中發揮先進作用。
二是要處理好現代化與西方化的關系。西方國家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中較早地實現了現代化。現在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需要引進西方的技術、資金,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但這不等于說現代化就是西方化。就黨的現代化而言,政黨政治在西方國家搞了許多年,形成一整套做法,其中許多屬于人類政治文明的共同財富,我們不應該拒絕,而應該吸收和借鑒。例如:關于權力制約、民主監督、黨政關系、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許多經驗,我們都可以借鑒。在執政規律方面,那些具有“普世價值”的政黨政治的一般原則,各國都應該遵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關于執政黨合法性、執政理念、執政體制、執政資源、執政成本的研究;關于吸納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先進分子入黨以擴大黨的社會基礎的研究;關于提高黨的整合能力的研究等等,許多都是具有現代政黨政治一般規律的問題。我們也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老黨、大黨的失落中吸取了教訓,站在新的高度審視執政黨,提高了對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認識。所以,黨的現代化包含著對現代世界政黨文明成果的吸收。另一方面,世界上任何具有普遍性的東西都要通過特殊性來體現,我們說的黨的現代化,也要從中國的國情、黨情出發。例如,西方的“三權分立”、“議會民主”和“多黨制”,是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工具,我們就不能照搬。
三是要處理好現代化與傳統的關系。把黨的現代化與黨的優良傳統對立起來,這樣的認識是片面的。其實,現代與傳統是不能分開的,它們同時存在于文化及社會當中,任何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都不能失去傳統,而只能是對傳統的修正、補充和更新。我們所說的黨的現代化與黨的傳統,也是這樣的關系。在我們黨的傳統中,有許多至今仍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現實意義,這樣的優良傳統必須堅持和發揚。當然,也有一些傳統已經不適用了,像戰爭年代和計劃經濟時期的一些做法,有的需要摒棄,有的需要更新。另外,時代、形勢和任務變了,單靠傳統做法已經不夠用,需要有新的創造。譬如,我們適應發展市場經濟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適應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而在黨的建設和黨的戰略、策略上所采取的一些新做法,就是對傳統的補充與發展。應該看到,真正的現代化,是傳統與現代恰到好處的結合,是對傳統的提煉、升華和開拓、創新。
責任編輯:王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