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確認并公布第一批49家中央企業主業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李榮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公布國資委確認的第一批49家中央企業主業,這些企業基本上屬于關系中國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表明中央企業布局和結構調整的方向,正確引導全社會特別是中央企業的投資方向,規范企業重大投資管理,嚴格控制非主業投資,集中有限資源投入到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推進中央企業結構的戰略調整,做強、做大一批主業突出、結構合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公司和大企業集團。據悉,這些企業核心業務突出,經營規模大,市場占有率高,競爭力強。2003年,這批企業資產總額、銷售收入為69115億元和33983億元,分別占181戶中央企業的83%和76%,利潤總額和上交稅金為2738億元和3102億元,分別占中央企業的91%和87%。其他企業主業將在今后一段時期陸續公布。(方強)
國資委設MBO五大禁區
在最近舉行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黨委書記李毅中就前一階段社會上討論比較熱烈的國有企業管理層收購問題,再次明確表態:“大型企業不能搞管理層收購,一些中小企業可以探索?!彼瑫r為管理層收購設立了5條“禁區”:一、要做好經營者離任審計,對企業業績下降負有責任的不得購買股權;二、改制方案要由產權單位委托中介機構制定,經營者不得參與轉讓決策等重大事項,嚴禁自買自賣國有產權;三、必須進場交易,出讓價通過進場競價確定,經營者購買股權與其他受讓者必須同股同價;四、經營者不得向包括本企業在內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借款,不得以企業產權或實物資產進行抵押;五、除國家規定外,不得將有關費用從價款中事先抵扣。此外,經營者持股比例應慎重考慮,比例不宜過高。(姜鴻)
央企薪酬:負責人與職工差距不能再擴大
面對中央企業主要負責人平均薪酬與企業職工工資差距越拉越大的現象,國資委黨委書記李毅中明確指出:中央企業負責人的收入不能簡單與國際大公司、非國有企業攀比,這種差距不能再擴大了。他說:“2002年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平均薪酬與全部企業職工平均工資相比為12倍,2003年達到13.6倍,這一倍數不能再擴大了?!睋私猓?004年中央企業預計全年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將在2.8萬元左右,增幅超過15%。(建國)
國企經營管理面臨四大隱患
國資委黨委書記李毅中指出,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面臨的四大“隱患”:一是管理不嚴、財經紀律松弛,采購、生產、銷售、財務、市場預測等各環節之間缺乏統籌協調配合,資產損失嚴重;二是投資失誤,形成不良資產或巨額損失;三是會計核算不規范,造成大量潛虧掛賬;四是內部監督不力,缺乏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據悉,2003年年底以來,中央企業開展了清產核資工作。按原制度清查出的損失達1500.3億元,按《企業會計制度》清查出的預計損失達1677.5億元。加上財政部已核準的近千億元資產損失,中央企業不良資產占總資產的5.4%。(維維)
中國將建設高效的資本市場民事訴訟賠償機制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指出,中國將推動建設高效、便捷的民事訴訟賠償機制,使投資者通過訴訟機制,運用法律力量,推動市場各方誠實守信,勤勉盡責。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國論壇:資本市場與公司治理”研討會上,尚福林還說,中國證監會還將推動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等相關法律的發展和完善,培育較為成熟的股權文化。中國將進一步加大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力度,從內部治理和外部約束兩個方面,促使上市公司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促進上市公司質量的全面提高,保護社會公眾股東的合法權益,提升資本市場的投資價值。要通過市場競爭,促進市場誠信文化建設,使誠實守信的市場主體通過競爭勝出,使誠實缺失的機構和個人遭受市場的懲罰,直至淘汰出局。最近中國證監會已經草擬了上市公司股東分類表決的辦法,并廣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見,待批準后實施。這一辦法的實施將有利于促進上市公司進一步完善制衡機制。(可珂)
中國從四個方面改革境外投資項目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前不久表示,2004年10月發布的《境外投資項目核準暫行管理辦法》主要從4個方面進行了改革,簡化了審批的程序和內容。改項目審批制為核準制,將原來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兩道審批,改為只核準項目申請報告?!逗藴兽k法》下放權限。國家原審批限額為中方投資額100萬美元以上項目,新設定的國家核準限額為資源開發類3000萬美元以上、大額用匯類1000萬美元以上,分別提高了30倍和10倍。其余項目下放地方政府核準,有些項目由企業自主決策?!逗藴兽k法》將使中國境外投資管理更為有序、高效,有助于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促進中國企業境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稅容)
國資委加入審計會議審計嚴尺指向央企負責人
最近國資委加入全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會議,以往由中紀委、中組部、監察部、人事部、審計署5部委參加的工作會議首次擴大為6部委。在181家央企中,由中組部直接任命正職領導人的53家央企負責人由中組部委托審計署進行審計,其余將由國資委組織進行審計。國家審計署法制司副司長王秀明透露,審計部門今后的工作重點是,“積極開展效益審計,主要揭露由于管理不善、決策失誤造成的嚴重損失浪費和國有資產損失問題,維護國有資產安全有效。”據悉,這已被定為今后的三大工作重點之一。根據去年8月30日實施的《中央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國資委組織實施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委托國家有關審計機關具體實施審計工作;二是根據出資人財務監督工作需要,聘請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社會審計組織承擔審計工作任務;三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組織或者抽調企業內部審計機構人員實施有關審計工作。(陳一)
社會公眾股東可否決五大事項
中國證監會最近發布了旨在保護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文件《關于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賦予了中小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重大事項的發言權和表決權,完善了獨立董事制度,提高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要求,鼓勵上市公司分紅,加強了對上市公司和高級管理人員的監督。其主要體現三大特點:社會公眾投資者說話“硬”了;有利增強社會公眾投資者信心;各類股東權利最終趨于平等。(南楠)
中國入世三年來的成效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張漢林撰文指出,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3年來,首先,宏觀經濟一直發展良好,并贏得了良好的外部環境。2002年中國GDP增長率為8%,2003年GDP增長達到9.1%,2004年估計GDP增長率也會達到9.3%—9.4%,宏觀經濟的增長速度位列全球第一位。其次,入世前夕,很多人認為中國加入WTO以后,進口將會大幅度增加,而出口增長速度將會減緩,從而導致貿易逆差、外匯儲備減少.國際收支的逆差將會造成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從中國加入WTO3年來的情況看,事實并非如此。汽車業:中國汽車產業不僅出現國內產銷兩旺的現象,進口汽車和進口汽車的銷售也很旺盛。保險業:入世前兩年保費增長都在20%以上,2004年有所降低,但也在18%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3倍。銀行業:到目前為止,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存貸款業務所占的比重依然較低,不超過10%。但按照承諾中國允許外資銀行機構在一些大城市經營人民幣本幣業務,但也沒有影響我們的市場。電信業:中國在電信行業對外資開放程度較大,外資主要以收購上市公司股份的形式參與中國電信市場,但是中國電信業也經受住了考驗。分銷業:對外開放不僅沒有損害國內批發業和零售業的發展,反而加速了中國分銷業的改革和業態的轉變。中國分銷業發展狀態良好,社會商品零售規模不斷擴大。外資批發和零售總額比重沒有超過10%。(施樂)
中國仍屬中低收入國家
在商務部主辦的援助國和國際組織政策協調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易小準指出,盡管中國經濟在25年的改革開放中取得了巨大發展,但中國仍是一個中低收入發展中國家。2003年中國人均GDP首次超過1000美元,而依據聯合國標準,在799美元到2990美元區間內,皆屬中低收入發展中國家。(李論)
中國發布第二批10大新職業
從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獲悉,繼去年8月份向社會發布第一批9個新職業以后,前不久又向社會發布第二批10個新職業。這批新職業是:會展策劃師、商務策劃師、數字視頻(DV)策劃制作師、景觀設計師、模具設計師、家具設計師、建筑模型設計師、客戶服務管理師、寵物健康護理員、動畫繪制員。這些新職業基本上都集中在現代服務業,主要是管理、策劃創意、設計和制作。其特點是不僅要求從業人員有較高的理論知識素養,而且要求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屬于高技能人才中知識技能型人才。據介紹,目前正在研究論證中的新職業包括:智能樓宇管理師、信用管理師、信用分析師、職業信息分析師、網絡編輯、軟件測試師、信息安全師、玩具設計師、木材保護師、游戲程序設計師等。(喻理)
“下崗”將不復存在今年起我國全面推行失業保險
從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獲悉:我國將用2年—3年時間基本解決計劃經濟時期遺留的國有企業富余人員問題,并在今年基本完成從下崗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過渡的“并軌”任務。據介紹,目前我國已有遼寧等7個省份實現了并軌,尚未并軌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
并軌完成后,傳統意義上的“下崗”概念將不復存在,企業裁員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直接進入失業保障或低保程序。(濟世)
數據
中國稅收2004年預計超過2.5萬億元。據國家稅務總局透露,2004年中國稅收增勢強勁,預計全年收入將超過2.5萬億元(不含海關關稅和農業稅收),增收超過5000億元,總收入和增收額將雙雙實現歷史性突破。截至去年11月底,全國海關征收的關稅達963億元,同比增長13.7%。預計全年海關的總稅收(包括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將超過4700億元。2001年至2003年,全國共糾正違規涉稅文件1779份。2001年至2004年9月,稅務部門組織檢查納稅戶608萬戶,查補稅款1061億元。2003年全國共入庫稅款(不包括關稅和農業稅收)20462億元,同比增長20.3%,增收3458億元。
全國775家國有大中型企業實施主輔分離。截至2004年9月底,各地實施主輔分離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共775家,涉及改制企業2639戶,涉及富余人員70.8萬人。截至2004年10月底,共有62家中央企業上報主輔分離改制分流總體方案,目前已有43家得到批復。截至2004年4月,全國共安排企業兼并破產項目8095個,涉及國有商業銀行呆賬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債權損失2928億元。其中關閉破產項目3377個,核呆額2238億元。
去年前三季度國有產權成交金額達582.6億元。去年1至9月份,北京、上海、天津產權交易機構完成企業國有產權交易2697宗,成交金額582.6億元,分別比前年同期增加了30%和40%以上,其中涉及中央企業的交易金額已經超過70億元。我國國有產權交易的監管工作得到加強。北京、上海等地調整和優化了產權交易機構。區域性產權交易機構不斷涌現,產權交易機構之間的協作與聯系得到加強,國有產權進場交易量明顯增加。
(數據由本刊資料室提供)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