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中
這是一部不同于一般領域的小說。它生動、獨特的題材催人淚下,慘烈悲壯的情節,常人 難以想象的困苦,與世隔絕的生存狀態,將讀者引入了一個在此之前從未有人展現過的陌生 世界。
作者是生活在西北戈壁灘導彈、衛星發射基地 一對退伍老兵、科技工作者。50年代末, 高中沒有畢業就投筆從戎,從天津南開、耀華中學分別選拔到了西北大漠禁區,一去就是27 年。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安全,與戰友們一道,住帳篷、喝咸水、抗風沙、斗寒暑,吃不上蔬 菜、水果,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艱難困苦,承受著外國專家的背信棄義、刁難與嘲弄。父 母病故了,很少有人能回去奔喪;愛人犧牲了、戰友倒下了,接過他們的擔子繼續奮戰;孩 子夭折了,咽下淚水仍挺立在崗位上。就是這樣、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挺直中國人不屈的 脊梁,不怕苦、不怕死,前仆后繼、義無返顧、日以繼夜地拼搏著、奉獻著,用他們的身軀 、鮮血和汗水,憑著軍人特有的堅韌、執著與頑強,硬是把中國人自己的導彈、衛星送上了 天。
他們與時間賽跑,與命運抗爭,滿懷革命激情,以超人的膽識與旺盛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 國防科研事業。他們病了沒時間去看,孩子顧不上去愛。一切的一切都為了國防科研事業的 發展,都是為了中國的強大。幾百名戰友累倒了、病倒了,他們的尸骨埋在了戈壁灘上。他 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為了不再受外國人的欺辱 ,他們什么都可以拋棄,無怨無悔,沖鋒向前!
書中集中反映了我國航天戰線艱苦創業時期的這段歷史,特別是軍人們的子女——爭爭、 冬冬、夠兒、紅豆的生活。他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況與喜怒哀樂,從中折射出那個特殊年代 里一代軍人的風采。
爭爭的父母是部隊的科技骨干,他們為了完成基地的任務,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當時的軍 營沒有幼兒園,老人又不能隨軍,加之年邁多病,只好把孩子寄養在大山深處的一個放羊老 漢的家里。祁連山偏僻的農村生活苦不堪言。盡管老人們十分疼愛孩子,還懂得一些偏方草 藥治病,但孩子長到4歲時,不幸患了小兒麻痹癥,高燒不退。當爭爭的父母接到信,堅持 到圓滿完成任務后,心急火燎地去看兒子時,爭爭的媽媽在路上又不幸遇上車禍身亡了。等 到爭爭的父親強忍著失去妻子的悲痛,背著兒子趕回部隊醫院搶救時,已經延誤了病情,從 此孩子的一條腿落下了終身的殘疾。爭爭被父親接到測量點上后,在十分孤獨的條件下生活 。經?!耙粋€人呆著,看沙、看云、看小螞蟻……,沒有人和他玩,也沒有人和他說話,只 能默默地站著,呆呆地看著那早就看煩了的沙丘、紅柳和駱駝刺?!?/p>
冬冬、夠兒、紅豆也是如此。他們的父母為了國防事業,無暇顧及、照顧他們。
他們無法跟內地的孩子們比。他們沒看過桃子、香蕉、冰棍、汽水、油條和芝麻醬。不知 道火腿腸怎么吃,見了抽水馬桶還以為是水桶。現代社會孩子們該得到的物質享受,他們根 本得不到。他們不像內地的孩子是父母的“小皇帝”、“小太陽”,得不到長輩的寵愛、照 料與呵護。他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奮爭。然而,他們的心是與父輩的任務、事業連在一起的 。每當導彈、衛星升上太空,孩子們跟著一塊歡呼雀躍,他們和父母一樣感到驕傲和自豪。
孩子們牢記父輩們的話:“國不爭氣受人欺,人不爭氣沒出息”。爭爭的爸爸說,剛來這 里時基地剛剛組建,沙子埋到腿肚子,冬天住帳篷,睡覺時要戴皮帽子,用麻繩把被子下面 捆住,早上起來眉毛、胡子都是霜。吃青稞面,肚子發脹,喝咸咸的地下堿水拉肚子,吃不 上新鮮蔬菜只能吃黑乎乎的干菜,可他們一天到晚唱著歌,精神十足地干著事業,有用不完勁。他們宣墊:活著就要國為做出貢獻,要爭氣!不管什么困難條件下都要努力向前,都要 沖上去!干事業就得有精神,就會有犧牲,別無選擇!他們置個人、家人于不顧,全身心地、 豪氣沖天地投入到事業中。一切都在所不惜。
他們永遠也忘不了那些撤走的外國專家說過的話:“中國人只配在沙漠里跑駱駝!”那時 正趕上三年自然災害,他們又逼債,困難極大。許多人累死、病死在那里。但中國軍人沒有 被嚇倒,定肯吃駱駝刺、沙棗面,拖著浮腫的身體接著干,工作沒有受到影響。他們決不向 指揮棒、核訛詐低頭!自強、爭氣!干勁更大了。外國專家在時沒能打過一發導彈,而外國專 家撤走后,我們就漂漂亮亮地、一發接一發地發射了自己設計制造的導彈、衛星!而每枚導 彈、衛星的實驗成功,孩子們的高興與自豪決不亞于他們的叔叔,阿姨們!
這就是那時候生活在西北戈壁荒漠軍人們的生存狀態,他們的精神風貌。他們在“國要自 強,人得爭氣”得號召下,自覺自愿,勇往直前,他們確實是拖不垮、打不爛的鋼鐵長城!
在這場史無前列的軍事角逐中,父輩們做了同的犧牲是不言而喻的,孩子們也同樣做出了 犧牲:冬冬一生下來就送到遠離父母的東北姥姥家去撫養,弄得后來與父母沒有感情;夠兒 的父母總是出差、加班,很少關心、照顧他。班主任蘇老師語重心長地對孩子們說:“要干 事業總會有犧牲。你們也有犧牲。你們為了父母的工作要在這荒涼的戈壁灘上長大。爸爸媽 媽不能在身邊照料你們,不少同學從來沒有出去過。不認識水果,吃不上新鮮蔬菜,缺乏起 碼的營養,缺少老師,沒有進過動物園、公園。連自己的爺爺奶奶也不認識。有的同學還永 遠地失去了爸爸媽媽??墒悄銈兒湍銈兏改傅臓奚鼡Q來的是我們中國人的骨氣!是我們中國 的強大,是內地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平安和幸福?!?/p>
盡管爭爭沒有了媽媽,又身有殘疾,爭爭爸作為軍人也決不能讓孩子長成懦夫。他要讓兒 子堅強自立,不認輸、不后通,要爭氣!他對兒子說:“爭爭,你是軍人的兒子,你要堅強 地活下去,就是只剩一條腿,也得活成個男子漢!”紅豆面對媽媽的犧牲,也堅定地說:“ 媽媽不會白白犧牲,她的孩子會跟上去,努力學習,做個有志氣的人,像媽媽那樣的人!”
老一輩軍人為國爭氣的精神在他們的后代身上扎下了根并處以延續。爭爭雖然因為殘疾考 不了大學,卻頑強地取得了高教自學外語專業畢業證書;冬冬北師大畢業后,寧可舍棄留校 任教的名額,毅然決然地回到戈壁灘軍營的小學任教;夠兒考上了國防科技大學;失去升學 機會的紅豆在工廠成為連續兩年的勞動模范,并派往北京化工學院進修。他們真的爭了氣, 因為他們的“血管里奔騰著的是軍人的血液?!?/p>
作者在后記中寫道:“父輩的艱苦與功績已有評說,祖國和人民都不會忘記。但他們的子 女為祖國航天事業的崛起所經受的磨難,做出的貢獻卻鮮為人知。”“十余年來,這些鮮活 的人物始終活躍在我們心中,呼喚著我們的信念和良知,在敦促著我們這一雙軍人的手寫了 長篇小說《漠海魂》之后,又催促我們再一次拿起創作之筆……不為邀功,不為表白,只為 宏揚中華子孫的愛國之情、赤子之心”。
兩位可欽可敬的軍人,他們也許不懂得什么??思{、卡夫卡、馬爾克斯,也不了解什么超 現實主義、意識流、解構主義和后現代是何物,然而,憑著他們在西北荒漠實實在在的生活 經歷,憑著胸中涌動著的熱血與激情,更憑著他們在戈壁大漠磨練出的驚人毅力與膽識,涉 足陌生的文學領地,克服重重困難,幾易其稿,完成了這部感人至深、發人深省的成功之作 。天津教育出版社慧眼識珠,才使得這部書稿得以面世。老同志張再旺欣然作序,更使這部 小說增添了光彩。
無疑,這是一部宏揚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對當今以德治國,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教育青少 年珍惜大好時光,發奮讀書,自強自立大有裨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教材。我深信,在 培養青少年成為四有新人的事業中必將發揮出巨大的教育感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