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東 何 華
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使得會計的地位愈發重要,這就要求配備合格的會計人員完成相應的會計工作,尤其是需要一批高素質、高質量的會計專業人才來滿足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因此,重視和加速高級會計人才的培養和相應的認定評估工作,建立完善的培養教育制度以及必要的人才評估體系是21世紀初始階段我國會計界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高級會計人才的培養
(一)培養對象與培養目標。高級會計人才有別于一般會計從業人員,他們是企業單位中的高級會計事務和管理型人才,按照對該群體的定義,所以高級會計人才的培養對象應包括已取得或受聘高級專業技術資格且具備相當專業水平的會計人員,或者是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已取得中級專業技術資格并具有一定實際工作能力的會計人員兩類人才。這種構成可以保證高級會計人才在學歷結構、專業技術資格結構和年齡組合上的合理分布和人才承接上的延續。
高級會計人才不但要精通會計處理業務,并且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和具有戰略發展思維及組織管理能力,根據這樣總的培養目標要求,一名高級會計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起碼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郾宏觀經濟環境、發展形勢的理解和把握適應能力。作為企業高級管理層成員,高級會計人員首先要具備一種全局眼光和系統意識,能夠根據國內外經濟發展現狀和國家最新政策、法規的用意,及時把握經濟形勢,洞悉經濟環境變化情況,具有對企業戰略發展方向的決策能力。
2?郾專業分析判斷能力。高級會計人才是企業的財務專家,他或她應當能夠通過企業財務報告等相關信息資料,對企業各項經營活動領域進行全面、細致、深入地分析和判斷,發現當前企業運營中的主要問題和不足,以專業的角度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和解決辦法。另一方面,隨著會計環境的日趨復雜化,經濟事項的會計處理也越來越表現出不確定性的特點,而目前相應會計準則和會計標準的制定內容卻日益簡略,這就無法避免會計人員用主觀專業判斷來完成經濟活動的反映,此時原則性會計準則規范的應用必須依賴敏銳、準確的職業判斷,才能詮釋經濟事項,才能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
3?郾管理控制能力。高級會計人才通常需要負責一個部門或一個地區甚至一個系統的財務管理工作,通過建立和實施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完成各項經營活動的控制工作。同時,作為管理者和領導者,還應具備一定的組織領導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權威聲望號召力等,以勝任所擔負的管理工作。
4?郾豐富完備的經濟、管理、財務理論和專業知識水平。較高的專業理論和知識水平是高級會計人才素質構成的主要方面,沒有厚實的理論素養和專業知識儲備,其他能力的培養和具備就是無源之水,無基之塔。21世紀被稱為知識經濟時代,其最大特征是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將伴隨著知識更新、技能興替的發展過程。高級會計人才要適應不斷變化的經營業務和工作要求,就必須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終身學習的行為意識,以及掌握與工作密切相關的經濟、管理、稅收、金融、法律等領域的理論知識。
(二)培養形式。要實現高級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使其掌握應有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具備相應的工作勝任能力,可以采用自學和教育培訓兩種基本形式。自學是指企業單位自行組織高級會計人才培養對象的學習和具有高級會計人才潛質的會計人員自己進行的學習。這種形式方便靈活,可以根據企業單位和個人的實際情況自由安排進行,但其學習效果和質量的自由度也比較大。
教育培訓是指高級會計人才培養對象接受經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認可的各種教育培訓。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財政部門認可的各類培訓,主要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形式為主;二是具備高級會計人員潛質的人員參加國家承認的普通高等院校的會計專業學歷學位教育。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我國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聯合實施了專門培養高層次應用型會計人員的會計碩士專業學位(MPAcc)教育。2005年已經招收首屆MPAcc學員。MPAcc學員從本科畢業、具有兩年以上工作經歷的財務從業人員中招生,在職攻讀職業性學位。這種實務工作與學位教育相協調統一的會計教育形式,將高校教育優勢與被教育者學習優勢有效地結合起來,必然對我國高級會計人才的培養起到加速作用,具有深遠意義。
二、高級會計人才的評估
高級會計人才的評估是對其素質水平和專業能力進行識別、確認的過程。通過一定措施和途徑逐步建立一種科學、公平、公正的有效評估機制,是保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亦常有”的良好人才選擇環境,充分培養、挖掘這類高精會計人才,發揮人才價值滿足我國市場經濟高速增長需要的客觀要求。
(一)采取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試與評審制度相結合的方式,完善高級會計人才評估機制。自1986年國家實施《會計專業職務試行條例》以來,初、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均是通過全國統一考試來獲得,唯獨高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高級會計師)的確認一直是通過評審來取得。這種單一的評審制度注重會計專業人員綜合專業水平和技能的評價,在一段時期以來確認和選拔了一批高級會計專業人才,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這一制度在執行過程中越來越突顯其弊端,如在評審中走“關系”,論資排輩的現象比較嚴重,忽視會計人員的實際工作業績和專業能力水平等情況,阻礙和影響了一些有潛力、有水平的人獲得應有的認可。同時制度本身是在20世紀80年代制定的,現在的經濟環境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該制度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下高效且不拘形式發現人才、選拔人才的總思路。2003年,財政部聯合人事部開始在浙江、湖北兩省進行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評結合試點工作,取得了成功。考試科目《高級會計實務》,主要考核應試者運用會計、財務等相關理論知識、政策法規和自身實際工作經驗,進行考試資料的理解分析、判斷和業務處理等綜合業務技能。對于考試合格者,再參加當地高級會計師評委會評審,通過考評兩種形式結合,可以使高級會計人才的評估制度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到2004年,全國的試點范圍拓展到16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采取全國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評結合的方式,能夠更好地體現公平、公正的一般競爭原則,避免一定人為因素的消極作用,有利于形成客觀、公平、競爭、擇優為導向的高級會計人才評價機制,有利于選拔、評審出一批高素質、高質量的高級會計人才。
(二)適當引進國外權威會計職業考試和認可會計職業證書,作為高級會計人才評估方式的有益補充。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會計作為一種“國際通用商業語言”,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必將國際化。對高級會計人才而言,更加需要掌握國際會計準則、了解各國金融、稅收、貿易、法律等方面的知識,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專業人員。如何培養和測評高級會計人才在這一方面的實際水平,筆者認為目前可以采用“引進、借用”的方法,即引進西方發達經濟國家權威性會計職業考試,像英國的特許會計師(ACCA)、美國的注冊會計師、注冊管理會計師、注冊財務師(AICPA、CMA、CFA)、加拿大的注冊會計師(CGA)等,借用他人已經實施多年、內容比較科學合理的職業考試制度,考核評估我國高級會計人才對他國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水平。通過考試或具有相應證書的我國會計人員在高級會計師的評審與考試中可取得一定優先權或加分的待遇,以此來推動我國高級會計人才與國際標準要求的接軌。這不僅可以作為評估高級會計人才水平的有益補充,而且也有利于他們自身隨著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步伐的加快走出國門到國際經濟浪潮中磨練、提高自己,成為精于國內外業務的高含金量會計人才。
(作者單位:溫州大學管理學院廣東培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