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兆康 張春坦
1926年1月創辦的中共江浙區委黨校,是在江蘇省境內最早的中共省級黨校,也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所建立的全黨第一所黨校,它書寫了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發展史的開篇。這對發展壯大江浙地區黨組織、推進江浙地區乃至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為爾后中共各級黨組織如何辦好黨校,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一、貫徹中共中央指示,創辦區委黨校
1925年“五卅運動”后,中國革命的發展出現了極其復雜的情況:一方面,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上海為中心的反帝愛國斗爭的風暴席卷全國,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軍閥勢力,促進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興起;另一方面,隨著反帝愛國斗爭的深入,革命隊伍內部的矛盾和分化日益顯露。在階級層面上,“五卅運動”初期對民眾愛國斗爭持同情、支持態度的民族資產階級,在運動后期屈從于帝國主義的壓力和利誘,動搖、妥協,對工人運動采取限制和破壞的措施,逼迫工人復工。在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內部,隨著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爭奪革命領導權斗爭的發展,國民黨內發生了新的分化,除反共老右派外,又出現了新右派,他們從意識形態方面向中國共產黨發起了猖狂的進攻,在民眾中和統一戰線內部,造成了很大的思想混亂,對中國革命的性質和前途、革命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重大問題產生了模糊認識。形勢的發展,使我黨迫切需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體黨員,提高其理論水平,并從理論上對中國革命許多基本問題作出科學的回答,擊退國民黨新老右派的反共逆流。
“五卅運動”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1925年初,中國共產黨有黨員994人,到年底發展到了1萬人,增長了十倍。新增黨員都是在“五卅運動”中涌現出來的積極分子。他們對革命滿腔熱情,但對中國革命的基本理論問題知之甚少,對黨的方針和斗爭策略了解不深,組織和宣傳鼓動民眾的能力薄弱。即使是黨內高級干部,因忙于斗爭,也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學習和研究,對革命中發生的許多新問題,不能及時制定有效應對措施。鑒于上述情況,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擴大會議作出決議,要求各區委辦高級黨校,各地委辦初級黨校,輪訓黨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提高干部和黨員的思想認識、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迎接已到來的大革命新高潮。
根據黨中央的指示,1926年1月6日,中共江浙區委發出關于《上海區域宣傳部最近工作進行計劃》的通告,提出了舉辦黨校和黨訓班的任務。《通告》指出:“自五卅運動發生以來,本區黨的數量上的發展陡然增加。要使黨的發展在數量上與質量上相稱——換言之,要使所有同志都成為明了行動的分子及黨的宣傳能應付客觀的需要,黨的理論與策略的訓練在現時是極急切的一回事。”為實現上述要求,擬采取以下三種方式實施:
1.區委辦黨校,訓練高級干部。《通告》指出:本區宜即日成立一黨校,召集一班政治知識較高和已經有經驗的同志,造就能夠辦黨及負重要責任的人才。
2.各部委辦訓練班,培訓基層黨員干部。《通告》指出:各部宜設訓練班,選擇各支部中水平較高的同志,灌以政治常識,從目前政治問題及黨的實際工作來闡明我們的理論。
3.支部辦訓練班,培訓全體黨員。通告指出:此項訓練計劃,由各部委負責,一個或數個支部開辦,以各支部輪訓組織之。只要會場允許,可以數支部合并一個訓練班,但每個支部的同志必須人人參加。
黨校培訓的目的和指導思想是,通過短期培訓,提高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策略水平和領導工作的能力。區委在《通告》中指出:若是缺乏主義之理論的基本認識,對于臨時(現時)政治問題及策略仍不能有正確的徹底的觀察與了解,因之在各種群眾中仍不能有很好的宣傳與煽動。因此,黨校教育應“以主義的基本認識和臨時政治問題及策略的了解兼程前進”。
二、黨校的培訓工作
中共江浙區委黨校自1926年1月6日創辦到1927年春停辦,先后開辦了四期培訓班。
第一期培訓班。本期培訓班自1月上旬開辦到1月底至2月初結束。參加黨校培訓的學員為30—40個,培訓內容為10個專題,即:(1)資本主義特征及其崩毀;(2)第三國際的政策;(3)共產黨與無產階級的解放;(4)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掠之方式與中國人民革命;(5)中國勞動運動與我黨的發展;(6)現時國際狀況與世界革命之趨勢;(7)目前中國各種社會階級之傾向與吾黨的策略;(8)黨的組織與紀律;(9)農民問題及中國農民運動之發展;(10)目前政局與國民革命。這10個專題分16次講完,每天一次。授課教員分別由瞿秋白、彭述之、羅亦農、王一飛、尹碩夫、趙超麟擔任。
各部委辦的黨訓班同時開學,講授10個"專題,即(1)“五卅運動”之發展;(2)“五卅運動”與中國民族革命;(3)我們黨在民族革命運動中之策略;(4)民族革命運動與世界革命;(5)黨的作用、組織及紀律;(6)帝國主義之必須崩毀;(7)黨的運動與工會運動;(8)支部的重要與工作;(9)當此“五卅運動”以來帝國主義者大舉進攻之際,我們應怎樣進行工作;(10)目前中國政治狀況及我黨的工作。教員由區黨委領導和各部委的主要負責人擔任。
區黨校培訓側重于理論方面,通過培訓提高黨員、尤其是高級干部的馬克思主義水平,學會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方法,把握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更好地擔負起領導中國革命的歷史重任。各部委訓練班培訓方向側重于研究實際問題,明了中國革命現狀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把握中國革命發展的正確方向,增強領導革命斗爭的能力和本領,發展“五卅運動”后出現的中國革命的大好形勢。
第二期培訓班。1926年2月9日,區委主席團對第一期黨校訓練班培訓工作作了總結,認為很有必要,提出“要繼續開辦”的任務。2月16日,中共江浙區委主席團會議,研究了訓練班的問題,決定高級黨校開設10個專題,即:馬克思主義概論、經濟學、階級斗爭史、列寧主義、第三國際之黨綱與政治策略、俄羅斯革命運動史、最近中國革命運動史、辯證唯物論、中國共產黨之任務、職工運動之四形式。
培訓班由區黨委書記羅亦農和宣傳部主任尹碩夫擔任授課任務。參加黨校學習的對象是:李碩勛、余澤鴻、何成湘、劉昌群、郭伯和、陳比難、張永和、侯紹裘,顧谷直、高爾柏、諸有倫、于翔青、沈雁冰、邵季昂、張愛卿、張廷灝、劉重民、陳之一、曹趾仁、張超、楊元宗、鐘復光、梅電龍、徐梅昆、梅坤、林賀圣、丁曉仙。本期訓練班擬期限為8個月,實際到4月就結
束。
初級黨校擬開設:共產黨與工人運動、中國共產黨之史略,共產黨與民族革命運動、宣傳煽動工作、共產黨與農民運動、共產黨與學生運動、共產黨與共產主義青年團。如何做黨的工作、共產黨的建設等9個專題。鑒于“高訓無地辦”問題,3月5日,江浙區委主席團召開會議,確定在法租界租房子使黨校訓練班繼續辦下去。
第三期培訓班。5月10日,主席團作出決定,黨校學習時間為一個月,擬調上海以外部分黨員干部到黨校學習。但因忙于籌辦“五卅運動”一周年紀念活動,開學事宜暫時中斷。1926年6月4日,中共江浙區委主席團召開會議,討論了黨校辦班事宜。決定區委辦一所高級黨校,培訓對象為各部委及各機關負責人,聽講人數20—30人;下星期開始,每周2次,每次2小時;地點不固定;教員待課程定后再找。各部委辦訓練班,即初級黨校,先在小沙渡、引翔港、楊樹浦二地開辦,由區委加以指導。每期學員20人,對象主要為各支部書記、小組長,期限為一個月。
6月8日,中共江浙區委主席團開會,研究了黨校授課的課程表和教員問題,確定開設8個專題,即:(1)政治問題——中國現在政治的現狀,及如何觀察政治;(2)聯合戰線問題——先說明上海社會階級現狀,而后說明聯合戰線的方法;(3)國民黨問題包括學生運動;(4)工運問題——說明現在缺點,并詳細說明各方面幫會派別等及應付方法;(5)黨的組織問題——如何組織黨部等;(6)宣傳與煽動宣傳——如何方法宣傳等;(7)國際政治問題;(8)上海社會狀況。確定由羅亦農、尹寬、何松林、趙世炎擔任教員。區委強調培訓應“注重方法,理論聯系實際”,使聽講者學會“怎樣組織,及如何當書記、當宣傳、當組織,及如何教育同志,如何深入群眾等方法”。第一課在本星期五(6月12日)上午10-11時進行,以后每逢星期三、五舉行;上課地點第一次在商務工會活動室,第二次講課地點為順泰里,第三次在海員工會,以后的上課地點臨時通知。
第四期培訓班。1926年9月9日。中共江浙區委根據當時革命斗爭形勢的發展,決定暫停開辦培訓班。同年12月18日,中共江浙區委在《關于最近政治黨務的概況及今后上海工作進行之方針》文件中,還特別強調區委要繼續“開辦黨校,選擇負責同志,施以重要的訓練”。12月24日,主席團會議討論了黨校訓練問題,確定由梅坤、尹寬負責解決辦學地點;學校用具,借用景平女校的;參加培訓為45人,5人為共青團不出費,外埠20人,本埠25人。外埠旅費自備,10個旁聽者。本埠25人,其中工會5人。外埠黨校事務主任為陳國詠,教務課程等開教員會后決定。
三、區委黨校的停辦及成效
中共江浙區委黨校是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首先,反革命勢力異常強大,革命與反革命的斗爭非常尖銳,斗爭環境十分復雜和惡劣;其次,共產黨還處于幼年,斗爭經驗少,且處于秘密狀態,隨時有被敵人逮捕和殺害的危險。但中共江浙區委克服了重重困難,花了4個多月時間進行籌備,前后開了4次主席團會議,終于把黨校開辦起來。這說明江浙區委十分重視加強黨自身的建設。黨校開辦后,由于革命斗爭任務繁重,斗爭環境的殘酷性,上課地點經常變更,甚至暫時中斷,但仍然堅持下來。1927年3月,在上海,革命與反革命的斗爭已處于白熾化狀況。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共江浙區委被迫轉入地下,區委黨校隨之停辦。
中共江浙區委黨校存在的時間雖然只有半年多,但在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史上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第一,通過黨校訓練,培訓了眾多的黨員干部,為各級黨組織輸送了一批合格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中有許多學員成為我黨著名的活動家。這對于發展和擴大江蘇地區黨組織、增強黨的戰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創造了用辦黨校形式,加強黨的建設的好經驗,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建黨學說。
四、中共江浙區委黨校應是中共江蘇省委辦的最早的省委黨校
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因黨員人數很少,沒有建立省委,只設區委,領導一個地區黨的工作。區委之下設地委、縣委或支部(特支)或小組等,可見當時的區委相當于后來建立的省委,只是管轄的范圍有差異而已。
中共江浙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即是中共江蘇省第一次代表大會。1922年,中共中央決定在上海建立中共上海區委,由中共上海地委兼之。1925年8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上海區委改稱為中共江浙區委,中共江浙區委領導機關設在上海。在當時,上海在行政上屬江蘇省管轄。1927年2月11日,中國共產黨江浙區委在上海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這次大會后被列為1927年6月組建的中共江蘇省委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并得到中共中央的確認。可見,1926年1月至1927年初創辦的中共江浙區委黨校,也即是中共江蘇省委創辦的省委黨校。
(作者單位: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校史編纂委員會)
[責任編輯:錢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