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平
毛澤東說:“形勢變了,準備打大陳,先解決浙江沿海島嶼……”
1953年底,在杭州召開的中央軍委會議上,毛澤東指出,朝鮮停戰了,我們可以騰出來準備解決臺灣問題了。
毛澤東再次重提解決臺灣問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美軍在朝鮮戰場的失敗,無疑讓“山姆大叔”有些不甘心。其時,美國正和蔣介石醞釀簽訂《共同防御條約》,美國企圖以此來控制臺灣和臺灣海峽,并把臺灣作為干涉中國的“不沉的航空母艦”;而蔣介石卻想利用“山姆大叔”給自己撐腰,以阻止解放軍的軍事行動,做反攻大陸的美夢。
早在1951年7月,被任命為華東軍區參謀長的張愛萍就曾受命提出了一個作戰方案,旨在首先解放大陳島,然后依次解放浙江沿海島嶼、福建沿海的馬祖列島和大小金門等島嶼。這個方案報告給毛澤東后,毛澤東批示說:“朝鮮停戰前,不要進行,停戰以后再說。”
朝鮮停戰后,毛澤東在中南海的一次高級別會議上說:“形勢變了,準備打大陳,先解決浙江沿海島嶼,估計美帝不會有大的干涉。你們就準備吧!”
1954年7月中旬,中央軍委命令華東軍區,于9月到10月間,以空、海軍轟炸大陳島之敵,并以陸軍攻占一江山島。
大陳島位于浙東臺州灣口外,是國民黨軍隊在浙東沿海的軍事指揮中心。一江山島離大陳島11公里,國民黨稱:大陳島是臺灣的“北大門”,一江山島是大陳島的“門閂”。
8月13日,中央軍委批準華東軍區設立浙東前線指揮部,由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任前線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毛澤東當機立斷:戰役分“兩步走”
8月31日,在作戰部署會議上,經過充分醞釀,張愛萍統一了大家的意見,決定先打一江山島,再以它為依托,乘勝追擊拿下大陳島。會后,陸海空軍參謀對參戰兵力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計算,最后提出了參戰兵力方案,三軍參戰達17個兵種、28個戰術群。
但對于三軍聯合作戰的方式,又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陸海空軍一起出動,即奪制空權、奪制海權和登陸作戰三件事同時進行,但包括張愛萍在內的一部分人則提出“分兩步走”,即先奪制空權、制海權,再進行登陸作戰。兩種意見相持不下,張愛萍就上了北京。
彭德懷聽取了張愛萍的匯報后,在北京主持召開了討論會。誰知,北京的會上也同樣出現了兩種聲音。無奈,彭德懷只好找到了毛澤東。毛澤東在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后,當機立斷:戰役分“兩步走”!
虛虛實實奪取制空、制海權
1954年11月1日,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混合機群41架飛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大陳島實施了第一輪轟炸。
11月2日,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再次出動強擊機4架、殲擊機6架,對一江山島進行了第一輪俯沖掃射和轟炸。
11月3日,海軍的4門130巨炮突襲、重創了抵近偵察的國民黨海軍掃雷艦“永春號”。
11月14日夜,國民黨海軍“太平號”護衛艦由大陳島東口偷偷地向漁山島方向駛去。誰知它一露頭,就被解放軍的雷達發現,隨后被我海軍擊沉。
“太平號”護衛艦原服役于美國海軍,1946年被美“贈送”給了臺灣當局,成了國民黨海軍的主力戰艦。“太平號”的沉沒,是對國民黨海軍的一個沉重打擊。臺灣當局軍政高官在24小時內連續兩次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結論為:共軍攻打大陳島、一江山島無疑,必須死守嚴防!
張愛萍獲悉后,立即趕到空軍指揮所:“為了進一步迷惑敵人,隱蔽我軍作戰意圖,要轟炸新的目標!”
11月18日和20日,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分別對大陳島附近的漁山和披山二島實施了大規模轟炸。
轟炸達到了預期目的——臺灣當局認為:共軍近期的襲擊可能只屬于一般性的,因為共軍目前還沒有能力攻取大陳島及其周圍島嶼。因此,臺灣當局命令大陳島防衛司令劉濂一不要忽略對披山和漁山二島的防御。
據此,張愛萍決定“休戰”,讓敵人躺在自己的“神機妙算”里洋洋得意一會兒!
果然不出所料,劉濂一開始分散兵力,對大陳島周邊島嶼不分主次地進行防御。
1955年1月10日,“休戰”整整40天后,張愛萍下達了“重新開戰”的命令。
這天,我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連續出動戰機130架次,再次對大陳島實施猛烈轟炸,命中“中權號”坦克登陸艦,擊傷國民黨海軍“太和號”護衛艦和“衡山號”修理艦等4艘艦只。
大規模的襲擊,令國民黨海軍艦只失魂落魄,紛紛逃離。至此,第一步奪回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戰斗勝利結束,人民解放軍已牢牢獲得大陳島以北地區的制空權和制海權。
登陸戰勢如破竹
登陸戰的準備開始了。經過實戰演習,登陸地點和作戰方案全部敲定。
根據參戰三軍武器裝備的性能狀況,海上最大只有二三級風才能出航戰斗,如果是風平浪靜那就是天助。為此,張愛萍請來各路氣象專家“會診”,走訪當地有經驗的老漁民,決定把發起登陸總攻的時間定為1955年1月18日,中央軍委同意了這個決定。
1月18日清晨,一夜無眠的張愛萍兩眼一直死死地盯著東方。當一輪紅日噴薄而出跳出海面時,張愛萍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激動。
上午8時整,張愛萍下達了第一道作戰命令。
由空軍和海軍航空兵27架轟炸機、24架強擊機和12架戰斗機組成的強大混合編隊,準時飛抵一江山島上空,實施了第一次猛烈的突擊轟炸。
與此同時,為了迷惑敵人,我空軍與海軍航空兵由9架轟炸機、12架強擊機、12架戰斗機組成的另一個編隊,飛抵大陳島上空,轟炸了國民黨軍的氣象臺、導航臺等設施,使國民黨軍“大陳島防衛司令部”的指揮系統遭受了沉重打擊。
至此,敵軍指揮系統仍未明了我軍作戰意圖。
12時15分,張愛萍發出第二道命令:登陸運輸大隊起航!
12時43分至13時22分,運送登陸部隊的艇隊向一江山島進發,我海軍航空兵組成空中警戒中隊,直接掩護登陸艇隊安全渡海。
13時16分,由我海軍38艘護衛艦、炮艦、護衛艇等組成的一支支編隊抵近一江山島,進入海上射擊陣地,向敵軍進行直接攻擊。
同時,海軍航空兵和空軍已經把一江山島炸成了一片火海。而在戰斗伊始,海軍航空兵的殲擊機警戒著大陳島以南和東南空域,迫使國民黨空軍無法起飛,只好龜縮在臺灣島上,不敢輕舉妄動。
14時20分,我海軍216登陸艇冒著敵人瘋狂的火力,比預定時間提前30秒靠上登陸點,把步兵第一七八團突擊營第五連送到北江山。經過激戰,他們占領了樂清礁。三顆綠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樂清礁已被我軍占領。消息傳來,張愛萍激動萬分,他立即拿起對講機,祝賀登陸成功!
接著,我軍開始奪取203高地。我海軍艦艇炮火集中對203高地的敵軍工事進行猛烈轟擊,官兵們在強有力的炮火支援下,立即發起強勢攻擊,接連摧毀了國民黨軍四個地堡。
15時05分,紅旗插上了203高地。被蔣介石稱為“克難英雄”的一江山島地區守備司令王明生被擊斃,敵第四突擊大隊隊長王輔弼被活捉。緊接著,160、180、190三個高地也先后插上了紅旗。
一江山島解放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的第一次聯合作戰勝利了!
海內外,一片震驚。
不戰而取大陳列島
隨著被吹噓為“攻不破的大門”的“門閂”——一江山島的解放,蔣介石憑借美帝國主義“洋槍洋炮”襲擾東南沿海海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蔣介石怎么也沒有想到的是,還沒等到46天前在華盛頓簽訂的《共同防御條約》生效,美國信誓旦旦的諾言仍余音裊裊的時候,解放軍的軍事行動就打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而美國卻在一邊做壁上觀。
一江山島解放后,張愛萍和其他指揮人員一起,積極研究戰術,做好解放大陳島的戰斗準備。
此時,總參謀部來了命令:暫緩對大陳島的攻擊。張愛萍充滿信心地說:“解放一江山島后,大陳列島有可能不戰而取。”
張愛萍的預言,被后來發生的事實所證明。
一江山島的全軍覆滅,使大陳島防衛司令劉濂一明顯感到“共軍”的厲害,他有些擔心害怕了。于是他向臺灣報告說,大陳島已經到了“度日艱難”的地步,希望“蔣總統”趕快增兵保衛大陳島。而這時的美國,也不想再惹什么麻煩,建議蔣介石“放棄大陳,固守臺灣”。蔣介石無奈之下,只好接受。
浙東前線指揮部請示中央軍委,在蔣軍撤退時,是否可以使用岸炮對大陳島進行打擊。2月2日,毛澤東批示:在蔣軍撤退時,無論有無美(艦)均不向港口及靠近港口一帶射擊,即是說,讓敵人安全撤走,不要貪這點小便宜。
2月12日,在美軍掩護下,大陳島國民黨守軍撤退完畢。
2月13日,人民海軍分別進駐上、下大陳島和漁山列島、披山島。
2月26日,人民海軍又掩護陸軍兩個營進駐南麂列島。
至此,浙江沿海島嶼全部解放。
(摘自《解放軍文藝》 原標題為《解放一江山島》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