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今年第5期《黨員文摘》,我被“生活空間”欄目中《烈火中的老師》一文深深吸引住了……我既為“土妹”娟子及其姐妹“輕易放棄”改變命運的良機,毅然獻身于“中國最貧瘠的土地”的崇高精神而擊節叫好,更為那位在烈火中一口氣背出12個“別人”的孩子,最終卻和自己的寶貝女兒葬身于火海的老師的英勇行為而肅然起敬!那位老師就像一座不朽的豐碑矗立在我的眼前,而且在瞬間由一個驚嘆號幻化成一個巨大的問號!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豪邁的語言,但我在反反復復的吟詠和咀嚼中,早已潸然淚下……就將這滾燙的淚珠當作我敬獻給烈火中的那位老師的菲薄的祭品吧……
由此,我不禁想起去年暑期下鄉招生碰上的一件事:當我和某中學校長交談時,偶然發現桌子上有一份全鄉教師統考成績統計表。我隨手一翻,不禁大吃一驚:上面的語文、數學成績大多是三四十分。這時,校長苦笑著說:“我們這兒‘山高皇帝遠,能有個人看著學生娃娃就不錯了,還苛求什么教師素質喲。你看我們這里,成績一流的初中畢業生被你們招去讀普高,二流水平的讀職高,三流水平的讀技校,剩下的學生中有門道的都去打工掙錢去了,只有那些實在沒辦法的“摩登”(末等)生才來當老師……”聽到這里,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酸的、澀澀的,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
現實中的“娟子”,你在哪里?
四川省古藺縣藺陽中學教師 王光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