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 陶
1888年夏,滿腦子都是顛覆印象主義想法的埃米爾·伯納德來到高庚工作的地方,他們會面后,后期印象派誕生。保羅·高庚的這幅油畫就畫于那時候,是這一時期的杰作。
這幅帶有宗教色彩的油畫輪廓清晰,遵循新藝術信條,但與舊畫派卻并不是毫無關系。高庚曾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不要過分臨摹自然,藝術是抽象的,是從自然中抽象出來的,創造的效果會比臨摹更好。這也是上帝的做法。”因此高庚由鄉村的宗教活動想像出一個農民的視角。在畫的前景中,農婦們背對著我們,不讓我們看到她們所看的;在背景中,兩個人物在虛構的,可能是空地,也可能是天空的紅色區域內摔跤。整幅畫色彩缺乏層次感,各色之間用與印象派相對的畫法勾勒出的輪廓線分隔開。色彩沒有立體感,輪廓線清晰,色彩和輪廓也不柔和。未經調整的白色、黑色、藍色和紅色區域形成對比,視覺效果鮮明,中間部分用來分隔農婦和她們的視野。高庚首次通過以后經常用到的彎曲的、有節奏感的輪廓線,使他的作品有節奏地舒張。
畫中彎曲傾斜的樹干、向下的角度以及輪廓顯示出了日本木雕的特點。輪廓和鮮明而無層次感的色彩,近似于中世紀的染色玻璃和版畫,兩者都用于宗教藝術。邊框切割人物的方式仍然有明顯的印象主義特點。所有這些內容都被賦予了新的構想。高庚在給凡高的信中寫到:“我相信我已賦予這些人物鄉村的簡樸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