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瀾
北美地區全國性院校:
1.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
University of Michigan(Ross)
2.卡耐基-梅隆大學(泰珀商學院)
Carnegie Mellon(Tepper)
3.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
Dartmouth(Tuck)
4.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Wharton)
5.芝加哥大學(商學院)
University of Chicago
地區性院校:
1.普渡大學(克蘭納特管理學院)
Purdue University(Krannert)
2.范德堡大學(歐文管理學院)
Vanderbilt University(Owen)
3.俄亥俄大學(菲舍爾商學院)
Ohio State University(Fisher)
4.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
University of Maryland(Smith)
5.楊百翰大學(麥里特學院)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Mar-riott)
國際性院校:
1.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
IMD International
2.倫敦大學(倫敦商學院)
University of London(London Business School)
3.西班牙ESADE商學院
Escuela Superior de Administrac-tion y Direccion de Empresas(ESADE)
4.巴黎HEC管理學院
HEC School of Management,Paris
5.麻省理工學院(斯龍管理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loan)
調查統計的方法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和美國哈里斯互動民意調查公司(Harris Interactive Inc.)聯合進行的第四次商學院年度調查排名是根據2849名負責招募全日制MBA畢業生的公司招聘者的意見和實際招聘行動做出的。網上調查始于2003年12月2日,截止于2004年3月31日。調查要求2849名招聘者給他們近期去從事過招聘活動的學校打分,總共收到了4398個評分。一家學校要想進入排行榜,必須至少有20名招聘者的評分(最低21名,最高158名)。
調查中涉及的美國商學院均得到了全球主要商學院認證組織——美國國際管理教育協會(AACSB Interna-tional)的認可。美國國際管理教育協會提供的名單仍然是有關美國商學院最客觀的信息來源。由于沒有機構能為美國境外的商學院列出一份客觀名單,因此,入圍的美國境外商學院名單是由MBA招聘專家經過討論后篩選得出的。
那些沒有設置全日制課程和2003年全日制MBA畢業生不足50人的學校不在此次評選之列。最后的大名單包括186家美國商學院和75家非美國商學院。
在入圍本次調查的總共261家學校之中,71家學校在最后一輪評比中獲得了規定的20名以上招聘者的評分。但這次并沒有通用一張表格給所有的學校打分,而是首次針對北美商學院設置了兩個單獨的排行榜。這樣的目的是為了根據招聘人員在招聘時的地域傾向性來對學校進行歸類。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華爾街日報》對2002年9月以來和招聘人員有過接觸的院校進行了叫做階層式群集法的多元化分析。
根據分析結果,由19所院校組成了第一組排行榜,有59%的招聘人員為該組院校打了分;另一組排行榜由44所院校組成的,有61%的招聘人員為該組院校打了分。32%的招聘人員曾在兩組中的至少一家院校從事過招聘活動。但調查顯示,曾從某一組院校中招聘過MBA畢業生的招聘人員往往喜歡從同一組,而不是另外一組的院校中招聘其他MBA畢業生。
依據這兩組院校各自的最顯著特性,把由19所院校所組成的那一組稱之為“全國性”院校;把44所院校組成的那一組稱之為“地區性”院校。“全國性”院校的學生數量往往多于“地區性”院校。有79%的“全國性”院校擁有500名以上的學生,而只有14%的“地區性”院校在學生人數上能達到這樣的規模。而且,“全國性”院校吸引了更多的招聘人員。公眾吸引力是兩組院校最大的區別之一。
“全國性”院校多數是私立學校,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比例分別為68%和32%;而“地區性”院校的私立和公立比例則大體持平,分別為48%和52%。約半數的“全國性”院校位于美國東北部地區。平均而言,到“全國性”院校招募MBA畢業生的人往往一次會去5家院校招聘,到“地區性”院校招募MBA畢業生的人往往一次會去4家院校招聘。
美國MBA魅力漸失
以前一提起MBA人們首先會想到美國。而如今,全球各地大學在MBA項目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強。許多其他國家的商學院,尤其是歐洲的商學院都提供為期一年的MBA課程,引起了不少學生興趣。短期快速的培訓課程意味著學員不必長期離職,與就讀美國的兩年期課程相比機會成本低很多。
一些美國院校擔心,今后恐怕不容易從亞洲招到有潛質的學員。學生們會更認真地考慮申請歐洲的商學院,因為得到美國學生簽證的難度加大,在美國就讀MBA的外國學生在美國不大容易找到工作。
從招聘企業對MBA課程各項指標的評分來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塔克商學院(Tuck School of Business)無人匹敵。它在全美商學院總體評比中名列第三,但在學生的領導潛質、小組合作傾向等具體指標上均高居19所院校之首。不過,IMD仍然在全球性院校排名中稍稍領先于塔克商學院。
這所規模不大的瑞士商學院明顯在企業界聲譽卓著。他們尤其盛贊的是該院校畢業生的領導力、戰略思維、個人品德及素質等。
“我們需要商業領袖,而IMD之所以出類拔萃,就在于它的畢業生擁有成熟的自我意識,管理經驗較為豐富,”Medtronic Inc.駐瑞士的業務開發經理韋澤爾如是說。這些要素為現實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不僅僅是學業。
另一位MBA學生梅爾加蕾霍認為,IMD學生的平均年齡和從業經驗是兩項卓爾不群的財富。這里的學生平均年齡約為30歲,平均工作時間有7年之久。但作為Novartis Biosciences Peru S.A.駐秘魯的首席財務長,梅爾加雷霍對IMD短短10個月的MBA集訓課程也表示有所擔心。他說:“時間恐怕太短了,要求也恐怕過于苛刻。學生一邊找工作一邊上課,大概很難汲取所有的課程精華?!?/p>
MBA國際性院校異彩紛呈
以簡稱IMD享譽全球的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或許是世界上最融洽、最國際化的商學院。也正是因為這些鮮明的特性,此番它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和Harris nteractive聯合進行的第四期年度商學院調查排名中占據了首次分列出的“國際性”院校排名的榜首位置。
這家位瑞士洛桑的管理學院每年僅招收大約90名學生,參加其為期10個月的高強度的MBA課程學習。申請者來自約70個國家,其中只有約4%來自瑞士。還有一個更小的EMBA項目,去年僅有65名學生,學生最短可在16個月畢業。但所有學生都需要有良好的英語水平,全部課程都是用英語講授,共有44位全職教授和4位訪問學者。
由于其速成的特點,IMD主要吸引年齡較大的學生(一般年齡在30歲左右),平均有7年工作經驗。前來招聘的機構和企業顯然也看好學員的成熟和全球視角。在《華爾街日報》的調查中,招聘方在學生的國際知識和經驗、領導潛力、個人道德及正直、戰略性思考和全面發展方面給予了IMD最高分。
與北美區的排名一樣,對國際性院校的排名也是根據招聘者就不同的定性指標給院校打分的結果而得出的。這些定性指標包括:學生的領導力、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企業的“支持”(意味著招聘人員未來兩年仍會來此招聘畢業生的可能性)等。
北美區和國際性排名的不同之處在于“整體吸引力”這一點。在北美區院校排名中,“整體吸引力”指的是有多少受訪者表示自己在某所院校進行了招聘;而在國際性排名中指的是該院校從多少個國家吸引了招聘企業。至少須有來自4個以上國家的受訪者說自己曾在一家院校進行過招聘,該院校才有資格參加這項評選。
上榜的國際性院校中,有13所來自北美,8所來自歐洲。其中半數歐洲院校都在這次排名中大放異彩,主要原因就是它們吸引了眾多國家企業的目光。金融服務公司最看好的是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它吸引了來自15個國家的企業;其次是IMD,吸引了來自12個國家的招聘者。
倫敦商學院、IMD、巴黎HEC管理學院(HEC School of Management)和巴塞羅納的ESADE在學校支持和其他幾個項目上的排名全都高于美國院校,這些院校畢業生的國際知識和經驗尤為出色。
上榜的美國院校中,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斯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表現最好,在整體排名中名列第五,這主要得益于“整體吸引力”一項的得分。一共9個國家的受訪者表示這里是他們招募員工的院校之一。
雷鳥國際工商管理學院(Thun-derbird's Garvi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獲得的國際商業授課聲譽評分是上榜的美國院校中最高的,但因為“整體吸引力”分數較低,總排名居第八。只有4個國家的企業表示他們來Thunderbird招聘過員工。不過,許多受訪者都表示未來幾年他們可能會來此招聘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