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招投標豈不更糟
不久前四川省交通廳負責人說過:“建設領域腐敗癥結主要在招投標上。”的確,在重大建設項目中,領導干部犯罪的主要表現就是利用職權干預招投標,謀取利益。
沒有招投標制度,情況肯定會更糟糕。但一個陽光的好制度,怎么一下子成了交通建設領域腐敗的罪魁禍首?我以為,這并不是招投標制度的過錯,而在于執行這項制度的體制環境和人員素質。
只要不能排除人為因素,只要權力能凌駕于法律制度之上,再好的制度也難免被誤讀和曲解,這也就是人們常常說的人治與法治的本質區別。從這個意義上說,改變招投標制度的執行環境,比改變這一制度更為重要。
山東濟南 青山
誰來“公證”公證員
12月21日,在西安“寶馬彩票案”抽獎現場擔負公證任務的公證員董萍,涉嫌玩忽職守案開庭審理。法庭上,董萍表示,抽獎過程中自己對“具體監督什么并不清楚”。
現在,越來越多的社會活動熱衷于邀請公證員公證。但是在活動當中,公證員到底有沒有進行監督?究竟監督了些什么?實在讓人不放心。
與國外公證員坐堂辦公相比,中國的公證員所接受的業務,大多依靠個人渠道去爭取。利益驅使、行業競爭,如果再遇到自身思想素質不過硬的公證員,就很容易出現“掏錢公證”,賤賣行業信譽的事情。因此,即將出臺的“公證法”值得期待。
河南安陽 趙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