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春秋》雜志已經發行13年了。13年,150多期,3000多篇文章,2000多萬字,缺點和遺憾自然有,但力求真實表述歷史則是一貫的;宣揚愛國大團結,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特別在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方面,態度始終是鮮明的;科學地、與時俱進地擁護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是從來沒有搖擺過的。
遙想我們創刊的1991年,正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實踐十年后的大背景下。這個大背景,是黨、國家、人民對待一切事物的評價比較客觀了,求實了,雜志和作者對史對人的研究,獲得了更多的自由空間,有了更多的科學態度。13年來,盡管非科學的框框還有,作者和編者在敘事寫人時,仍有敢不敢、要不要講真話的猶豫,但我們畢竟前進了。這前進的步履,也和我們黨、國家探索發展的軌跡重疊在一起。
在舉世矚目的十六大上,黨中央對民主的重視和強調是顯而易見的。十六大報告篇幅很長的第五部分,引人注目地專講“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第一、三、十部分也反復強調了民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02年12月,胡錦濤同志在憲法二十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概括地指出:“黨的十六大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這是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取得的新的重大認識,也是我們繼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完成好的重大任務。”在剛結束不久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黨中央繼續強調“堅持科學發展觀”的主導思想,把“不斷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作為黨的重要任務顯明地提了出來。
科學化和民主化,不僅僅是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要務,也是所有思想領域和探討一切問題的基本前提。以科學和民主的態度來大力宣揚“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取得的新的重大認識”,應該成為每一個真誠的共產黨員的責任,也是我們雜志的使命。新的一年的辦刊思路,就是要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繼續兢兢業業地去完成這一使命。
恩格斯說:“偉大的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的錯誤中學習來得快。”我們黨今天的治國方略,正是建立在對以往的成功經驗,包括錯誤和教訓認真總結的基礎上的。要認真地總結經驗教訓,就要讓人民如實而全面地了解歷史的本來面目。而這正是以中國歷史尤其近現代歷史重要人物和事件為主要關注內容的《炎黃春秋》的任務。司馬遷作《史記》,目的是“述過去,思來者”。13年來我們領受這一任務,應該說大體上沒有辜負讀者的期望,目前,科學化與民主化瑯瑯上口,我們更沒有理由讓讀者失望。
過去的一年里,在黨和政府有關部門、作者和社會各方面的愛護支持下,這個刊物社會影響越來越大,和讀者的關系更加密切。讀者每一封來信,無論批評還是表揚,我們都感受到一份滾燙的赤誠;在家人攙扶下耄耋之年的老讀者,時不時坐到我們面前娓娓傾談,每一次都使我們感受到一種心靈的共鳴。“誰念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元復始,照例是送上祝福的季節,請接受我們深深的祝福和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