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8月,閻錫山邀請薄一波回山西“共策保晉大業”。中共中央北方局組成以薄一波為書記的中共山西省公開工作委員會,開展統戰工作。11月3日,薄一波抵達太原。翌日薄同閻錫山會面談判,閻同意薄一波等接辦和改組犧盟總會領導機構,27名新委員中,21名是秘密共產黨員,7名常委中有6名共產黨員,從而掌握了犧盟會的領導權。薄等還開辦了擁有2萬5千名學員的軍政訓練班、民訓團、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為創建山西新軍作了干部準備。
有一次閻錫山召開高干會議,討論“假如日本人打到山西來,我們該怎么辦?”薄一波說,僅依靠舊軍抗戰不行了,建議趕快組織一支新軍。閻錫山把組建新軍的任務交給薄,先搞一個團試試看。1937年8月1日,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在太原正式成立。10月,大同失守,太原告急,閻錫山把希望寄托在擴建新軍上。閻接受薄一波建議,又給了五個旅的番號,由薄全權負責,從速組建。只一年多時間,決死隊發展到4個縱隊,1個工衛旅,3個政衛旅,及戰動總會組建的暫編第一師。由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發正式番號的,共9個師旅、50個團,總兵力7萬之眾。山西省7個行政區中,有6個為我黨所掌握。全省105個縣中,有70個縣的縣長,由共產黨員擔任。
眾所周知,山西新軍決死隊,戰果輝煌,在八年抗戰中,共進行大小戰斗7000余次,斃傷俘日偽頑軍5萬余人。山西新軍出色地完成了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使命,抗戰勝利后,加入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斗序列。
“文革”中,林彪、“四人幫”將山西新軍、犧盟會、決死隊誣蔑為“反動組織”、“反動軍隊”、“叛徒領導的雜牌軍”。1978年12月,薄一波向鄧小平和黨中央寫了報告,建議中央盡快澄清,予以平反。小平同志看了報告,親筆批示:“這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應予澄清,可由總政發一通知,重申五二年二月的規定。”總政治部1952年2月5日在復西北軍區政治部的公函中說:“凡于決死隊正式成立后,而參加決死隊者,其軍齡從參加決死隊之日算起。”
山西新軍從誕生之日起,就建立了具有特殊權力的政治委員制度、政治機關和士兵委員會制度。由薄一波擬訂、經閻錫山批準的《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政治委員條例》規定:“政治委員為部隊中之全權代表,有直接處理部隊中一切事宜之權。”“政治委員有單獨發布命令之權。”這種政治委員制度,對新軍一切工作擁有最后決定權。政治委員都由中共黨員擔任,從而確立了黨對山西新軍的領導權。
關于山西新軍的領導權問題,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發動反共高潮毛澤東駁斥蔣介石宣布決死隊為“叛逆”時說:“中國人民現在就要牢牢地記著,不知哪一天的早晨,蔣介石會要下令討伐所謂‘叛逆’的。蔣介石是擅長這一手的。他宣布華中的新四軍和山西的決死隊為‘叛逆’,并且極擅長于討伐他們。”由此可見,蔣介石是把新軍當成“共軍”、“叛逆”討伐消滅的。而中央軍委和毛主席,歷來將山西新軍和八路軍、新四軍同等看待,視為“共產黨的黨軍”。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口頭報告中說:“關于我們的軍隊,八路軍,新四軍,山西的新軍……也講過黨軍,但是指黨的領導。”
1937年9月,一支決死隊由薄一波率領開赴晉北抗日前線。朱德總司令面告薄一波:今后決死隊即歸總部指揮,在八路軍總部的一次會議上,有人提出薄一波至今還戴著“山西帽子”,說“山西話”。朱總和彭德懷明確說:“他們的意見是錯誤的。不了解你們根據黨的指示同閻錫山合作。表面上戴“山西帽子”,說“山西話”,實際上是做共產黨的事。你們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是在共產黨領導之下嘛!”朱總、彭總明確宣布:決死1縱隊歸總部領導指揮,分處各地的新軍由中共各區黨委領導指揮。山西四大區黨委都設軍事部,專門負責領導新軍的工作。
1979年12月7日,經黨中央同意,由中共中央組織部、解放軍總政治部發出通知,明文規定:“犧盟會、決死隊和其它新軍部隊,都是由我黨組建、并始終是我黨領導指揮的革命組織、革命武裝。”并據此解決了“山西犧盟會人員的參加革命工作時間和決死隊的軍齡計算問題”。至此擁有300萬會員的犧盟會的歷史貢獻得到公認,擁有7萬人槍的決死隊黨軍性質得到確定。這是黨中央關于犧盟會、決死隊冤假錯案的平反決定,也是黨中央關于山西新軍、犧盟會、決死隊是“由我黨倡議創建,并始終受黨領導的革命組織、革命武裝”性質的政治結論。
(作者系國防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