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早在千年之前已經初具規模的龐大建筑,外人能夠知道的,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2005年4月6日,星期三,下午兩點。盧浮宮國家大展廳里,人頭攢動。位于德農宮一翼的國家大展廳,經歷4年整修后,終于對外開放了。在這間800平方米的大廳里,每天吸引2萬多觀光客的《蒙娜麗莎》,是明珠里最耀眼的一顆。
最近幾年,前往盧浮宮參觀的總人數,逐漸遞增:2003年,盧浮宮接納了590萬人;2004年達到660萬。人們從世界各地涌進這里,就像一滴水匯入了大海,馬上消失在6萬平方米的展覽大廳。他們拿著導游圖四處游走,直到日頭偏西,腿都走酸了,還有大片大片展覽連瞟都沒來得及瞟。
然而,展覽大廳只是盧浮宮展示給世人的一個零頭。在眾多宮室的后面,還有10萬平方米的房間只向工作人員開放。
一塊巨大的中空干酪
想要探查盧浮宮肚腹深處的秘密,需要特別通行證,嚴格遵守其中的游戲規則,必要時連真實身份都要加以隱瞞。因此,初次走進盧浮宮深處的感覺,除去興奮,總會感到相當沉悶。
有人把盧浮宮比喻成一塊巨大的“格律耶爾干酪”(這種干酪以中空多孔著名),“到處都是看著挺漂亮卻推不開的假窗戶,還有表面看不出來而確實存在的地下室”。事實上,僅僅盧浮宮的3個主要展廳:德農宮、絮里宮和黎塞留宮,已經足夠讓第一次參觀的客人頭暈腦脹。
一個普通人需要血管向全身輸送營養,盧浮宮也像一具能夠呼吸的生命,在它的體內,難以計數的管道——電纜、電線、輸水管道——像人體內的五臟六腑一樣,盤根錯節,縱橫交叉,綿延數百公里。1500名工作人員神秘地隱藏在盧浮宮深深的宮墻后面,穿行于辦公室、科研室、收藏品倉庫之間。四通八達的走廊、隧道、頂樓……眾多房間和通道像迷宮一樣,意想不到的秘密通道到處都是,甚至通向一處不為人知的小小花園。關于這個早在千年之前已經初具規模的龐大建筑,外人能夠知道的,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來自參觀者的破壞
每天清晨開館之前,清潔工都用手里的羽毛撣子,小心翼翼地掃過雕像、油畫的鍍金畫框,還有寬大的窗戶玻璃。但是,每年超過500萬的訪問量,給盧浮宮的文物帶來的破壞之多,讓他們防不勝防。
什么樣的破壞都有:不小心潑濺在地板上的碳酸飲料,臨摹者戳在油畫上的鉛筆細痕,印在墻上的腳印,撫摸大理石雕像留下的黯黑指痕……甚至于,還有些參觀者毫不猶豫地擰下壁爐某個邊角上的鍍金裝飾,把它留作自己的“旅游紀念珍品”。面對偉大的藝術品和文物,參觀者很難抑制住親手撫摸一下的欲望;他們還喜歡在眾目睽睽之下爬上雕像,只是為了拍張與眾不同的好照片。
每年,政府撥給盧浮宮4400萬歐元經費,用于修復、保護這座博物館的建筑、展品,以及必需的科研活動。負責支配這筆錢的阿蘭·布瓦索內,時時感到束手無策。既然來自參觀者的破壞難以百分之百避免,他只好盡可能減少來自內部的損害——至少,這還在他職權之內。
一座難以管理的宮殿
于是,盧浮宮里進行的每一次工程,事無巨細,全要經過再三論證。翻修屋頂上每一片石瓦,增加或調整每一條上下水管,小花園里偶爾一次的戶外野餐,盧浮宮廣場上以金字塔為中心舉辦的商務晚會(一年中大約會舉辦上百次),都必須由阿蘭·布瓦索內親自規劃。此外,他還要對盧浮宮內部的每一個細節了如指掌:34部自動扶梯、70部轎箱式電梯是否運轉正常?安全系統是否穩定可靠?展廳里溫度與濕度是否正常?
用以維系盧浮宮各個部件正常運轉的后勤系統,是一具復雜卻難以稱得上精巧的“歷史混合體”。也就是說,盧浮宮里的后勤系統,是數百年間逐漸安裝并獲得完善的。一旦出現故障,有些設備古老得讓人不敢貿然動手修復,有些系統則先進復雜得讓人不知道應該如何下手?比如說,有些大廳如今還在使用的冬季取暖設備,其實是拿破侖三世在位時的文物。上世紀80年代由貝聿銘主持修復的一些地方,如展覽法國繪畫史大廳里的照明設備,就因使用過多的頂尖技術而讓維修人員感覺繁瑣難弄。
盧浮宮的復雜特性,時常讓后勤工作者感到左右為難。為了完善通訊和監視系統,需要在展廳里鋪設電纜。可是,讓電纜隱藏在踢腳線(這些踢腳線本身就是100多年前的文物)后面,還是在墻壁上另外剔出線槽(盡量不去觸動建筑物原貌是管理的第一法則)?作為盧浮宮的后勤總管,阿蘭·布瓦索內不禁發出感慨:“這真是一座難以管理的宮殿。”
神秘氣氛籠罩其中
夜幕降臨,最后一批參觀者戀戀不舍地走出盧浮宮。大門關上了,歷史學家、文物修復專家、清潔工也都收拾好東西下班回家了。此時,還有46名消防隊員堅守在宮殿里。
他們每兩周輪換一次,宿舍位于黎塞宮的一層,晚上就住在這里。每個禮拜一的早晨,消防隊員開始例行巡查,仔細查看每一根立柱,每一平方米屋頂,每一扇排煙的氣窗。每個隊員的后背上,都有一個應急背包。展廳空間非常寬闊,巡視時大家又都是分散行動,所以每個人都必須具有應付意外的獨立作戰能力。去年,消防隊員一共出勤1200次。
瑪爾特·迪羅是盧浮宮的一名警衛,她介紹說,如今一共有950人負責盧浮宮的警衛工作,其中女性占到63%。大多數警衛沉默寡言,瑪爾特卻愛說愛笑。她特別喜歡聊自己的工作,告訴別人發生在參觀者身上的軼事趣聞,盧浮宮深處“沒頭沒尾,永遠延續”的野史,或是工作人員習慣的消遣。
盧浮宮的穹頂之下,充滿著神秘的氣氛。大理石雕像修復室主任讓·比阿爾在這里已經工作了18年之久,每當他從古代埃及文物展廳穿過,總會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我總能感到,這里存在著一種特殊的東西,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奇異的味道。”也許,電影《盧浮魅影》的導演,就是從這里獲取他的靈感。
數字盧浮宮
面積 2500米,是從花神館到盧浮宮另一端的黎塞留宮的垂直距離。1989年重修盧浮宮時,意外發現了這座城堡最早的地基,為此修成一段1300米長的地下通道作為特別展廳;把盧浮宮所有大門全部打開,需要1萬把鑰匙;8500平方米地下倉庫;7000平方米的玻璃展櫥;所有窗戶玻璃的面積,高達3萬平方米。
工作人員 盧浮宮有1510名工作人員為之服務,他們的組成是:144名科學工作者(文物保護專家、歷史研究人員等),148名技術工人,335名行政管理者,950名警衛。
商務晚會 選擇城堡中庭金字塔下舉行商務晚會,費用為4萬歐元。
安全措施 自1998年法國畫家柯羅一幅名畫被盜,法國政府每年撥出150萬歐元專款用于安全保護。
(編譯自法國《周末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