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月19日,幾千門大炮發出了震天動地的隆隆聲,它向全世界宣告,守衛在斯大林格勒的蘇聯軍隊開始進入反攻。在這次戰爭中,一群“耗子游擊隊員”意想不到立了大功。
通常,這些小型嚙齒動物——家鼠、田鼠、倉鼠——一到夏天,便跑到農田里偷吃莊稼;到了寒冷的季節,它們又跑到附近農戶家中過冬,出沒于主人的雜物間、干草棚甚至居室。法西斯的侵略破壞了一切:敵人將居民趕出家門,一切建筑物都遭毀壞,使人和鼠均無家可歸。
這些無安身之地的耗子在尋找自己的新住處時,看上了坦克車,于是便成群結隊地潛入了德軍的坦克。原來,德軍的武器裝備不大適應蘇聯嚴寒的氣候,為了使坦克隨時處于臨戰狀態,他們只得不時地給坦克車上的發動機預熱。如此一來,坦克里的溫度顯然較空曠的田野高出許多。德國人沒有料到,這也給耗子提供了安家的條件。鉆進坦克的耗子在里頭安營扎寨,忙著筑起溫暖的巢穴。為尋找建巢的材料,凡是牙齒能咬動的東西,它們一樣不放過。被耗子破壞最嚴重的就是電路的絕緣體,許多坦克因為電路短路而動彈不得、無法發動。
這些長著長長尾巴的“耗子游擊隊員”以它們獨有的方式狠狠地報復了法西斯,為蘇聯軍隊粉碎德國“B”集團軍的48師坦克部隊立下大功。(柯永亮 譯自俄《篝火》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