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外資并購沖擊中國

2005-04-29 00:00:00桑百川
世界知識 2005年12期

引發焦慮與爭論

雖然外資并購這種國際上主要的外商投資方式在中國剛剛起步,但外商投資實踐中出現的變化,已讓許多中國人焦慮不安。

首先,外商獨資企業比例上升。1997年前的外商投資企業中,合資企業占主體;1997年,外商獨資企業首次超過合資企業,占據了多數(1997年中國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中,中外合資企業9046家,外商獨資企業9604家)。此后,外商獨資企業的比重逐步上升。不僅如此,還出現了合資企業紛紛轉變為外商獨資企業的現象。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管理上的摩擦,為了避免由此造成的效益損失,外商謀求獨資經營;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入世后,跨國公司看好在中國投資的前景,開始轉變投資戰略。

如,日本松下在華投資的戰略之一,就是要實行“集中化”,對其在華投資企業進行整合,作為在華業務的“總擴性公司”——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轉變為獨資公司。1992年12月,德國漢高、德國發展銀行與天津合成洗滌劑廠成立合資企業,中方占70%股份,漢高占20%股份。經過1993年、1996年和2001年三次股權變動,中方的股份降到45%、20%直至完全退出。2001年8月,漢高又收購了德國銀行10%的股份,天津漢高成了外商獨資企業。美國寶潔是更早由中外合資企業變為外商獨資企業的例子。2000年6月,寶潔(中國)有限公司提前終止了與北京日化二廠的合資,將其1994年設在北京通州的合資洗衣粉生產廠變成了外商獨資企業。此后不久,美國寶潔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廣州寶潔(1988年成立)也基本完成了從控股到外商獨資的轉變過程。有學者和業界人士擔心,跨國公司通過并購逐步取得對單個企業的控股權,或變成外商獨資企業,中方可能喪失所有權控制地位,也無法通過與外商合資直接學到外商的管理知識和技術。

其次,轉向行業性收購。為了增強對中國市場的控制力,提高市場份額,跨國公司收購國內企業的對象已經從零散的單個企業收購轉向行業性收購,從開始時在飲料、化妝品、洗滌劑、彩色膠卷行業大量并購國內企業,基本形成寡頭市場的競爭格局,向通訊、網絡、軟件、醫藥、橡膠輪胎等行業擴展,謀求更大范圍開展并購活動。人們擔心:中國弱小的企業面對跨國公司咄咄逼人的并購勢頭,無異于小舢板與聯合艦隊對抗,幾無勝率。

其三,面對外資并購,中國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在法律、理論、策略、心理等方面的準備不充分,使一些外商有機可乘,鉆了空子。1991年6月,印尼華人黃鴻年購買香港的紅寶石公司,12月更名為“香港中策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中策公司,1994年該公司又更名為“香港中策投資集團公司”。從1992年4月收購山西太原橡膠廠開始,到1994年5月底,中策公司在中國內地的合資控股企業達100多家。中策公司分片、分行業、成批并購國有企業后,一部分經過包裝在境外上市,獲得豐厚利潤,但企業發展卻被置于次要位置?!爸胁攥F象”加劇了人們對外資并購的擔心或恐懼。

其四,理論界對于跨國公司控股并購中國企業爭論不休。隨著20世紀90年代跨國公司對華投資戰略的改變,跨國公司大舉進入,外資并購案例增加,如何處理外資企業與內資企業、外資經濟與民族經濟的關系;是否要保持內資經濟的絕對控股地位,以及在哪些行業、哪些領域保持控股地位;喪失控股權會不會損害中國的利益;外資大量并購中國企業是否威脅到國家的自主性和國家經濟安全;等等,在這些問題上一直存有激烈的爭論。

中國現實的選擇應該是:拋開似是而非的爭論,認識到外資并購是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外資并購雖然使一些中資失去了企業的控股權,但轉變為外資企業后也會在參加中國市場的競爭中產生技術外溢和管理外溢的效應,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們應以積極參加經濟全球化的心態,按照鄧小平“三個有利于”的標準,根據外商投資產業政策鼓勵外資并購,并完善外資并購的法律體系,控制外資并購的負面影響。

最大的負面效應——

市場壟斷的威脅

外資控股并購最大的負面效應就在于它可能導致的壟斷??鐕纠觅Y本運營控股并購我國企業后,憑借其雄厚實力逐步占領較大的市場份額。對我國產業尤其是戰略性產業的控制,將可能壟斷或圖謀壟斷國內一些產業。

外資企業的工業總產值占行業產值的比重從1990年的2.28%上升到現在的35%以上。在輕工、化工、醫藥、機械、電子等行業,外資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已占據國內1/3以上的市場份額。在感光材料行業,1998年以來,柯達出資3.75億美元,實行全行業并購,迅速獲取了中國市場的較大份額,2003年10月柯達又斥巨資收購了樂凱20%的國有股,全面控制國內數碼沖印市場。在移動通訊行業,摩托羅拉、諾基亞和愛立信三家企業1999年的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在軟飲料行業,可口可樂基本控制了國內大中城市的飲料市場。在啤酒業,國內生產能力超過5萬噸的啤酒廠合資率已經達到70%。跨國公司憑借其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和規模經濟優勢,構筑起較高的行業進入壁壘,便可能把價格提高到完全競爭水平以上,以獲得巨額壟斷利潤。

如果外資并購造成壟斷,外商不僅控制國內市場,制定壟斷價格和瓜分市場策略,破壞市場競爭秩序,損害消費者利益;而且容易制約內資企業成長和技術進步,制約國內幼稚產業發展。

雖然我國制定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商標法》、《專利法》等多項法規,但一直未能形成系統的反壟斷法。2003年3月出臺的《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中,雖然首次對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反壟斷審查問題做出了相應規定,提出防止外資并購造成市場過度集中,但《反壟斷法》尚未出臺。我國必須盡快制定一套符合國情且與國際慣例一致的、統一的規制企業壟斷行為的反壟斷法規。

挑戰中國相關政策

我國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規定了禁止外商設立獨資企業和外商控股的產業內容,但可操作性不高,目前并沒有單獨制定外資并購的產業政策,而是把外資并購的產業政策與其他的外商投資產業政策等同視之,對于哪些領域允許外資并購、哪些領域鼓勵外資并購、哪些領域禁止外資并購,主要靠部門內部掌握,缺乏全國統一、透明、公開、操作性強的產業政策和產業導向。這使并購的信息搜集難度加大、談判困難、并購交易成本上升。為了有效推動國有企業參與跨國并購,在外資并購國有企業中獲得最大利益,必須確定明確的外商并購的產業導向。

根據我國生產力發展狀況和世界經濟發展動態,符合以下兩個條件的產業,都應是允許跨國并購的領域:第一,不涉及我國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即使外商控股或外商控制,也無法左右國民經濟的發展;第二,我國缺乏國際競爭優勢、而且產業全球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即使不容許參與跨國并購,也很難獨立地快速成長,利用跨國并購會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對于“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經濟領域”,也要有動態的思維。過去一直被許多國家認為是屬于國民經濟命脈的領域,如電信、交通、運輸、電力、公共設施等,如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也越來越多地被納入了開放的領域,成了跨國并購的主戰場。在電子、制藥、航空、新技術等國際化程度高且我國目前缺乏競爭優勢的產業領域,可以大膽參與跨國并購。

對于服務業的外資并購,應盡快研究出臺擴大金融、保險、增值電訊、外貿、旅游、商業、教育、醫療、運輸等服務領域利用外資的具體措施和相應的管理辦法,擴大開放地域、數量和經營范圍,加快開放并規范會計、法律咨詢等中介機構。此外,還可進行供水、供熱、供氣、污水處理及垃圾處理等一般性城市公用事業領域向外資開放的試點,拓展外資并購空間。

如何控制資產流失

外資控股并購國有企業,首先會涉及國有資產的評估。只有資產評估是科學準確的,才能保護國有資產,控制外資并購中可能出現的國有資產流失。

在20世紀90年代,外資并購缺乏法律依據,基本處于自發狀態,如前面提到過的香港中策公司,1992年收購山西太原橡膠廠時,對無形資產并未評估,對有形資產的評估也存在隨意性。2002年1月1日財政部頒布了國有資產評估管理的規則,旨在改革國有資產評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資產評估監督管理工作,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審批,促進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獨立、客觀、公正地執業。這些規則的方向是正確的。但入世后涉及的外資并購問題更加多樣復雜,該國有資產評估法規也就更顯得過于粗泛,評估辦法也與國際通行做法存在一定差別,國有資產評估制度已不完全適應入世后新的外資并購國有企業行為的需要。特別是國有資產的所有者職能轉移給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后,雖然相關的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仍然具有行政法規的效力,但隨著國資委作為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到位,國資委在管理、評估國有資產時,又會出臺一些新的管理規程、制度。這樣,原來有關外資并購中國有資產評估的法規就顯得缺乏權威性,而且也存在漏洞。

鑒于以上情況,在國有資產評估中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一是應由國資委建立新的、權威性高、具體清晰的國有資產評估規則,使其既符合國際慣例,又符合中國國情,且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要提高國有資產評估法規和國有資產評估違法行為處罰法規的法律層次。

二是明確政府尤其是國資委在外商控股并購國有企業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為了減少直至避免國有資產評估的扭曲和產權交易價格偏差,政府機構應該退出并購談判程序。國資委不是行政機構,應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確定評估程序,認定評估機構的資質等,事先確定國有資產交易價格區間。

三是采用哪種資產評估方法的決策權應該交給企業,由中外雙方談判確定。政府在加強和改善對資產評估機構的監管中協調資產評估行為。

四是實際交易價的認定資格應交社會資產評估機構,國資委和司法機構履行監察職能。

富余職工如何安置

外資并購企業后往往要裁減員工,造成失業率上升甚至社會不穩定。1992年,武漢第二印染廠與香港鴻大行有限公司達成協議,港方以51%的控股權購買武漢第二印染廠資產,成立榮澤印染實業有限公司,并把2000多名員工裁減到700多人;同時,原國有企業的退休人員的保障問題、因工傷失去工作能力的職工安置問題等都要解決。這些問題處理不當,就會使政府、社會背上包袱,影響外資并購的效果。

外資并購完成后,對職工的處置通常遇到以下情況:

年輕、有文化、懂技術、守紀律的管理人員和熟練工人被企業留用。這部分職工被留用后雖然工作強度有所加大、工作時間相應延長,但工資收入也有所提高(一般高于原有的國有企業和同行業的國有企業職工收入),但其他職工則被排擠出企業,另行安置。

外商并購前已經離退休的老職工,外資企業不愿意承擔其保障開支,使這些職工的基本生活資料來源、社會福利、醫療費用等沒有著落,成為并購中的一大難題。

對于被排擠出企業的職工的安置,各地采取的辦法主要有:接近法定年齡的,可以提前退休,發給一定比例的工資;職工可以停薪留職,自謀職業;下崗回家的,發放一次性補償,買斷工齡;因工傷事故失去工作能力的,由政府撥付??钪Ц渡钯M;一時難以安置的,在原廠內待崗,發基本工資,或進入人才市場,另行安排再就業,政府有關部門負責給這些人員提供再就業的崗前培訓,社會保障部門提供基本的生活費用,并提供再就業的機會。

被并購企業人員的安置問題,被外商認為是事先估計并購成本時最不確定的問題。有必要制定“并購企業職工辭退賠償辦法”,使職工利益得到切實保障,并使談判雙方有據可依,使外商事先能夠清楚人員安置的可選擇辦法,能夠明確計算出每種辦法的費用。

逃避債務有“高招兒”

外資并購國有企業時,往往面對被并購企業的債務。并購中的債務處理問題不僅關系到企業利益,而且影響到銀行利益和金融風險。1992年至今,在外資并購債務處理中,各企業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一種情況是,外商控股并購國有企業時,主要是選擇效益較好的企業,或企業中的優質資產,而希望把國有企業的債務剝離出來,或者留給原國有企業,致使被剝離出來的國有企業更加難以生存,事實上成了企業逃廢債務的擋箭牌。一部分國有企業正是看中外資并購的這一“功能”,從一開始就是出于逃廢債務的目的而走上由外商控股并購之路的。

第二種情況是,由于中國目前產權交易市場發育不完善,清產核資工作跟不上,一些國有企業由外資并購后,未經過清產核資等環節就注銷了法人資格,使新老法人之間責任劃分不清,易引發債權債務糾紛。原國有企業債務無人處理,增加了銀行壞賬死賬和金融風險。

第三種情況是,外商控股國有企業后,原國有企業的債務和虧損先行掛賬,由政府負責,待新的企業有盈利后,再由中方股份分紅部分逐步償還。但對于政府來說,即使外商控股國有企業發展較快,政府也無法從中受益,政府的包袱還會較重;可如果不允許外商控股并購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虧損和負債會進一步增加,同樣會加大政府的包袱。

國有企業債務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銀行、企業、外商共同參與。

企業文化整合不易

成功的外資并購必須解決企業文化沖突問題。由于不同國家的企業在地域、規模水平、行業特點和歷史傳統上不同,企業文化也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直接導致外資與內資企業在經營思想、價值觀念、工作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沖突,甚至使外資并購失敗。

1997年發生了震動全國的“揚子改制”,德國博西華公司收購揚子電器,收購完成后因雙方文化上的巨大差異,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最終以分手告終,“揚子冰箱”也從市場上消失了。舒而美在鼎盛時期市場占有率為38%,銷售額高達十幾個億,但當它被全球最大的紙巾生產商金佰利收購后,中西方文化難以融合,外商的管理理念難以被中國員工接受,早已江河日下。2001年安永合并了中國當時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上海大華,合并后沒有進行有效的文化整合,四年過去了安永大華并沒有進入安永主流之中,仍然獨立運作,大華也走掉了一批業務骨干,客戶流失嚴重。

在這點上,以并購實現成長的最成功的企業之一——美國思科公司的做法值得學習。

美國著名的思科系統公司在世界(包括中國)的并購成功率很高,與其極為重視文化整合不無關系。一般來說,企業并購后的員工離職率平均超過20%,而思科只有2%左右。通過成功的并購思科在中國迅速發展壯大。思科的經驗告訴我們,為了有效化解跨國并購中的文化沖突,需要注重以下工作:

首先,并購企業間要進行全面的溝通。在溝通過程中可以傳遞和反饋信息,了解兩種不同的企業文化,提煉出各自的文化要素,分析其優缺點;找出兩種文化矛盾沖突的主要方面和重疊方面,分析差異的緣由,制定解決措施,以便設計新的企業文化。

其次,在并購雙方管理層之間制造融洽的氣氛。通過雙方高層,尤其是在與被兼并企業關鍵人物的溝通中了解其態度、動向,爭取獲得支持和留住他們。企業管理者之間的協調和溝通是使不同國家企業的不同文化得到融合、形成新的企業文化所不可或缺的。

再次,充分尊重被解雇員工。通過與被兼并企業的各相關團體(員工、供應商、中間商等)的溝通,了解他們對公司的期望,以便處理好與他們的關系,獲得他們在精神上和行動上的支持。

最后,根據新企業的戰略和組織特點,對企業原有文化進行結構調整、系統融合,構建一種新的企業文化。

思科在并購后還設有思科“文化警察”一職,負責評估并購對象的企業文化和思科文化的兼容性。

閱讀背景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并購迅猛發展,整個90年代跨國并購的平均增長速度達到30.2%,大大超過了全球對外直接投資(FDI)15.1%的平均增長速度;90年代中后期,跨國并購投資占國際直接投資的70%~90%左右;盡管21世紀初跨國并購投資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據著國際直接投資的絕大部分份額。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吸收外資離不開利用跨國并購這種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形式。

在加入WTO后,我國利用外資的政策法規正發生著系統性的變化。根據WTO《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中禁止成員方使用當地經濟含量要求、貿易平衡要求、外匯平衡要求、對外銷售比例要求等投資管理措施,防止投資措施對貿易產生限制和扭曲等方面的規定,我國政府修訂了不適應WTO要求的法律、法規,包括《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三部外資大法及其實施細則;對違背國民待遇和公平貿易原則的投資措施做出了調整,取消了要求外商投資企業購買一定數量的中國產品作為生產投入的規定;取消了貿易平衡限制,不再要求外資企業進口控制在其總銷售額的30%以內;取消了內銷數量限制,以及外匯使用限制和外商投資企業外匯收支自求平衡的要求。進一步放松對外商投資的管制,放寬市場準入,開放金融、保險、電信、法律、會計、建筑、旅游、教育、運輸等服務貿易領域,改善外國服務供應者進入上述領域的條件。還改革了外商投資的審批制度,提高投資政策透明度,定期向WTO通報外資政策變動情況;建立政策發布機制,指定媒體發布外資政策,保證這些外資政策隨時可以獲得;貫徹西部大開發戰略,實行新的區域性優惠政策;完善吸收外資的產業政策,鼓勵外資更多地投向高新技術產業;積極探索并購、風險投資、證券投資等多種方式利用外資,并出臺一系列鼓勵和規范外資并購的法規。

入世后外商投資政策法規的變化,為外資并購提供了更好的環境。我國根據自身需要,對跨國并購也寄予較高期望。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已經勢在必行,企業的技術結構、產品結構,以及產業結構、區域經濟結構都存在缺陷,在20世紀90年代末短缺經濟結束后,市場競爭加劇,客觀上要求進行經濟結構全方位調整。借助于外資并購實現企業的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布局調整,是可期待的路徑。另一方面,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國有經濟應該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但主導不等于主體,不見得要在量上占有絕對的優勢,事實上中國弱小的財政已經無法支撐龐大的國有經濟的盤子。為此,有必要進行國有資產戰略性重組,調整國有經濟布局,這就需要有大量的非國有資本進入國有資本退出的領域,需要利用外資并購推動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和改善內部管理,提高我國企業的管理水平。

外資并購包括外資公司、企業、經濟組織或個人直接通過購買股權或購買資產的方式并購境內企業。自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第一起外資并購國有企業的案例——香港中策公司收購山西太原橡膠廠以來,外資并購的發展并不順暢。據統計,到2001年,中國吸收的FDI中外資并購額僅占4.96%。以證券市場為例,十多年來,中國證券市場上發生的涉及外資收購的案例約50起,相比于內資收購國內上市公司股權的5000多起收購案,外資并購是零星的、分散的、間接的。

自2003年以來,外資并購內資企業的案例逐漸增加。外資并購的重點行業分布在以下領域:一是市場前景非??春?、資本密集度和技術含量高、且行業內已擁有一定數量外資企業的制造業。如,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電子、石油化工、機械等。二是規模效應明顯的流通業,主要是批發與零售,以及大型綜合超市、百貨業等行業。三是正在取消進入限制的原壟斷行業,如,銀行、證券、電訊、港口、航空、自來水等。這些行業外資公司本身的產品或服務與內資相比有較明顯的優勢,能帶來超額利潤。四是部分高新技術產業,如,通訊設備制造、計算機硬件、軟件、生物工程、新材料等。

當然,外資并購也有許多失敗的案例,無法達到原定并購目標,有的甚至使企業陷入困境。1995年日商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一次性購買北旅公司法人股4002萬股(不含國有法人股),并承諾八年不退股。日方在正式成為股東后,參與了北旅的經營管理。然而,公司引進外資后,中外雙方在發展戰略、管理水平和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異使整合工作十分艱難,經營業績并未出現大改觀,除了在1996年實現每股0.003元的盈利外,其余年度均虧損,1998年更是創下了每股0.73元的虧損記錄,逐步淪為績差股,甚至被證監會強行要求退市(PT)。2000年底公司進行重大資產置換,PT北旅為航天長峰所取代。

外資并購失敗的原因是復雜的,既有外資對并購對象了解不夠清楚、并購標的選擇錯誤或并購后整合不當的原因,也有我國關于外資并購的政策法規不完善、造成外資并購的成本難以控制的原因,還與外資并購在中國遇到的觀念沖突、體制環境等有關系。在外資并購中還有許多尚待突破的瓶頸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笫一页|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欧美午夜精品|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亚洲欧洲综合|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综合网天天|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网站| 午夜视频日本|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 精品99在线观看| 99成人在线观看|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五月视频| 成人午夜久久|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www.av男人.com|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国产制服丝袜无码视频|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91精品网站| 色天天综合|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基地视频|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日本精品视频| 国产免费a级片|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国产一区成人|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久久一级电影| 欧美激情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国产成人91精品|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色偷偷一区|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久久网综合|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一级福利视频| 性欧美在线| 免费高清毛片| 亚洲美女久久|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片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黄色在线不卡|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福利社|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欧美在线三级| 日韩欧美色综合|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 午夜国产理论|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