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中國關于聯合國改革問題的立場文件》
6月7日,中國政府發布《中國關于聯合國改革問題的立場文件》,指出聯合國改革應遵循以下原則:
改革應有利于推動多邊主義,提高聯合國的權威和效率,以及應對新威脅和挑戰的能力;改革應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特別是主權平等、不干涉內政、和平解決爭端、加強國際合作等;改革是全方位、多領域的,在安全和發展兩方面均應有所建樹,特別是扭轉聯合國工作“重安全、輕發展”的趨勢,加大在發展領域的投入,推動落實千年發展目標;改革應最大限度地滿足所有會員國、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要求和關切。應發揚民主,充分協商,努力尋求最廣泛一致;改革應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有助于維護和增進聯合國會員國的團結。對達成一致的建議,可盡快作出決定,付諸實施。對尚存分歧的重大問題,要采取謹慎態度,繼續磋商,爭取廣泛一致,不人為設定時限或強行推動作出決定。
文件分四大部分對中國在發展問題、安全問題、法治、人權與民主以及加強聯合國等方面的立場進行了闡述。
中俄徹底解決邊界遺留問題
6月2日,中國和俄羅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準書,這標志著中俄兩國徹底解決了長達43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所有的歷史遺留問題。《補充協定》是去年10月普京訪華期間簽署的。根據協定,中俄最后一部分有爭議的邊界土地,包括位于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界處的黑瞎子島和靠近內蒙古滿洲里的阿巴該圖洲渚在內近375平方公里,雙方將各得約一半。這次和平解決是兩國經過40多年談判,雙方最終都做出讓步后取得的成果。
法、荷:對歐盟憲法說“不”
5月29日,法國內政部公布歐盟憲法公投結果:參加投票的全部合法選民中,54.87%的選民投了反對票,45.13%的選民投了贊成票,《歐盟憲法條約》在法國未獲通過。希拉克總統當晚在愛麗舍宮發表講話:接受人民的這一選擇,并將繼續在歐盟和國際舞臺上為維護法蘭西民族的利益而努力。6月1日,荷蘭選民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
作為兩個創始國,法國、荷蘭居然否決了歐盟未來發展的藍圖,這無疑將成為歐洲一體化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法國否決的當天,德國總理施羅德發表聲明說,雖然法國全民公決的結果使歐盟進程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但歐盟制訂首部憲法的努力并不會因此而終結,這也不意味著德法伙伴關系將不復存在。英國外交大臣斯特勞表示:英國尊重法國公投的結果,但對這樣的結果感到遺憾。西班牙政府表示:《歐盟憲法條約》的批準進程應繼續下去。歐盟輪值主席國盧森堡首相容克也指出,即便法國和荷蘭否決了歐憲條約,其他的歐盟成員國仍然應該繼續完成各自的批準程序。
俄羅斯:2008年內撤軍格魯吉亞
5月30日,格魯吉亞外交部長祖拉比什維利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簽署協議,俄方同意在2008年全部撤除駐格魯吉亞的兩個軍事基地——阿哈爾卡拉基和巴統。俄軍撤出格魯吉亞意義非同小可。俄、格兩國圍繞俄駐格軍事基地的矛盾由來已久。格魯吉亞一直是獨聯體國家中對俄羅斯離心力最強的一個國家,而且與美國保持著密切的軍事合作。軍事基地的存在,是俄羅斯保持對格魯吉亞乃至整個外高加索地區影響的一張寶貴王牌,也是雙方爭執并導致關系頻頻緊張的重要原因。為打消俄羅斯的憂慮,也為了回應俄總統普京此前表示的“如果第三國軍隊出現在格魯吉亞,那將會危及俄羅斯的安全”,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在5月25日表示,俄駐格軍事基地撤除后,格魯吉亞永遠不會成為其他國家軍隊的通道或戰略基地,格魯吉亞愿努力發展與俄羅斯的睦鄰關系,而不是與俄疏遠。
俄日四島爭端依舊
5月31日至6月1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訪問日本,與日本外相町村信孝舉行了自今年1月以來的首次日俄外長會談,這也是他自去年3月上任以來的首次訪日。此次會談主要是圍繞北方四島與普京年內訪日問題而展開。日本外相原以為長達3個小時的會談會得到一個圓滿的結果,但不想拉夫羅夫在會談后的記者會上強調,雙方仍未能就俄總統普京訪日的具體日期達成一致,在北方四島領土爭端問題上,“雙方的立場南轅北轍”。
今年是日俄貿易協定150周年,日本企圖利用紀念日的契機頻頻邀請俄總統普京訪日,以期討論領土問題。但是俄羅斯對此戒心很大,俄羅斯愿遵照1956年蘇日發表的聯合宣言來協商——蘇聯承諾將在與日本簽訂和平友好條約之后,把四島中的齒舞和色丹兩島交還日本。但日本方面擔心一旦簽訂了和平友好條約、歸還兩島之后,俄羅斯就將以兩國間領土問題已解決為由,拒絕再進行領土交涉,因而一直堅持四島一攬子歸還方案。由于雙方的分歧太大,而原定于今年年初的普京訪日計劃一拖再拖,原定于3月舉行的外長會晤5月底才得以實現。
局勢混亂 美在伊建四大基地
伊拉克每天都處在混亂當中。6月2日伊拉克再次經歷“血腥日”,一天之內發生至少五起襲擊事件,總共造成31人死亡。此前一天,武裝分子發動的多起襲擊事件共造成六人死亡。5月30日、31日,駐伊美軍和意大利軍隊先后有兩架直升機墜毀。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為了長期駐軍和集中力量打擊反美武裝的需要,美軍計劃在伊拉克建立四個超級軍事基地:南部的塔尼爾、西部的阿薩德、中部的巴納德和北部的伊爾比爾或卡亞利。新基地將圍繞現有的機場建造,以確保供應線和軍隊的機動性。巴格達附近的美軍已從13個小基地撤出,集中部署到新軍事基地。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還將建立一支由中央司令部領導的伊拉克民兵武裝來對付反美力量。分析人士指出,美軍將使用庫爾德和什葉派民兵打擊中部和北部的抵抗力量;在南方則利用前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和伊軍鎮壓對抗美軍的什葉派組織。
當前,美在伊拉克駐有15萬軍隊。分別是第4機械化步兵師、第10山地師、第3機械化步兵師、第101空中突擊師、第82空降師的兩個旅,以及第173空降旅,約四個陸軍師的兵力。此外,作為地面部隊的還有:美海軍陸戰隊的一個加強陸戰師,即第1陸戰師全部,以及第2陸戰師所屬的一兩個陸戰步兵團。
阿巴斯游說布什,成果豐碩
5月24日至26日,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對美國進行訪問。在這次訪問中,布什發出明確的信息:美國將繼續堅持由聯合國、歐盟、美國和俄羅斯四方共同制定的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致力于建立巴勒斯坦國。布什宣布美國將向巴民族權力機構提供5000萬美元的直接經濟援助,用于今年8月以色列撤離加沙地帶后幫助巴勒斯坦人在當地修建住房、學校等基礎設施。布什還宣布,他將派遣賴斯在以色列開始單方面撤離加沙前分別訪問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更重要的是,阿巴斯還成功說服布什向以色列加壓:停止在巴領土擴建猶太人定居點;建立巴勒斯坦國必須確保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能夠連接起來;必須拆除未經授權的猶太人定居點等。
朝美“互動”透出“亮光”
朝核問題六方會談自去年九月擱淺以來陰霾重重。但最近朝美雙方的“良性互動”還是透出了幾絲亮光。6月3日,朝鮮外務省發言人說,美國稱朝鮮為“暴政前哨”是恢復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最大絆腳石”。如果美國真心希望和平解決核問題,就應搬掉這塊“最大的絆腳石”。在發表明確信息的同時,這位發言人對美國總統布什5月31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愿意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朝核問題”以及首次稱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為“先生(Mr)”的講話作出回應:希望布什能夠保持這一態度,從而為重開六方會談創造良好氣氛。此前的5月13日,朝美政府代表在紐約進行了接觸。美國國務卿賴斯多次表示“承認朝鮮為主權國家”、“無意侵略或進攻朝鮮”。布什6月2日重申,美國希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朝核問題。同時,一名美國匿名高官說,沒有理由懷疑朝鮮即將進行核武器試爆。另據日本《每日新聞》6月4日報道說,就在6月3日之前,美朝官員還進行過電話交談。
日韓爭島激烈,韓國軍人首次上島
日韓兩國在獨島(日本稱“竹島”)問題上的爭端日益激烈。6月2日,韓國43名現役軍官及國防宣傳院干部等70人訪問獨島。這是韓國現役軍人首次集體訪問獨島,軍官團隨后在鄰近的郁陵島上舉行為期三天的工作會議。這是韓國政府繼5月17日在獨島附近舉行防御演習之后向日本發出的又一強硬信號。但韓政府也表示,不希望在獨島問題上的爭議影響韓日兩國在其他領域的關系。因日本島根縣制定“竹島之日”而與其中斷交流關系的韓國清州市也表示,愿意早日重啟兩地交流活動。但日本根本不買賬。5月17日,日本政府首次正式披露26名日本人的“本籍地”是“竹島”。為確立日本對獨島的主權,島根縣也從5月31日開始研究,希望在日本2006年度預算編制中加入就日韓獨島爭議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的項目。韓國輿論普遍認為,這是“日本方面一種無用的挑釁”。因為獨島長期在韓國實際控制之中,由海警守衛,另有三人在那里管理燈塔。從1981年開始,就有韓國人將自己登記為獨島居民,截至2004年8月,獨島登記戶口人數已經達到890人。
美國允許資深“國防官員”訪問臺灣
5月25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2006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批準了4910億美元的國防開支,比上年度的國防預算提高了4.5%。與以往相比,2006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主要特點有:首先,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分別增編;其次,提高美軍的待遇;第三,發展新型核潛艇和新型飛機,繼續撥款支持導彈防御系統等;第四,撥款用于購買有加強裝甲板的悍馬汽車、更多的夜視儀,以及一種能抑制炸彈爆炸的裝置等等。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中還包括了涉華內容,允許現役的美軍將領以及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級的文官訪問臺灣。法案聲稱,美國與臺灣之間資深“國防官員”應交流互訪,并不應只局限于在美國進行。它規定“交流計劃”包括觀摩、演習等活動,特別是有關反潛、導彈防御、以及指揮、通訊等項目。這一“交流計劃”由國防部長執行。盡管最終情況要視參議院不久將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版本以及布什政府的決策,但它反映出了美國國會對臺灣的支持。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5月27日說,《2006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文本中的涉華條款,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和美國政府多次重申的一個中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