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在國家積極就業政策、提高農民收入等各項政策的推動下,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平穩進展,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態勢較好,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各項工作進一步展開。但仍然面臨著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壓力大、農民增收不穩定、困難群體參加社會保障難等問題。
一、基本情況
(一)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平穩推進
1—6月,全國城鎮累計實現新增就業59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900萬人)的66.1%;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5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500萬人)的51.6%。6月末,國有企業實有下崗職工11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 3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2 %,與去年末持平。受近年農村勞動力務農比較效益提高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近年來首次出現下降。今年第一季度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8140萬人,比去年同期減少86萬人。
(二)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是“十五”以來最快的
1—6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374元,比去年同期實際增長9.5%。由于中央各項促進農民增收政策的落實,一季度農村居民現金收入158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5%,是“十五”以來同比增長較快的時期,而且快于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的3個百分點。農民現金收入增加主要來自農民工資收入增長和第一產業經營收入的增長。
(三)社會保障事業繼續發展
1—6月,全國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部分地區補發了歷史拖欠的養老金。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繼續落實。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2188萬人左右,與上年末基本持平,低保標準比上年有所提高。截至6月份,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53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7萬人。城鄉醫療救助試點工作開始啟動。
社會保險事業穩步發展。截止6月底,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參加人數分別達到16868萬、13033萬和7302萬人,較上年末分別增加515萬、630萬、479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10496萬人,較上年末減少88萬人。1—6月,基本醫療、失業、工傷保險基金收入大于支出,當期結余分別為147億元、58億元、18億元。
二、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就業和再就業方面的問題
一是城鎮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問題日益突出。由于歷年積累,我國城鎮目前約有310萬初、高中畢業生和100萬高校畢業生尚未實現就業。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338萬人,比上年增加58萬人,就業形勢比去年更加嚴峻。截止4月1日,全國24個省(市)高校畢業生簽約率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或下降。二是困難地區、困難行業和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仍然突出。資源枯竭城市和地處偏遠的軍工、森工等行業的失業人數呈增長趨勢,就業壓力繼續增大。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問題也十分突出。三是我國與美國、歐盟的紡織品貿易摩擦,將可能直接影響紡織行業20多萬人的就業,對關聯產業的就業也將產生一定影響。四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滯后。以信息服務、技能培訓、權益保護為主要內容的服務體系和服務設施建設,遠不能適應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需要,制約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
(二)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存在不穩定因素
一是食品價格上漲,城鎮低收入者家庭生活困難。1—4月,全國城市居民食品價格同比上漲5.3%,低收入戶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達到50.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2.9個百分點。低收入家庭普遍出現支大于收的現象,食品消費質量進一步降低。二是城鎮居民工薪收入增長慢。1—5月,城鎮居民人均工薪收入同比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增長6.9%,增速慢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2個百分點,慢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速2.5個百分點。反映出城鎮居民靠勞動獲取的收入增長過慢。三是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擴大。1—5月,城鎮最高10%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3114元,同比增長14.4%;最低10%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259元,同比增長8.0%。高、低收入組增長速度之差達到6.4個百分點;高、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10.4∶1,比去年同期的10.3∶1有所擴大。四是糧食價格走低和農資價格上揚影響了農民收入的增長。今年4、5月份,糧價分別下降1.7%和1.6%;1季度,全國農資價格總水平上漲了10.6%,其中化肥價格上漲14.5%,這一漲一落 抵消了農民增收的部分成果。此外,農民工就業環境及工資收入增長存在不確定因素,農民增收的基礎仍然比較脆弱。
(三)社會保障制度的分割引發社會矛盾
一是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差距大,達一倍多,矛盾突出。今年人大、政協關于養老保險的建議和提案中,50%以上是反映這類問題的,也是引發上訪事件增多的原因之一。二是城鎮靈活就業人員、進城就業農民等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目前尚有1億多城鎮就業人員沒有加入到社會保障制度中來。三是高危行業重大事故接連發生。其中煤礦、建筑行業民工傷亡數量大,而參加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比例較低。四是一部分破產企業退休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上訪事件增多。五是社會救助資源分散,各部門缺乏綜合協調,部分特殊困難人員和災民的基本生存得不到保障。
三、有關政策建議
(一)加大對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問題的關注,繼續做好就業工作
下半年,在保持經濟快速、平穩增長,實施宏觀調控時,需注意各項政策對就業的影響。建議:加大對城鎮初、高中和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關注,制定和落實相關政策,拓寬就業渠道。繼續落實再就業政策,切實關注困難行業、困難地區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適時擴大再就業優惠政策的適用范圍。進一步落實改善農村勞動力進城就業環境的各項政策,繼續清理取消針對農民工進城就業的限制性規定,加強對進城就業農民的信息服務和技能培訓工作。
(二)繼續落實各項收入分配調節政策
抓緊落實促進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切實加強農資價格的監管,努力做到化肥等農資價格基本穩定。建立防止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機制,加強對工資支付狀況的監督。密切關注食品價格走勢,加強對城鎮低收入群體生活狀況的監測,適時采取必要的社會救助措施。做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抓緊出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
(三)進一步做好各項社會保障工作
繼續做好“兩個確保”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并軌工作。積極推進城鄉醫療救助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設,重點解決好城鄉特殊困難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著手研究完善城鎮基本養老保障制度,推動建立適應城鎮各類就業人員的養老保險制度,以解決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差距過大、非國有單位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障難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