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工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積極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以優化發展環境和完善服務體系為重點,研究制定有利于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重點組織實施中小企業培訓、創業和融資信用擔保三大工程,繼續強化技術創新、信息網絡、市場開拓三項服務,發揮國家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的產品技術水平和整體素質,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擴大社會就業。
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研究制定并出臺鼓勵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抓緊修改完善《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若干意見》。按照文件要求,牽頭制定有關配套文件,檢查督促有關部門和各地區的落實情況。加快破除影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陳舊觀念,盡快消除制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政策性障礙,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政府監督管理和服務,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二是盡快完成《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使用管理辦法》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辦法》。完善并發布《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和《跨省區或規模較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設立與變更管理辦法》。三是研究制定《關于鼓勵創辦小企業的政策意見》和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的有關文件,指導全國中小企業培訓工作。
二、繼續實施創業、融資、培訓三大工程
(一)實施中小企業創業工程
大力開展“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的工作,做好創業輔導服務試點工作,研究制定創業政策,積極推動創辦小企業工作的開展。組織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網上服務公示,促進服務供需雙方的對接。
(二)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融資和信用擔保制度創新,協調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擔保難問題
規范和扶持擔保業的健康發展,建立擔保業的準入制度、風險防范控制制度、績效考核和評價制度、行業自律制度,加強政府對擔保市場的監督和管理,探索設立再擔保機構,完善信用擔保體系。在繼續做好中小企業境外上市工作的同時,合力推進創業板市場的建立,加強和完善對中小企業板的監管,建立中小企業上市融資的育成體系。
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優化信用環境。切實抓好中小企業信用服務體系試點工作,總結試點經驗,逐步探索建立全國中小企業統一的信用征集與評價體系。推動和引導商業銀行擴大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和創新。組織中小企業投資公司試點工作,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的體系。積極推進并開展中小企業融資工程。探索建立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金融服務體系,研究制定加大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
(三)實施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
堅持以人為本,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大規模地開展培訓,通過國家的引導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使廣大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中介服務機構的服務人員普遍接受培訓,全面提高中小企業素質,使企業形成自主培訓、終身學習的企業文化。
三、加強創新、信息、開拓市場三項服務,不斷完善服務體系
(一)加強創新服務
推動中小企業的技術進步,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平臺建設,重點在產業集群和具有產業優勢的地區推動中小企業采用新工藝、新技術,開發新產品,開展非公有制企業管理基本規范試點工作。
(二)加強信息服務,推動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建設
中小企業信息網絡將建立覆蓋全國的、以北京總站為龍頭、以省市網站為基礎、以地市網站為支撐的上下互動的大型信息網絡和服務平臺,各網站間將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信息互動,形成上下一致、形象統一的政府公益性信息服務網。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提高中小企業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應用水平。
(三)加強開拓市場和國際合作服務
繼續辦好第二屆中國中小企業博覽會。認真做好2005年APEC第十二次中小企業部長會議的各項工作。積極探索和開展我國與歐盟國家的中小企業合作,在建立政府合作機制、信息共享、人才培訓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落實CEPA協議,做好內地與香港中小企業合作各項工作。